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发展最新动态,涵江社会最新消息。
欢迎关注,涵江时讯一手掌握!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曜。”
一片棕叶,一把剪刀,一双巧手
变幻编制出
古时南方农村雨具── 蓑衣
但是棕制品技艺依然
流传千年而历久弥新
白沙镇广山村
是著名的“蓑衣之乡”
其棕制品编织技艺
已有千年历史
2023年7月
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走进广山村,仿佛置身于一个棕制品的世界。家家户户门首或墙上都高挂一个精巧的蓑衣,用于趋吉保平安。在这里,有一位名叫柯玉科的“守艺人”,是柯氏家族第四代棕制品工艺传承人,30多年来,他凭借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艺,将一片片棕片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棕制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一桌,一椅,剪刀,细针
便是制作棕制品的全部工具了
编、折、撕、拉、绕、穿、刺……
将棕片筛选分类捋齐
除去棕片上的碎渣
用长长的棕衣针穿起棕线
用剪刀仔细修齐
一片普通的棕榈叶
经过一弯一绕、一重一叠
轻易幻化为姿态万千的作品
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柯玉科等主要传承人,村里的柯光荣、柯元樵等老人,也会在家利用各自的原材料制作棕制品。其中,70岁的黄秀云从丈夫手中接过棕制品编织技艺,目前主要编织艺术蓑衣等挂件装饰品。
这些老人们以棕制品手艺为生,或走村串户上门量身制作,或开设作坊加工,售卖棕扫、棕笔、棕丝蒲团等传统手工艺品。同时,他们还进行创新创作棕丝艺术品,艺术蓑衣、棕丝拼画、棕丝饰品等文创产品在文旅产业中崭露头角。
“富人睡棕垫,穷人睡草垫”。在古代风靡的棕丝床垫依然流传至今。在徐炳义的家中,几位村民凭借丰富的经验,熟练地在棕纤维上穿针走线,几番操作棕垫就初具模型。他们制作的手工编织的棕垫以透气好、天然环保等特征广受追捧,虽然产量较少,但依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成为消费者们争相抢购的网红产品。
在信息化、工业化生产的今天,广山村的棕制品手艺人对接时代需求,用他们的巧手讲述一个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这些手工棕制品里藏着他们的匠心与智慧,它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脉的延续。
“蓑衣之乡”广山,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文/图/视频 林娇容,陈少希,杨成航)
编辑 | 林娇容 审校|杨成航 编审 | 林亦霞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