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柿子,清热、润肺、生津,这些食用禁忌要知道~~

健康   2024-10-11 06:01   山西  
黄帝养生

传播养生知识

交流养生经验

公众号合作请联系 QQ:365300103


秋风起,柿子红。金秋九月,正是吃柿子的好时节。香香甜甜的柿子,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近年来,一些由于吃柿子引起各种问题的新闻频发,所以还能放心吃柿子吗?应该怎么吃?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


柿子为柿科柿属植物,原产东亚,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北宋诗人张仲殊称美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柿子的加工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制成柿饼。


秋天吃柿子

清热、润肺、生津


柿子的营养十分丰富,因此又被誉为“果中圣品”。据研究,每100g的柿子果肉中,就含有0.16mg的维生素A、16mg的维生素C、9mg钙、20mg磷和0.2mg铁,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更是苹果的10多倍。


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凉,归心、肺、大肠经,具有清热、润肺、生津、解毒的功效。


一个柿子5味药
1、鲜柿子

鲜柿子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功效。


取鲜柿250克,切碎取汁,开水冲服,可治疗胃热伤阴之烦渴口干。


现代研究表明,柿子富含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碘、钙、磷、铁等,未成熟果实含鞣质。药理研究表明,柿子有降低血压,增强冠脉血流量的作用。


2、柿饼

柿饼是很多人都吃过的一味小零食,它既没有鲜柿子的涩感,又没有吃出胃柿石的风险,而且口感甘甜。


中医认为,柿饼味甘、性平,具有润肺化痰、健脾涩肠、止血等功效,可用于燥咳吐痰、脾虚食少、腹泻、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柿饼60克,挖开装入川贝9克,蒸熟后服用,可治干咳;

柿饼、红糖各50克,黑木耳6克,水煎服,可治痔疮出血;

柿饼两个,陈皮两片,糯米60克,共煮粥服用,可治慢性肠炎。


3、柿霜

提到柿饼,就离不开它表面的柿霜。柿霜即柿饼上所结的白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柿霜乃其津液,生津化痰,清上焦心肺之热,治咽喉口舌疮痛。”《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


虽然很不起眼,但柿霜是清热生津、润泽止咳止血的良药。有口腔溃疡的朋友,把它用小棉签沾下来,然后抹在口腔里溃疡的地方,可以缓解疼痛,减少烧灼感。


取柿霜温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柿霜10克,冰片0.5克,薄荷5克研细末,涂擦患处,可治口疮、口角炎。


4、柿蒂

柿蒂虽然不起眼,但也是一味良药。其性平,味苦、涩,归胃经,有降逆下气、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是中医治疗呃逆的要药,称“止呃要药”。


《本草纲目》中提到“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


对付顽固性呃逆,用柿子蒂5个,生姜3片,大茴香(八角)2个,用开水泡,代茶喝,不知不觉中打嗝就缓解了。


5、柿叶

柿子叶平时我们很难接触到,但实际上,它的功效可不小!取嫩柿叶适量,开水泡,代茶饮,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并有清热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吃柿子的几个禁忌


吃柿子导致胃结石主要是因为柿子中含有鞣酸。鞣酸在进入胃部以后,会与胃酸发生反应,形成一些不能消化的硬块,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结石。并不是所有的柿子都含有高含量的鞣酸,完全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很少,而且只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便可避免柿石的产生。


1、避免产生柿石


一是不要空腹吃柿子。空腹时胃酸很多,柿子与胃酸反应易形成不同大小的肿块留在胃里,在胃中形成柿石。另外,酒精会加速胃酸与鞣酸的反应。所以空腹或酒后尽量不要吃柿子。


二是不要与含有高蛋白质的食物一起食用。柿子中的鞣酸和含有高蛋白质的食物反应,会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消化系统的运转。


三是不要进食柿子皮。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尤其是脱涩工艺不完善时,其皮中含鞣酸更多。


2、脾胃虚寒者忌食


3、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4、不能贪多





 点击上方关注【黄帝养生上品女人视频号


研究表明:“维生素D”是免疫力的神助攻~~
为什么说“秋藕最补人”?
比红薯还养人!这种薯类食物秋冬吃能“大补”,6个必吃理由,第一个就很珍贵
爱“烦躁、易发怒”的人,把这个部位捏一捏,就搞定

 免责声明: 本文图文来自网络,供读者分享学习,感谢原创作者们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原作者后台联系小编,我们将第一时间做相关删除处理!谢谢!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走进健康生活


黄帝养生
黄帝养生感谢您的支待!做为一家专门从事中医养生研究、养生专业培训及养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养生产业集团,“和谐社会,幸福人生”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愿意和您一起传播中医养生传统文化,普及千年养生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