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虾都是吃抗生素、激素长大的?还能不能吃了?真相告诉您
热闹的菜市场前,海鲜摊位前总是聚集着不少顾客,今天,几位阿姨的讨论格外引人注目。
“哎呀,这虾真大,价格也合适!”李阿姨拿起一只虾,笑得合不拢嘴。
王阿姨却泼了盆冷水:“这确实挺大的,但你们听说过吗?这些养殖虾都是靠激素和抗生素长大的,吃了对身体可不好。”
“什么?真的吗?”李阿姨的笑容僵在脸上,心里犯起了嘀咕。
赵阿姨摆了摆手,插话道:“你们也别太紧张了,现在养殖技术很先进的,这些虾都是科学养殖,很安全的。”
但李阿姨还是心有顾虑:“可是…我还是觉得野生虾更好,至少不用担心这些。”她说着,放下手里的虾,眼神里满是犹豫。
这场讨论,不仅让在场的阿姨们陷入了沉思,也勾起了许多人对养殖虾安全的疑虑。
养殖虾,真的像王阿姨说的那样,是吃抗生素、激素长大的吗?我们日常吃的虾,到底安不安全?
01
养殖虾都是吃抗生素、激素长大的?还能不能吃了?
有说法称,养殖虾因为没有肝脏,所以无法代谢掉摄入的药物,从而导致药物残留在虾肉中,长期食用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大约80%的虾都是养殖来源,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从2013年到2020年,我国虾产量持续上升,2020年达到630.73万吨,其中78.79%为养殖虾。
养殖虾占大多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野生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确实,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可能会使用药物防治虾类疾病或者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处理,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药物残留。
然而,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和规范化,正规养殖场生产的虾在严格的安全监控下,体内的兽药残留量通常非常低,远低于国家安全标准。
根据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全国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高达99%以上。
这也说明,对于市场上常见的养殖虾,我们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它们的健康风险极低。
02
虾头变黑是因为被重金属污染了,有毒还致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从市场上买来的虾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虾头变黑的情况,有传言称这是由于虾被重金属污染了,吃了不仅有毒还会致癌,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的记者采购了一些鲜虾,清洗后放置两小时,观察到虾头的确有变黑的情况。
这些虾随后被送往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对其中的铅、汞、砷等重金属进行了严格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虾头中铅、汞、砷的含量分别为0.06mg/kg、0.01mg/kg、0.06mg/kg,这些数值都远低于国家对水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安全标准限制。
因此,虾头变黑并非重金属污染的标志,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变黑主要是由于虾体内的一种酶促反应导致的。
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醌类物质,这些物质会进一步转化为褐黑素或优黑素,导致虾头颜色加深。
此外,虾头的颜色也可能受到虾饮食的影响,特别是如果虾在捕捞前食用了大量的深色藻类。
尽管如此,考虑到虾头集中了虾的心肝脾胃等重要内脏器官,这些器官参与了代谢过程,通常建议不食用虾头,以避免可能的重金属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是从符合标准的正规养殖场购买的虾,通常不会存在重金属超标等安全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03
吃“虾”前必看的4个真相,现在知道还不晚
虾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水产品,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但围绕虾的食用存在不少误解,对于喜欢吃虾的人来说,要了解清楚下面4个真相:
许多人认为虾头里的虾黄是一种排泄物,实际上,虾黄是虾的胰脏和肝脏,这些消化腺非常有营养。
虾的排泄部位在尾部肛门,而虾头的排泄主要负责排尿。
虽然虾皮中钙含量较高,但由于硬度和人体吸收效率不高,大量食用可能会导致盐分摄入过多,因此,虾皮并不是最佳的补钙选择。
虾线,即虾背上的黑线,是虾的肠道,含有代谢物和泥沙。
尽管高温烹饪可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但有些人因为口感或土腥味的原因选择去除它。
有观点认为虾是发物,有伤口时不能吃。
实际上,虾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对大多数人来说,适量食用有助于伤口愈合,除非是对虾过敏。
养殖虾并非都是靠激素和抗生素长大的,只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我们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辨别虾的新鲜程度和处理方法,确保吃得更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家人的健康把关。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