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快机制”,突出“四个强化”、抓实“三个结合”,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全力做好农村公路水毁抢通保畅工作,确保群众安全畅通出行。
2024年7月22日至23日,成县境内普降暴雨,仅23日降水量达182.9毫米,刷新1961年以来历史日降水极值记录,持续时间之长、累计雨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均为历史罕见。暴雨致使全县公路多处出现滑坡、塌方、路基冲毁、坍塌,路面沉降、悬空、边沟涵洞淤塞等病害,灾情十分严重,多条公路交通一度中断。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受灾公路里程约751公里,经济损失达2.15亿元。
——快速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灾情发生后,汛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按照省市县防汛III级应急响应要求,全县立即启动公路抢险应急预案,充分认识防汛面临的严峻形势,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抢险队伍赶赴现场,全面组织机械人员开展抢险作业。全县17个乡镇245个行政村同时启动乡村公路抢险应急预案,全力组织和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全力协调调配乡镇范围的机械开展抢险作业。
——快速排查,全面掌握受损灾情。按照全覆盖、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围绕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等重点路段,紧盯公路边坡、路基沉降塌陷、山体滑坡、挡墙破损等水毁点,成县交通运输局组织成立4个核查组到乡镇、对普通省道和县道开展排查,全县17个乡镇245个行政村成立245个核查组,乡镇负责乡道、村级负责村道和自然村组路全面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排查核查受损受灾情况,建立水毁应急修复台账,及时上报受灾情况,全面掌握灾情。全县4各核查组和17个乡镇245个村级核查组,共排查农村公路2360公里,排查桥梁74座,排查涵洞1430道,排查隐患点467处,上报灾情信息475条。
——快速调度,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按照“先急后缓、先通后建”的原则,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迅速召开部署会,动员各抢险组和乡镇抢险组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对交通中断的重点路段,突出重点,分层突破,强化人员调动安排,积极发动群众,全县245个行政村,每个村成立50-150人群众应急抢险队,加大人力、机械投入力度,优化抢险方案,抢时间、赶进度,合理调配群众和机械,连续奋战,以最短的时间抢通受损道路。全县共计清理塌方2826处35.1万立方米,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志467处,疏通涵洞168道、清理排水边沟658公里。
抢险保通组对冲毁的城关镇石碑桥进行临时便桥抢修
抢险保通组清理S222线县城至王磨段路面淤泥
——快速抢通,打通救灾生命线。在抢险保通中,县交通运输部门领导分片分乡镇挂点包抓,协调挖掘机、铲车等大型工程机械,带领抢险救援队伍,乡镇全力以赴,积极发动群众,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夜以继日奋战在防汛抢修保畅一线,通过连续三个昼夜不间断的抢修,抢通交通中断道路27条。全县农村公路在最短时间内全部抢通,打通了防汛救灾“生命线”。全县17个乡镇245个行政村,投入各类抢险机械、设备、车辆1638台班次。
面对公路灾情重,受损里程长,水毁塌方的严峻形势,成县把农村公路大养护作为重要抓手,明确工作重点,靠实工作责任,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有路必管、管必见效”的原则,县交通运输局强化指导、乡镇全力推动,积极发动干部群众齐上阵,县乡村三级协同联动,全面排查整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深入推进路容路貌、路面病害和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保障能力,增强人民群众交通出行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进抓落实。2024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大养护确定为全县“三大行动”之一重点推进,高位谋划、高位推进、扎实部署,成立农村公路大养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建立健全“抽查常态化、通报考评”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群众自发”的强大合力,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大养护,举全县之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交通出行环境。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纵深推进路容路貌、路面“病害”和路域环境等各项整治措施走深走实,有力推进了农村公路水毁修复和养护措施落实落细。
——强化整治成效,全面对标补短板。坚持“预防为先、防治结合”的原则,组织党员干部、乡村群众齐上阵,对全县公路路面上的砂土、落石、垃圾等进行常态化清扫,减轻路面磨损,确保路面干净整洁。抓好公路病害处理,采用工程措施和编织袋装土的方式进行路基边坡回填加固处理;对有裂缝的路面采用沥青灌缝进行处置;对坑槽、翻浆等问题,采取填补、修复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路面平整顺畅。大力推进路肩边坡整修和路肩堆积物清理,改善路域环境。做到了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日常化、长效化,有效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同时,积极加快灾后恢复,按照《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陇南市“7 ·22”暴洪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通知》(陇政发〔2024〕25号)精神,通过精准编制水毁修复“一处一方案、一路一方案”,水毁修复重建规划项目197项394公里,规划修复资金2.36亿元,灾后重建按计划积极推进。
——强化工作协同,联动发力提质效。以“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为目标,统筹省市县三级养护资金,大力实施养护维修工程、村道安防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随着农村公路大养护工作持续纵深推进,成县严格落实“路长制”,组织县、乡、村三级路长和群众参与路况巡查,对涵洞、边沟、地质灾害易发生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巡查,对公路安全做好巡查和隐患处理,对急弯陡坡、学校路段、地质灾害易发点设置警示标牌,做好警示预警,确保整治措施落实到位,安全监管成效明显。同时,全县路长定期指导和强化日常养护,全路段开展清理,确保公路路面干净整洁。全力打造“一路一景”,乡镇组织群众对公路两侧空闲路段同步栽植马莲绿化达1240公里,新栽植行道树2.3万余株,对全县的农村公路边沟外栽植道沿石470余公里,建成微景观、小节点143个,在扮靓路容路貌中,形成了“县道有示范、乡镇有亮点、一路一风景”的路域环境。“畅、安、舒、美、绿”的路域环境和行车条件逐步形成。
——强化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了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落地见效,成县交通运输局成立工作专班,常态化对农村公路进行巡查排查。同时,强化对普通省道、县乡村公路、桥梁的排查,加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期巡查,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合理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修复方案积极推进,通过设立警示标志、设立警示沙袋和警示隔离带等措施,及时隐患消除。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路网全覆盖、无缝隙、网格化管理的养护新模式。
——专兼结合常态养护。建立以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乡镇服务中心、村民管养小组为主、全体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通过加强现场指导,配置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提升养护工作质效。将每月逢5日定为“集中养护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养护管理,并在全年常态化开展农村“公路大养护”行动,做到病害、隐患及时发现及早处置,使受灾的路况及时恢复到灾前通行能力和水平,全县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达85%。
——分类结合保障养护。采取“大修靠项目、小养靠群众”措施,对较小塌方、边沟堵塞等小问题由乡镇、村组组织机械、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解决,对道路塌陷、设施损坏等重点难点问题,由交通部门打捆形成农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和养护维修项目进行整修实施。对于小型塌方、路基缺口,群众自发组成养护小组,进行清理和处置,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管控结合全员养护。针对交通、公路、交警职能部门各自管理、合力不够的问题,建立路长总负责综合管理、县级路政员执法监督、乡镇路政管理员指导落实、村级路政协管员包村监管,常态巡查的路政“四级分工”负责制,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管责任人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季度一考核、一通报、一评比,实现公路日常养护全覆盖,列养率达到100%。同时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线上+线下”方式强化《公路法》《甘肃省公路条例》和农村公路大养护工作的宣传和培训,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深入人心,逐步转变“干部埋头干、群众站着看”的被动局面。通过建立路长负责、部门齐抓、群众参与、综合治理,形成分工明确、联勤联动的管理机制。
(来源:甘肃公路)
责编:任向辉 编辑:张杨捷
投稿邮箱:cxrmt88@163.com
关注民生 聚焦热点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