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闲诗风劲 浅吟畎亩间

民生   2024-11-23 10:22   辽宁  

初冬的农家院,红彤彤的干辣椒被高高挂起,偶尔随风摆动,发出呼呼的声响;玉米架上那金黄的玉米诉说着一年的丰收喜悦;秋白菜被堆在一起,盖上厚厚的“棉被”保护起来;各种颜色的大萝卜被埋在地里,鼓起一座“小山”……乡村生活是一首描绘着自然与和谐旋律的风景,被农民捕捉到其中的意境,写成了诗。

记者从市文联诗词学会了解到,随着我市诗词进村镇工作的开展,诗词创作在我市乡村大地蔚然成风,这股文化的“种子”随风播撒,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现如今,诗词新风逐步替代陈规陋习,诗词已融入乡村群众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民间特色文化项目。越来越多的农民拿起手中的笔,为乡村振兴谱写诗词文化的新篇章。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今年58 岁的周宏辉是彰武县五峰镇石柳诗社的秘书长,写诗是她业余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上学的时候就喜欢诗歌,也不懂平仄,就是喜欢,创作的大多是打油诗。后来彰武县要争创‘中华诗词之乡’,县诗词学会开展诗词进村镇活动,我才开始正规学习。”周宏辉说,她的诗词里,既写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写勤劳致富的人。村子向善向美的事物,都是她诗词里要表达的对象。

“写诗对我来说还有一个收获,我现在照看外孙子、外孙女,外孙子8岁了,受到我的影响,还没上学就已经会背100多首古诗了,还会问我什么是对仗,什么是韵脚。”周宏辉高兴地说。

洪曙光也是五峰镇石柳诗社的一名成员,有一次去周宏辉家串门,聊起了诗词创作,从此便开始了写诗的生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虽然是农民,但我也想绽放自己,现在写诗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62 岁的崔振明是彰武县丰田乡村民,他的枕边总放着纸和笔,有时似睡非睡时灵感来了,捕捉到一句好诗句,就赶紧起来写在纸上,生怕第二天就忘了。

“埋身未怨垄尘高,最是青白莫混淆。不在席间争座次,暗将滋味助群肴。”这是彰武县两家子镇两家子村的养牛大户姚玉辉的作品,他也被称为“牛倌诗人”。姚玉辉是耕耘诗社的创始人,他专门腾出自家一间屋子作为活动基地。他的这首《咏葱》通俗流畅而韵味浓厚,在辽宁有线电视台·2016年《红诗辽宁》栏目中获得一等奖。他的这首诗还受到中华诗词学会验收组的充分肯定。

在我市乡村,有许许多多周宏辉、洪曙光、崔振明、姚玉辉这样的农民诗人,他们日出劳作,日落提笔。他们创作的诗词,就像自己种植的庄稼一样,清新、醇厚,饱含浓郁的乡土气息。

农闲聚一起 炼字推敲忙

在我市乡村中,为什么诗风如此浓郁?记者从市诗词学会了解到,早在2007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便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 中华诗词之乡”,2010年,彰武县又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中华诗词之乡”。

于寺镇的佑安诗社现有会员170多人,至今已创作诗词万余篇。其中,既有“云映南园千顷绿,霞临北岭满坡黄”的田园诗词,也有“ 千枝老树叶凋零,遥望长空雁远鸣”的感事抒怀,还有“喜看祥云秀碧霄,沧海横流彩虹桥”的盛世心声……诗作中的精品,会刊发在诗社成立之时同步创刊的《佑安风韵》上,该社刊面向全国征稿,广受各地诗友好评。

彰武县目前全县共有农民诗社54家,农民诗社已经成为彰武县诗词学会的生力军。东六家子镇红星诗社是由村民王宝林、王景宇等十余人在1989年自发成立的,并出版油印版《官山》诗报;四合城镇鹰山诗社由卜小平、张颖智等人成立于1989年,有油印《鹰山》诗报;五峰镇石柳诗社已经成立8年,社长王秀峰虽然年逾古稀,但他对诗词的热爱却与日俱增,2017 年出版的《半生笔墨情》是他的一部诗集,前后跨度50余年。

彰武县诗词学会会长赵士荣告诉记者,自彰武县被命名为“中华诗词之乡”后,农村就刮起了诗词创作的热潮,从最初的打油诗到现在的标准格律诗,农民诗人的诗作质量越来越上乘,这少不了平日里的“推敲”功夫。

姚玉辉告诉记者,农忙的时候,大家都各自忙家里的活计,农闲的时候,诗友们就聚在诗社,一起研究诗词,有时因为一个字,要推敲好几天。“唐代诗人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句子,为了选出一个合适的字,常常捻断了数根胡须。

诗人们为一个字或一个词苦思冥想、百般推敲是常有的事。就连‘推敲’这个词的来源,都与炼字有关。”

《庆年书记赞》是于寺镇李凯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最后两句:“ 使命在肩心不改,壮年白发势正雄”中的“势”字原本用的“ 气”,诗友聂仁岩对这个字进行了修改,得到了李凯光的高度认同:“修改后整首诗气势更足,也更顺畅。”这样的交流在全市的所有诗社活动里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诗友们互相切磋,一帮一改稿,互相学习、研究、求教。

浅吟畎亩间 农村新时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百姓的物质生活富裕起来了,所以精神需求开始变成新的方向,读诗、写诗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

赵士荣介绍,彰武县54家农民诗社中,石柳诗社最为独特,70 余位会员中大多数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最引人注目的是家庭主妇诗人们。加入诗社后,她们不再是麻将桌上的常客,也不再是家长里短的传播者,现在她们是精神文明的带头人。她们在劳动中寻找诗意,在生活中酝酿诗情,她们的作品,从当初的顺口溜,到现在的格律诗词创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她们的村姑诗词朗诵小组,已经成为诗词学会一道美丽风景线,还得到了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刘庆霖的大加称赞。

市文联诗词学会会长孙巍告诉记者,在农村开展群众性诗词活动,倡导文明,挑战世俗,也让农民诗人的创作题材更加广泛。彰武县一年一度的苏鲁克诗人节,已成为彰武县的一大盛事,更是推动文化传承的丰碑。

于寺镇的“诗词赶大集”活动,确定每月4 日、14 日、24 日是佑安诗社的活动日,镇上的诗友们都会来参加。今年,于寺镇政府创新形式,在杨家村举行了诗词文艺汇演,让诗友们在欢聚的同时,激发创作灵感。田野采风、诗友联谊等活动让诗友们的诗词创作在交流中提高。

随着村镇群众性诗词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时尚,诗人们用诗词讴歌新农村,积极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激浊扬清,净化心灵,在提高农村综合素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 李  
编辑 李歌春
初审 李 悦
责编 冯思媛
总监 孙希强


News

微报精选

25日我市将出现今冬首场降雪并伴有寒潮大风天气

全市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我市新增2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阜新微报
《阜新微报》由阜新市传媒中心承办。《阜新微报》立足阜新本土,为读者传递最快、最新、最权威、最有价值的资讯,是您身边有态度、有温度、最贴心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