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机电工程学院6个宿舍“全寝保研”
消息刷爆朋友圈
优秀的环境会让人“焦虑”吗?
“全寝保研”=“全员内卷”?
他们用行动打破刻板印象!
在学术上志同道合
在生活中相互扶持
用团结的力量鼓励彼此
用暖心的陪伴照亮对方
诠释着“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一起来看看TA们怎么做?
S
N
◀
21栋 304
▶
从左至右分别为:邵琪涵(保研至北京大学)、杨欣欣(保研至中南大学)、马雨芯(保研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张诗雨(保研至西北工业大学)
相遇的这三年,“团结、进取、创新、包容”是宿舍的精神内核。
每一堂课,我们都在相互交流中解决难题。探索发动机工作的奥秘、理解二体运动的推导、学习龙格库塔法的编程和应用……都是我们的共同记忆。
每一次小组作业,我们都各尽其职努力完成,从讨论定题、文献查找、PPT制作到成果汇报,每次内容的精彩呈现都接力完成。
“穿越人海,为飞行而来。”
我们一同为神舟十六号发射倒计时,因space X的计划而探讨未来的方向,从发动机的扇叶聊到导弹的轨迹,从材料性能分析做到太空编队飞行……在304,我们不仅收获了学识,更创造了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一次次为彼此庆祝生日的场景,相互分享心事和八卦的“夜话”环节,在得知对方好消息时禁不住的雀跃……在笑容与苦涩中我们交换喜悲、相互依赖,在平凡的生活中上演着不重样的惊喜。
宇宙本就浪漫,天空需要惊喜,为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同前行。
S
N
◀
1栋南 313
▶
从左至右分别为:洪翌钧(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天(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王新宇(保研至浙江大学)、龚舒斌(保研至国防科技大学)
313 是一个充满力量与温暖的集体。从大一初识到如今一同走过大学岁月,这一方特别的小天地见证了我们学习和成长,也承载着近三年四人的情谊。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时,我们四人一组,为彼此检查设计上的不足,反改设计模型。经过反复的打磨和连夜奋战,我们全寝取得了课程设计全优的成绩。
面对大三下学期考试的焦虑和不安,我们选择一起去运动散心、交流遇到的困难,同时共享考试资料和信息,互相提醒学习上的不足。
节日里,我们寝室会联合其他寝室聚餐、唱歌、桌游,寝室里总是弥漫着欢声笑语。书页翻动声与深夜灯火交相辉映,勾勒出我们并肩前行的身影。
不论面对学业的压力还是生活的挑战,大家总是齐心协力。
回首四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无数次并肩作战,未来的路上依然会彼此陪伴,带着满怀的期待,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S
N
◀
一栋南 315
▶
从左至右分别为:宋瑞祥(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张浩琦(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蔡齐峰(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张长治(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
在我们这个温暖的小家庭中,大家不仅是彼此生活上的伙伴,更是学习上的同行者。
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希望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获得好成绩。
我们通过日常沟通、合理分工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逐渐形成了高效且和谐的学习小组。在课程学习遇到难点时,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在寝室小小的空间里,我们讨论过材料力学的公式应用条件,也讨论过概率论难题的解法,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我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成为彼此的榜样。在备考期末期间,我们会共享复习提纲、共同探讨难题,完成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除了学术上的帮助,我们也注重培养生活中的良好习惯,约定互相监督按时作息,相约“泡图书馆”,几乎每晚去操场跑2公里,共同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研竞赛项目……
不论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学业上的困扰,我们都能以真诚的心态相待,315宿舍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S
N
◀
1栋南 316
▶
从左至右分别为:董泽文(保研至复旦大学)、张晓辉(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刘江涛(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彭家骐(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
在这温馨而又充满挑战的宿舍小天地里,我们一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低垂,我们共同编织了一段段难忘的记忆,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与努力,每一刻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上,我们像一群小小的齿轮,紧紧咬合,共同驱动着创新的引擎。
面对齿轮减速箱设计的挑战,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翻阅手册,查找标准,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而每当考试来临,我们更像是一个团结的战队,聚在一起,讨论细碎的知识点,传阅习题,总结归纳,互相提问。
在大赛的舞台上,我们更是携手并进,使用激光加工,3D打印,将创意变为现实。
工创楼的每一个深夜,都记录着我们的努力与坚持,那些共同的调试,那些共同的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带着这份共同的记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光彩。再次相聚时,定是顶峰相见!
S
N
◀
21栋 105
▶
从左至右分别为:李雯(保研至中南大学)、何晓丽(保研至中南大学)、姚美玲(保研至中南大学)、胡春莉(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
四个人、四颗努力向上的心。在这间小小的宿舍中
我们在这里收获了知识、友情,还有无数值得珍藏的回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宿舍时,我们的闹钟便准时响起,坚持早起,已成为一种习惯。
无论是在宿舍安静阅读,还是相约去图书馆打卡,我们总是互相提醒,互相尊重,不会打扰到彼此的正常作息与学习规划。
在遇到学习中的挑战时,我们分工合作,解决难题,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许多有趣的点子和方案在这种氛围中诞生。
这些经验不仅提高了效率,更让我们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学习之外,我们一起看电影、吃火锅、唱歌,每个瞬间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一起学会如何在忙碌中平衡生活。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依旧会彼此鼓励、相互支持。因为105不仅仅是一个寝室的编号,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不懈追求、团结协作。
S
N
◀
1栋南 724
▶
从左至右分别为:李洋均昊(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邱旭(保研至华中科技大学)、李松石(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
从大一下我们在卓越班初次相识,到大二上一同分入724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我们三人共同编织了一段不同凡响的大学记忆。
每个清晨,我们会相互督促起床自习,根据个人喜好,或在宿舍安静自习,或相约去图书馆,我们互相督促,确保没有人掉队。
墙上的计划表见证了我们的努力和坚持,每一项完成的任务都是我们共同进步的足迹。
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在准备项目和论文时,我们分工合作,互相提供支持。不管是软件bug还是高难度的计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其他两人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这种默契和协作,让我们的效率倍增,也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我们的寝室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创新和灵感的孵化器。我们曾一起参加过工创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一起申请过国家级以及省级大创项目,还有的在社会服务中展现担当,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最好证明。
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这份热忱和执着,追逐更高的学术巅峰。
在中南大学
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神仙室友情”
他们的成长故事或有不同
但不变的是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互相理解、共同进步
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廖立恒升学规划工作室排版编辑,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尊重原创,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