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关注|白鹤梁散记

民生   2024-11-23 11:56   重庆  



11月19日,今日头条《巴渝文学》刊发《白鹤梁散记》,关注了涪陵白鹤梁这座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它是艺术宝库、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部活着的水文历史,其精美的石刻,与江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今日头条报道截图



报道原文


今年秋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从重庆主城新牌坊驱车出发,沿着沪渝高速公路东行,沿途的风景如画,山峦叠翠,风吹稻浪,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之中,阳光透进车窗,洒在身上,温暖而舒适,约一小时车程,就到了被长江和乌江簇拥的历史厚重之城——涪陵。此行的目的就是去涪陵畅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


白鹤梁,因常有白鹤栖息而得名。白鹤梁景点就在涪陵城区的长江边,是一处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题刻始刻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前,现存题刻165段,3万余字,石鱼18尾,其中涉及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唐代石鱼的腹高,大体相当于涪陵区的现代水文站历年枯水位的平均值,而清康熙二十四年所刻石鱼的鱼眼高度,又大体相当于川江航道部门当地水位的零点。这些题刻记录了长江水位的变化,是研究长江水文、航运、气候等自然现象的宝贵资料,被誉为“水下碑林”。


在三峡工程修建前,每当江水退去,白鹤梁上的石刻就会自然的裸露出来,蔚为壮观。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白鹤梁题刻就被淹没于40米的江底。对白鹤梁题刻的保护,直接关系到向世界昭示三峡工程是否属于文明工程的关键。当年,国家组建庞大的专家团队经过十年的反复论证,根据国际“威尼斯宪章”中不可移动文物以原地保护为主的原则,最终以“无压容器”的保护方式,创造性地修建了世界上唯一在水深40米处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这处隐藏在江水之下的秘境,现在只能通过水下廊道下去才能看到了。


我们沿着江边的步道,漫步至白鹤梁的入口,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矗立在眼前,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长江流域图,它详细描绘了长江的流向和沿途的地理特征。在展示厅里,陈列着从白鹤梁上拓印下来的题刻品,每一块石碑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白鹤梁是涪陵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随着观光扶梯缓缓下降,透过玻璃就看到了水下的白鹤梁。灯光透过水面,斑驳地照在石梁上,那些历经沧桑的题刻在水光中显得格外神秘。随着扶梯的下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去到了那个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时代,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水下参观通道紧贴着白鹤梁,让我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些珍贵的题刻,透过玻璃橱窗,清晰地看到那古老的题刻,有的苍劲有力,有的细腻婉约,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江水的涨落,每一块石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抒发对山川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特别是“石鱼出水,大稔丰年”的石刻,不仅记录了古人对长江水位变化的记录,也是对丰收的祈愿。这些描绘白鹤的石刻,栩栩如生,仿佛那些白鹤随时会从石上飞起,不禁让人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肃然起敬。


“白鹤梁”三个大字,更是笔力遒劲,气势磅礴。站在它面前,顿时,城市的喧嚣被隔绝在外,这里只有宁静的江水、古老的石刻和悠闲的白鹤,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长江的水在我身边和头顶流淌,带走了岁月,却带不走这些石刻的记忆。回到岸上,我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微风拂面,感慨万千。回望那片水下的石梁,心中充满了敬意,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静静地躺在长江的怀抱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也让我对古人有了更深的情感。


白鹤梁,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座艺术宝库、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部活着的水文历史。那些精美的石刻,与江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永远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来源:今日头条)

总监制:谭小科|监 制:韩乐炯

责 编:孔祥忠 刘 洋编 辑:罗 娇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

涪陵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部署“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文化旅游等工作
好戏上演!“戏从温州来”2024南戏经典文化走进重庆活动华丽启幕
【奋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涪陵页岩气狠抓老井治理 夯实冬供“底气”

涪陵发布
发布涪陵热点新闻,推介涪陵城市形象,提供便民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