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或备案的案例增多,香港市场IPO持续回暖。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也有类似观感,且称“风已经到来,海外投资者逐渐回到中国市场。”
12月10日,王亚军对证券时报等媒体表示,中企在海外市场(主要是中国香港和美国)的IPO融资总额明显反弹,预料这种复苏态势将持续。相较上年,国际投资者,尤其是长线基金对中国IPO的信心已经回归。
不过,他也指出,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把握住当前的IPO发行窗口,海外投资者对公司质量要求较高。他还提到,当前中企海外IPO估值大幅缩水,应接受这种市场化定价结果,奠定投资者基础,树立新的投资理念。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 图源:受访者提供
对明年海外融资市场的九大判断
在1个小时左右的交流中,王亚军分享了诸多高盛关于港股IPO市场、中企赴海外融资趋势的判断,其中较为重要且精彩的观点总结如下:
1.从股权融资角度看,明年海外资本市场是非常好的一年。首先,预计海外资本市场的整体融资金额或提升25%—30%;其次,整个IPO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得益于基本逻辑和技术支撑,预料复苏态势会持续。并且,随着IPO市场的复苏,预期明年的再融资市场规模也会出现增长。
2.过去两年,海外资本市场经历了漫长调整,中企在海外的融资受到影响。但今年以来,中企在海外(主要是中国香港和美国)的融资总额较去年几乎翻倍,反弹趋势明显。虽然相较正常年份仍有差距,但目前还有较大上升空间,预计明年中企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额在500亿美元-600亿美元,同比增幅约为25%—30%。
3.海外IPO市场已经复苏的三个特征:第一,内地企业在海外市场IPO的募资总额同比增加;第二,IPO募资规模在5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数量年内已有7个,显著多于上年;第三,后市交易表现较为稳健。
4.全球长线基金对中国IPO重拾信心。相对2023年,近期中企海外IPO项目中,无论是参与的基金数量,还是订单的规模,抑或覆盖倍数,全球长线基金的参与度都有明显提升。
5.在A股和H股两地同时上市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无论是产品出海、市场出海还是制造能力出海,中国企业出海,都需要借助海外资本市场平台的力量。
6.中国内地IPO和再融资收紧并未对需求侧产生影响,只是在供给侧产生微妙影响,导致原本计划在A股上市或再融资的企业前往香港融资。
7.随着年内一些优秀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通过港股IPO实现退出,可能是一种趋势。不过近期IPO项目估值较前一轮有较大幅度的折价,基于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目的,发行人应理性看待和接受这种市场化定价,一级市场投资人对此的接受度也正在提高。
8.在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是消费类赛道,以及和汽车相关的产业链赛道。科技赛道向来是海外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但并非全部企业,在技术先进性之外,背后潜藏巨大商业机会的科技企业更受青睐。
9.今年中企在海外市场发行的可转债备受青睐。一则是市场面临巨大挑战时,可转债以其“保底”特征受投资者欢迎;二则是发行可转债的企业多为蓝筹企业,多是基于改善资产负债表目的,基本面比较好。预计明年可转债量规模仍然可观。
全球长线基金对中国IPO市场的信心回归
据公开数据,高盛是唯一在2024年执行了中资企业三大赴港IPO和三大美股IPO项目的投行,并在其中4个项目上担任首席主承销。
在王亚军分享的诸多观点中,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回归值得关注。今年5月初,王亚军曾表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在从观望向行动转变,虽然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部分已经行动起来了。12月10日,再谈到这个话题,王亚军称,“之前可以说是感受到树叶的摇动,但现在确实看到风已经到来,全球长线基金对中国IPO市场的信心回来了。”
王亚军以近期港股IPO市场的情况为例谈到,长线投资者的参与数量、订单规模均明显反弹。
王亚军提到,IPO市场复苏,且这种态势可持续,可以归为三点:第一,一系列经济刺激举措,改变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第二,二级市场的强劲复苏,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第三,相对海外其他市场,即使在这一轮大涨后,中国市场的估值仍然要便宜很多。
“对国际投资者而言,中国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王亚军表示,未来,海外投资者还会愿意回来投资中国资产。
当前的估值要“随行就市”
不过,王亚军也强调,并非所有中企都可以把握住当前的海外IPO发行窗口。在复苏过程,海外投资者更青睐优质发行人。并且在当前的市况下,发行人和投资者要理性看待市场化定价,可能低于此前的估值。
他还表示,当前市场状态下,10亿美元左右的IPO项目已经是“大单”,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复苏,融资规模应会增加。并且,要做好IPO项目,必须聚焦数量上可能不占优,但影响力占优的国际长线基金。
关于中美关系对中企赴海外融资的影响,王亚军称,“有影响,但已被市场消纳”。
他提到,中美关系的紧张增加了执行风险和时间表的不确定性,但大部分投资者已充分考虑了该不确定性的影响,全球长线基金仍积极参与中国优质公司的IPO项目。最大程度缩短时间表和尽早获得基本面投资者的坚定认购意向是关键的缓解措施。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也有类似观感,且称“风已经到来,海外投资者逐渐回到中国市场。”
12月10日,王亚军对证券时报等媒体表示,中企在海外市场(主要是中国香港和美国)的IPO融资总额明显反弹,预料这种复苏态势将持续。相较上年,国际投资者,尤其是长线基金对中国IPO的信心已经回归。
不过,他也指出,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把握住当前的IPO发行窗口,海外投资者对公司质量要求较高。他还提到,当前中企海外IPO估值大幅缩水,应接受这种市场化定价结果,奠定投资者基础,树立新的投资理念。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 图源:受访者提供
在1个小时左右的交流中,王亚军分享了诸多高盛关于港股IPO市场、中企赴海外融资趋势的判断,其中较为重要且精彩的观点总结如下:
1.从股权融资角度看,明年海外资本市场是非常好的一年。首先,预计海外资本市场的整体融资金额或提升25%—30%;其次,整个IPO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得益于基本逻辑和技术支撑,预料复苏态势会持续。并且,随着IPO市场的复苏,预期明年的再融资市场规模也会出现增长。
2.过去两年,海外资本市场经历了漫长调整,中企在海外的融资受到影响。但今年以来,中企在海外(主要是中国香港和美国)的融资总额较去年几乎翻倍,反弹趋势明显。虽然相较正常年份仍有差距,但目前还有较大上升空间,预计明年中企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额在500亿美元-600亿美元,同比增幅约为25%—30%。
3.海外IPO市场已经复苏的三个特征:第一,内地企业在海外市场IPO的募资总额同比增加;第二,IPO募资规模在5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数量年内已有7个,显著多于上年;第三,后市交易表现较为稳健。
4.全球长线基金对中国IPO重拾信心。相对2023年,近期中企海外IPO项目中,无论是参与的基金数量,还是订单的规模,抑或覆盖倍数,全球长线基金的参与度都有明显提升。
5.在A股和H股两地同时上市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无论是产品出海、市场出海还是制造能力出海,中国企业出海,都需要借助海外资本市场平台的力量。
6.中国内地IPO和再融资收紧并未对需求侧产生影响,只是在供给侧产生微妙影响,导致原本计划在A股上市或再融资的企业前往香港融资。
7.随着年内一些优秀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通过港股IPO实现退出,可能是一种趋势。不过近期IPO项目估值较前一轮有较大幅度的折价,基于促进企业未来发展的目的,发行人应理性看待和接受这种市场化定价,一级市场投资人对此的接受度也正在提高。
8.在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是消费类赛道,以及和汽车相关的产业链赛道。科技赛道向来是海外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但并非全部企业,在技术先进性之外,背后潜藏巨大商业机会的科技企业更受青睐。
9.今年中企在海外市场发行的可转债备受青睐。一则是市场面临巨大挑战时,可转债以其“保底”特征受投资者欢迎;二则是发行可转债的企业多为蓝筹企业,多是基于改善资产负债表目的,基本面比较好。预计明年可转债量规模仍然可观。
据公开数据,高盛是唯一在2024年执行了中资企业三大赴港IPO和三大美股IPO项目的投行,并在其中4个项目上担任首席主承销。
在王亚军分享的诸多观点中,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回归值得关注。今年5月初,王亚军曾表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在从观望向行动转变,虽然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部分已经行动起来了。12月10日,再谈到这个话题,王亚军称,“之前可以说是感受到树叶的摇动,但现在确实看到风已经到来,全球长线基金对中国IPO市场的信心回来了。”
王亚军以近期港股IPO市场的情况为例谈到,长线投资者的参与数量、订单规模均明显反弹。
王亚军提到,IPO市场复苏,且这种态势可持续,可以归为三点:第一,一系列经济刺激举措,改变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看法;第二,二级市场的强劲复苏,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信心;第三,相对海外其他市场,即使在这一轮大涨后,中国市场的估值仍然要便宜很多。
“对国际投资者而言,中国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机会。”王亚军表示,未来,海外投资者还会愿意回来投资中国资产。
不过,王亚军也强调,并非所有中企都可以把握住当前的海外IPO发行窗口。在复苏过程,海外投资者更青睐优质发行人。并且在当前的市况下,发行人和投资者要理性看待市场化定价,可能低于此前的估值。
他还表示,当前市场状态下,10亿美元左右的IPO项目已经是“大单”,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复苏,融资规模应会增加。并且,要做好IPO项目,必须聚焦数量上可能不占优,但影响力占优的国际长线基金。
关于中美关系对中企赴海外融资的影响,王亚军称,“有影响,但已被市场消纳”。
他提到,中美关系的紧张增加了执行风险和时间表的不确定性,但大部分投资者已充分考虑了该不确定性的影响,全球长线基金仍积极参与中国优质公司的IPO项目。最大程度缩短时间表和尽早获得基本面投资者的坚定认购意向是关键的缓解措施。
责编:糯糯
校对:廖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