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青春献礼·砥砺奋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基层团组织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心系团员青年,努力做党联系团员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未来交通学院高度重视基层团组织建设,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育时代新人。
构建“由点及面”思想赋能机制,把牢青春航向
未来交通学院在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中,重视发挥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加强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其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院团组织围绕“三个结合”,利用师生共建党支部平台的优势,有效提高学生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优化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结合理论思政教育,拓展深度。依托工科青年说、青年讲师团等活动形式为载体,团组织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专题学习报告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学习实践120余次,特别邀请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党员、思政课教师、长安星火宣讲团进课堂,实现全院师生覆盖率100%。二是结合“青马工程”方案,深化广度。以《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经典教材为基础,聘任教师党员担任“青马”学员导师,引导团支部自主创新设计“青”阅读·深学“习”精品读书会、主题研学实践等品牌栏目8项,形成“精英训练营”专题品牌,切实推进多维度政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三是结合网络思政平台,提升高度。团组织注重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基于以“学”筑基、以“思”辩理、以“议”明志、以“讲”传道等创作理念,打造“科创话青春”“恰是风华正茂”“实践在路上”“出彩‘00后’”“青春以致远”等11个系列品牌栏目,深入挖掘团支部成员特点,分层织密织细思政育人网络。
精读研学、网络思政、经典诵读品牌项目
完善“聚沙成塔”组织建设体系,涵养青春底色
未来交通学院积极探索基层团组织建设新路径、新模式,不断延伸“基层团组织触角”,优化团学工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学院建立团支部达标升级指标体系,规范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创新主题团日活动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进基层组织活力提升。
理论建设层面,第一,学院团组织以师生党支部为载体,落实落细党建带团建机制,不断完善青年师生团干部“集中培养”和基层团组织“自主培养”双向体系建设,从资源联动、党建带动,实践牵动三方面下功夫,持续为青年团干部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充电赋能”。第二,学院团组织坚持推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工作,注重班级团支部、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团支部、学生社区功能型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党团班融合的作用,提升学院各级学生骨干群体的政治素养,优化基层团组织的服务性水平。实践锻炼层面,学院团组织结合党建引领、美育浸润、心理赋能、劳动教育等主题开展主题示范团日活动,坚持“走出去、学回来、用得上”的理念,打造品牌项目,切实提高基层团员团干部理论转化成果的能力,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激发基层团支部的内生动力,实现共青团工作的内容重塑、制度重塑和价值重塑。
素质拓展、对外交流、示范团日品牌项目
汇聚“固本塑形”五育融合势能,彰显青春风采
未来交通学院聚焦学生中心,紧扣精准服务,不断增强服务团员青年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学院团组织着眼于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围绕学业发展、实践锻炼、心理赋能三方面搭建起青年学生、团支部与基层团组织之间的沟通桥梁。
一是强化学业帮扶的育人成效。充分利用专业优势,面向团支部组建学业帮扶团队。志愿者队伍中学生党员与团员骨干占比约80%,通过例题讲解、交流答疑、考点梳理、同步自习等方式结合“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路径开展常态化集中帮扶,并同步建立线上学习资料库,构建起集“调研-研讨-反馈-复盘”四级联动的闭环管理体系。二是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学院构建“领路—架桥—真知—价值”的四维闭环育人机制,号召学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教师全员参与,切实发挥“交通强国我先行”的效能,指导团支部成员以祖国大地为现实课堂,以伟大成就为生动素材,多途径开展社会观察、走访调研,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夯实心理赋能的育人实效。学院团组织科学搭建学生组织架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广泛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分层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以心理学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创新设计“遇见心理学家”系列心理沙龙活动,引导团员团支部增强团队协作力。
学业帮扶、社会实践、心理赋能、劳动教育品牌项目
下一步,未来交通学院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大局工作中找准定位,不断夯实团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为动员团员青年谱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篇章,提供更加坚强的组织保证。
往期推荐
▲
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
-chugksyb-
编辑 / 晁敏鑫
信息来源 / 长安大学官网
投稿邮箱:gksyb@chd.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