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省文化馆主办的“我和文化馆的故事”征文活动已结束。经专家评审,温州地区报送作品荣获二银二铜。在获奖作者中,有热爱文化的市民,有播撒爱心的教师,有社会文艺工作者,有专职群文工作者,让我们转变视角,聆听他们和文化馆的故事吧!
爱的心火传递
我与苍南文化馆的故事
作者 黄夏雪
“黄老师,黄老师,宋老师今天会来上课吗?我画好了画想给她看!”午休正准备回办公室的我,就听到小心同学兴奋地问我。这是自上周三苍南文化馆美术干部宋玲玲来上公益美术课后,来问我的第5个孩子了。“下午她就来上课了,你把画保存好哦,到时候给宋老师看。”小心同学认真地点点头,小心地收好自己的画往教室走。
苍南县特殊教育学校有将近40位孩子,大多是智力有缺陷的孩子。比如小心同学患有智力障碍,尽管他已经到了上高中的年纪,但他的心智却相当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小朋友对于期望的事情总是希望通过反复的询问来获得安全感。我是学校的美术老师,负责带孩子们画画。自从宋老师带着公益美术课堂来到我们特校,马上就俘获了大家的心。从那以后,不少孩子每逢课间,都要跑到办公室大声地询问一遍宋老师今天来不来上课,我只能不厌其烦地回复他们。走在回去的路上,我的思绪也飘向去年秋天第一次见到宋老师的时候。
那是2021年的一天,秋色宜人,金风送爽,在办公室备课的我接到一则电话,有一位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想为我们特殊学校的孩子上公益美术课,需要我协助配合。我既意外又惊喜,心中却暗存担忧:这位工作人员知道我们学生的情况吗?她接触过吗?能适应吗?要知道,我们这所特殊学校的孩子所招收的都是存在智力障碍的孩子,他们还不像聋生和盲生在认知上那么正常,他们不同于寻常孩童,除了智力有损,他们有的口不能言,有的刻板怪异,有的身有残疾,这种情况她能接受吗?
怀着这种顾虑我见到这位来自文化馆的宋老师,她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女士。虽然上课的时候,很多孩子流着口水擦着鼻涕还会傻笑,但是面对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他们睁着大大的眼睛,满脸好奇。本来只是抱着一颗平常心,想为这些学生上五节的公益课,但是孩子们面对绘画时眼睛里满是光芒,深深感染了宋老师。上到第二、第三节课的时候,每次在她来学校上课时,都看到这些孩子非常热切期盼地扒拉在校门口的栏杆旁等她。看到她进来,孩子们的笑容好像融化的巧克力一样甜蜜,他们开心地拉着她的手带她到教室,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孩子们就已经记住了她的名字,大声地、热情地呼喊着她的名字,好像要通过这一声声的“宋老师”表达着他们的想念。他们炽热的爱感染了她,而她也想将这份温暖回馈给孩子们。所以宋老师说,从那时候起她就下定决心,她每年都要到特校来为这些孩子上课。虽然2022年学校封校,但是这期间无法入校教学的她也一直惦念着这些孩子。2023年,学校一解封,宋老师就马上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
孩子们和宋老师的爱让缘分的丝线架起了桥梁,让她再次与孩子们相遇。正如宋老师对孩子们的惦念,孩子们竟然也没忘记她,我原以为时隔一年,依照孩子们的记性,可能早就忘记了。但当我再次为学生们介绍宋老师的时候,几位学生竟然惊呼“我知道,我知道,宋老师之前给我们上过美术课!”那惊喜的语气,没想到他们竟然还记得,我看到宋老师的眼中已泛起粼粼波光,重逢已是缘,真情更难得。
上课的铃声将我的思绪拉回,下午的课正好是宋老师来上公益课的时间了,我已经提前将学生的纸笔准备好,学生们也早早到达了美术教室,孩子们知道今天宋老师要来上课,兴奋的发出开心的欢呼声。我正嘱咐着学生要认真听讲,宋老师就带着教具进了门。她在上课时,我一般在旁边当助教,我时常感觉她教的内容是不是太难了,毕竟这些听讲的学生可不是普校的孩子,他们有的患有智力障碍,有的患有自闭症,还有的是唐氏综合征,甚至有些孩子因为肢体原因画出来的线永远是抖动的。当我和她谈到这个疑惑时,她说“我一直将他们当作普通孩子一样,我不想限制他们,因为他们对画的喜爱都和普通孩子一样啊”。学生的作品是个好答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他们画得很不错,而且有些孩子在这种自由的氛围里画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画面。这也让我时刻反省自己是不是太“小瞧”了他们。
宋老师经常夸孩子们的作品,好像这些孩子们的画是什么旷世名作一样,她好像总能发现他们画中的闪光点。没有逻辑的色彩在她眼里成了绚烂的彩虹,抖动的线条在她眼中变成风的形状,奇怪的形状在她眼里成了自由的表达,好像孩子们的作品没有一处不是美的。在这种鼓励中,孩子们肉眼可见的越画越开心了,他们的笔好像变成了小鸟,自由地飞舞在画纸上,书写着孩子们的心事。
最近,宋老师还和我商量,计划为我们的学生办一次画展,希望通过这次画展表现我们孩子的特点,展现特殊儿童的所思所想,让社会上更多人了解他们。
畅谈着未来的种种规划,她的眼神坚毅又温暖,充满着对孩子们作品的期待。见此情形,我的心里更加不安了,她是不是把我们的孩子想得太好了,如果作品效果和作品数量达不到她心中的预期可怎么办。怀揣着惴惴不安的心我问“我们学生的画真的可以吗?”看着我的眼神,宋老师脸上露出充满回忆的神色笑道“当然,我们的孩子非常可爱,他们的画很有张力,肯定会被大家喜欢的”。
当宋老师告知学生,这学期末会将孩子们的作品举办一次展览时,孩子们眼中更是泛起了前所未有的向往与期待,他们手里的画笔好像更加充满了动力。我想如果孩子们是一盏盏小蜡烛,那宋老师一定是火种,点燃了孩子们心中那份对绘画的热爱。
在教育这条路上,有的老师执着于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合格品,对孩子永远在做减法,“不可做这个”“要像老师这也做”“错了”,学生从没机会表达,到不敢表达,最后变得不知道表达。而宋老师把他们当作一棵爬藤,为他们浇水,适当在旁边搭起花架,让他们尝试地爬,偶尔将他们扶一扶,或者为他们绑上辅助绳好让其能够顺利靠上杆子,其余的时候让他们自由地舒展,我想这样的植物开出花不一定是最美,但在生长的路上一定是最开心,未来成长之路上也一定能走得更远。我想这就是“公益美术课”的意义吧,在这有限的课程时间里,为孩子们心中的旷野,点燃星星之火。
文字 | 黄夏雪
照片 | 作者提供
编辑 | 海涵
校对 | 郑虹
责编 | 马知力
审核 | 李刚
签发 | 施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