瓦罗加说有了知识的人,才会有眼界看到这世界的光明。
——迟子建
本期推荐
“书香致远,畅享经典”
读书分享会
优秀作品
《额尔古纳河右岸》
让我们跟随王雅雯的脚步
一起感受生命的热烈和自然的力量
01 书籍简介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02读书心得
“驯鹿逐苔藓而栖,月光下萨满起舞,繁星低垂于夜空,篝火旁人们载歌载舞,饮酒欢畅,直到天亮。”这段美妙的画面是董宇辉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描述。
《额尔古纳河右岸》被称作是中国的“百年孤独”,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这是相当高的称赞。作者迟子建用温柔细腻的笔触抒写了这个驯鹿部落百年的爱恨情仇,书中鄂温克族原始而神秘的生活让人神往。
“我守着这团火,无论遇到狂风、大雪、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未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这句话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最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沉淀的一句话。
额尔古纳河的故事有关乎爱情与亲情的描绘,有直面死亡的讨论,有壮丽旖旎的自然风光,有恢宏磅礴的时代背景,也有现代文明对于原始文明的冲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从民族文化上看,小说通过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展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展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从民族精神上看, 鄂温克族人是一个坚韧而不屈的民族,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着坚持和尊严。即使在生活环境发生巨变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努力保护自己的身份认同。
《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存状态。鄂温克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这种和谐共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鄂温克族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都深深植根于自然。
近年来,哈尔滨的冰雪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迎来“旅游热”,作为我国人口不过万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得了超乎以往的社会关注,让更多人看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了文化传承的紧迫性。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最后,我也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像鄂温克族人一样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加强民族认同和团结。
“呼铁包头电务段”微信公众号
欢迎大家扫码关注
(长按上方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呼铁包头电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素材来源:王雅雯 武绍冬
执行编辑:杨晓琳 黄家卉
再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