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导读
应不应该取消化粪池,这两年在市政行业内一直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素材来源:环保水圈)
HWZS
而对于环卫来说,两个“水”一直是各难题,一个渗滤液,一个粪便。如果未来真取消化粪池了,就没有掏粪这个工种了...
很多地方开始要求限制设置化粪池,有些先行城市也已经成功取消化粪池。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青岛、上海等地区已基本取消化粪池;广州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内已基本全部取消化粪池;河南、重庆、上海四川等地区对于化粪的设置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但现在普遍要求新建地区分流制管网不应设置化粪池。
因为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市政管道系统已经形成,污水集中处理率显著提升,污水厂处理能力不断增加。作为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不健全时的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化粪池原有的作用逐渐消失,而其弊端却日益突显。
比如清掏不及时导致污水外溢等问题;后期管理不到位导致的重重隐患;近年来频发的化粪池事故;管理不善给市政设施带来的巨大压力......
而最近,对于取消化粪池的理由又多了一个:作为污水处理系统最大的碳排放源,化粪池更应该被明令禁止。
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化粪池、管网、处理厂与污泥处置4个环节。很难想象,化粪池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在其中竟然占大头。
“未来新水务”在发布的《城镇污水碳中和路线图》中,计算了化粪池的碳排放量。以2017年为例,在城镇污水系统中所排放的128 Mt CO2-eq/a碳排放量中,化粪池CH4排放量竟占到58.4%,是污水系统最大的碳排放源。
未来新水务专家组也表示,化粪池作为污水处理系统最大的碳排放源,在2040年须取消,这是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当然,反对的声音同样此起彼伏,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是倾向于保留化粪池。
某业内人士更是直接抨击:是不是同一批专家啊!建的时候,你们说的头头是道,现在不要了,也是理由千万。
类似的言论,也将化粪池存废背后隐藏的复杂矛盾进一步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
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取消化粪池意味着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来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这对本就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而后期持续的设施设备运营费用,更是远远超出当地财政的承受范围。不少地方花钱建设的污水厂,最终还是沦为“化粪池”。
比如山西吕梁,某村镇镇长表示,有的污水厂建成时间早,处理后的污水难以达到现有的排放标准,没有资金进行设备升级,现在只能当做化粪池使用。
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公司+职位,方便我们互相认识
另外,也有环保人发声“应该保留化粪池,否则后续更多问题产生!”
在一些居住分散的农村或县城,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难以覆盖。化粪池虽简陋,却依旧是当下最可行的初步污水处置方式。如果贸然取消,更容易出现污水乱排的现象。
而对于那些老旧小区来说,无论是漏损污水管网更新改造难度,长期运行的化粪池形成的生态平衡遭破坏,或者是升级改造后的运行维护服务费用收取问题,情况同样棘手。
所以,像河北、湖北、北京、辽宁、陕西、云南、天津等地区仍需在建筑室外排水系统接入市政管网前设置化粪池。
彼时,城市基础设施简陋,集中式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专家们依据当时的技术条件、资金状况给出建设化粪池的建议,缓解污水直排问题,无疑是契合城市发展节奏的务实之举。
如今,随着污水处理设施设备的完善,化粪池弊端日益显现,专家团队给出取消化粪池的建议,也可以说是顺应时代需求。
只不过,切忌盲目跟风,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在当下“强行取消化粪池”的。
结语
总而言之,化粪池的存废问题,不应沦为情绪化的争吵,而需各方回归理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统一要求或片面论断。
比如,有的地方取消化粪池,能够提高污水厂进水浓度。而有的地方保留化粪池,则是基于现实情况的权衡考量。
至于想在204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不是说只盯着化粪池存废这一件事,对吧。
THE END
《环卫之声,天下环卫是一家》
---环卫之声 六周年记录
环卫品牌推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