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发展最新动态,涵江社会最新消息。
欢迎关注,涵江时讯一手掌握!
▲刊登于2024年11月28日《湄洲日报》B2版
培训扶持巾帼产业军助力乡村振兴、招募“爱心妈妈”“家庭教育特派员”精准服务守护留守困境儿童、打造“枫桥式妇女微家”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涵江区妇联发挥“她力量”,“半边天”作用全方位彰显。
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从基层治理到城市发展,从维权关爱到公益服务,巾帼之花绚烂绽放……
涵江区妇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妇联工作着力点,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牢记嘱托,以走在前列的担当作为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涵江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薄如蝉翼、豆香浓郁,承载古法制作工艺和家乡味道的梧塘九峰纯手工豆皮深受美食爱好者的喜爱。从农村家庭作坊起步的鲍萍钦创办了九峰豆皮鲍豆制品经营部,是涵江区妇联第二期巾帼产业军的代表。今年,她开拓思路,结合梧塘文旅特色,提供体验自制豆皮服务,接待顾客参观体验豆皮捞制技艺,让九峰手工豆皮再次声名鹊起。她说:“和姐妹们互帮互助,共同创业,给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中,妇女是推动者、建设者。今年以来,涵江区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积极探索促进妇女发展新途径,通过挖掘一批经营成熟、经验丰富的“巾帼兴农人”,在乡镇本土专家、技艺工匠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妈妈的味道”巾帼产业军,激活巾帼力量,释放巾帼潜能,让巾帼能人“出圈”,乡村产业“出彩”。
该区妇联依托“女子学堂”“乡村大讲堂”等,通过现场指导、基地示范、技术合作等方式,培训扶持巾帼产业带头人,有效吸纳帮扶农村留守妇女实现灵活就业、稳定增收。
白沙镇郑尾连主动带领村里妇女,把传统小吃麻花的配方研究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推出多种口味的品牌麻花远销国内外,还助力建成乡村农文旅发展的非遗文化传统美食研学点。庄边镇林晓琳秉承“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经营理念,创新牛奶玉米及农业轮作模式,与大型超市签订销售合同,有效带动当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大洋乡陈素玉将古法加工和现代工艺融合,带领本村及周边村妇女熬制枇杷膏,辐射周边农户家庭实现创收增收……
涵江区妇联凝聚起“她力量”,坚持“千万工程”推进到哪里,巾帼力量就跟进到哪里。一双双美丽勤劳的巧手,融入涵江绿水青山间,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微光成炬 相伴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涵江区妇联以结对关爱的方式,创新开展“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以巾帼担当做好儿童成长引路人、儿童权益守护人,儿童未来筑梦人。
涵江区妇联着力构建起留守困境儿童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发动全区妇联干部、执委争做“爱心妈妈”“家庭教育特派员”,有力带动女企业家、三八红旗手、巾帼志愿者等加入爱心队伍,与孩子们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通过发出倡议、联动开展关爱活动等方式,广泛动员心理咨询师、法律从业者、家教志愿者等专业人士及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关爱队伍,发挥专长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精准帮扶,做到“身入”“心入”“情入”,帮助孩子们实现“微心愿”。有的“爱心妈妈”深情地说:“拥抱孩子时,我们深切体会到,关爱留守困境儿童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截至目前,全区有“家庭教育特派员”600余名,“爱心妈妈”589名,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506名。
江口镇新墩村妇联主席蔡喜金是“五朵金花·五彩童年”关爱侨乡留守儿童项目招募的第一批在地“爱心妈妈”。她与一对双胞胎姐妹结对,及时回应孩子的日常点滴需求。姐妹俩的爷爷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蔡喜金就帮助姐妹俩检查、提交线上作业。蔡喜金还给姐妹俩买衣服,听她们绘声绘色地分享学校日常,关系愈发亲密。该项目负责人、助涵社工黄梅萍介绍,新墩村已招募10名“爱心妈妈”,与30名留守儿童结对,孩子们从羞怯、不爱交流,到积极参加活动、踊跃表达,显而易见的变化收获一片好评。
连日来,涵江区妇联到各乡镇及部分学校开展“爱心妈妈”及“家庭教育特派员”赋能培训,邀请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讲师团副团长蔡剑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从“爱心妈妈”的角色定位、基本工作策略两大问题引入,从“赋能”和“释能”融合的新时代家庭教育角度分析家庭教育中“妈妈”的主体责任,为“爱心妈妈”提供推门可见、服务可感的技能,进一步提升其关爱服务能力。
一缕缕阳光温暖了幼小的心灵,这场满怀爱意的双向奔赴,从点滴“微光”到熊熊“炬火”,为留守困境儿童照亮成长之路。今年,涵江区妇联又联动有关部门,因地制宜探索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18个“爱心妈妈驿站”,倾情构建家门口的妇女儿童美好生活圈。莆田农商银行涵江支行“爱心驿站”聚焦儿童金融宣教需求,设立“儿童财商”教育服务阵地,通过互动游戏、科技体验方式拓展儿童成长空间;焦点蓝图文化城“爱心妈妈驿站”设立“家庭书角”暖心屋,提供学习体验、运动健身等服务,营造温馨、安全、舒适的交流环境;新墩侨乡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妈妈驿站”设立心理咨询室,邀请检察官、法官、心理老师等专业人士入驻,提供法律、健康、教育等方面咨询服务,帮助“爱心妈妈”及时疏导留守困境儿童心理问题,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关爱效果。
“爱心妈妈”不只是活动,更是希望的序章。协同联动、形式多样、动态管理、广泛参与的关爱服务格局,有力弘扬了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良好风尚。近日,在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省民政厅等8部门联合公布的全省166个儿童友好社区名单中,涵江区的顶铺、苍林、铺尾3个社区上榜。
精准服务 赋能增效
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在家庭,家庭治理的主线在女性。涵江区妇联发挥“半边天”之智,在全市率先打造首批13家“枫桥式妇女微家”,以提档升级、厘清机制、深化议事,推进妇联组织嵌入治理体系;以群众化、专业化、数字化,推动妇女力量加入基层治理队伍;通过需求导向、家庭切入、活动抓手,把妇女工作融入治理格局,当好“娘家”,服务“小家”,凝聚“大家”,为涵江基层社会治理加载“柔引擎”,增添“她动力”。
涵江“枫桥式妇女微家”立足妇女维权谋创新,打通法院家事案件、公安家暴警情、12338维权热线等实现信息共享,多维度联合处置与维权服务,确保“微阵地”在基层治理中高效配合、有序运转,与平安涵江建设同步推进。同时,定期向妇儿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学习、教育培训、公益讲座等活动和服务,提升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直接面向群众的优势,为前来求助的妇女和家庭提供纠纷调解、情绪疏导、普法宣传等针对性服务,让基层治理接得住、捋得清、解得了。
“在我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是妇联干部在我身边,化解了我心中的忧虑。”日前,涵西街道居民许大爷因家庭内部矛盾向苍林社区“枫桥式妇女微家”求助。妇联干部认真倾听其诉求后,为他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妇联干部的耐心疏导下,许大爷与家人和好,承诺共同努力改善家庭关系,重建往日的温馨与和谐。
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是新时代“枫桥式妇女微家”的服务宗旨。苍林社区利用“微家人”团队、女党员、老教师等资源,组建巾帼流动调解队,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接单式精准点题服务,让“微阵地”治理活力得到释放,进一步推进家事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蔡玲 林亦霞 陈丽琼 文/图)
来源:湄洲日报
编辑 | 林娇容 审校|杨成航 编审 | 林亦霞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