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的别样“年味”

政务   2025-01-27 18:38   重庆  

时近春节,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准备着大扫除、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浓郁年味里,蕴含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习俗,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党员领导干部过春节,应该怎样更有“年味”?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寄托。“年味”更是代表着团圆、欢庆和期盼。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这个阖家欢聚、放松身心的特殊日子里,不妨去群众家中多看看、与至亲家人多聚聚、到街头巷尾多走走、在墨香书屋多坐坐,用心品味别样的浓浓“年味”。


在走访群众中体现党和政府暖心关怀的“人情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年终岁末,正是做好民生领域工作的关键期,党员领导干部要借此机会多到一线看,常到基层访,想想困难群众还缺什么、民生还需什么、发展还差什么,紧抓快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真正以党员干部的“放心不下”换取广大群众的“放心得下”,用主动作为、担当尽责守卫“围炉守岁、万家灯火”的美好图景。


  在部署安排时想想群众真正需要什么,不能走了过场。保障困难群众安心过年、温暖过冬,是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走访慰问最能体现关心关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走访前精心筹备、用心谋划,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核实,严格审定慰问对象,确保走访不缺一户、不漏一人;另一方面综合研判慰问对象的家庭情况、现实困难等,“量体裁衣”制定科学严谨的慰问方案,针对性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让每一份关怀都能精准触达。若只是毫无章法地进行“走过场式”慰问,不仅浪费宝贵资源,还偏离了慰问的本意。


  在亲力亲为中听听群众心里话,不能打了官腔。走访,是前去访问或拜访的意思,这意味着不应只是钱物上的关心,更多的是心与心的沟通、面对面的交流。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走访时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不能以工作忙、顾不上为借口,让他人代走访、代慰问。走访,就要去真困难群众的家中,距离越远越要去,越不好去越要去,平时不易关注的更要去,不仅要“身至”,更要“心至”,切忌站在门外当“看客”、高高在上打哈哈,要进门转一转、坐一坐、聊一聊,摸一摸被褥、揭一揭锅盖、看一看米缸,设身处地了解慰问对象的喜与乐、苦与甜、愁与盼,用真心暖民心、聚人心。


  在持续跟踪下看看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没有真解决,不能搞了一阵风。走访慰问不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性工程”,绝不能“一走了之”“空手而回”,必须聚焦问题、久久为功。要以“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的履责态度,将慰问对象的困难事、烦心事当成头等大事,尽最大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以务实有力的举措写好走访慰问的“后半篇文章”。要多搞“回头看”、多杀“回马枪”,动态查摆工作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摆拍秀”“一年到尾没变化”等情况发生,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打造多方联动的可持续帮扶平台,加强与慰问对象的日常沟通联络,真正让走访慰问成为解决群众难题的“直通车”、密切干群关系的“同心纽”。



在亲人团聚时呈递至真至深的“亲情味”


  平平淡淡才是真,人间有味是清欢。春节的幸福喜乐,不是盛筵豪宴、钟鼓馔玉,而是与家人平安相伴、共叙天伦。就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平日里,党员领导干部常常忙碌在工作一线,与亲人相聚和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更应该用好春节这座温暖的“连心桥”,与亲人双向奔赴、欢聚一堂。


  为人子女,多听听父母唠叨,用陪伴表达孝心。“百善孝为先”。为人子女尽孝道,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也是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的准则。在充满团圆氛围的春节里,不妨抛开平日里的烦思杂念,在父母膝下重新做个孩子,一起享受简单而纯粹的幸福,同时想一想自己的初心与起点,念一念父母的教诲与规劝,看一看自己走过的路。拿出儿时父母给自己置办过年新衣的劲头,搀着父母逛一逛、看一看,买套新衣、置办年货,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让拳拳孝心在徜徉同行中流淌升华。倘若父母身体有恙,正好趁着春节陪同就诊,听听大夫的意见,做好来年的照料安排,在跑前跑后、悉心照料中弥补亏欠、表达关心,让真挚关爱在奔波劳顿中呈现做实。趁着春节让自己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听听父母唠叨,聊聊家长里短,让款款亲情在交流沟通中愈发深厚。


  为人伴侣,多念爱人不易,用爱回应付出。党员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强度高、时间不规律,伴侣常常独自承担家庭压力。春节里,更应该耐心听其诉苦,用心用情让伴侣感受重视和关爱。多陪着爱人做家务,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辛劳,在我洗菜你做饭的分担中增进感情。多给伴侣说点平时没机会开口的“情话”,一起回忆尘封往事,共情道出心中感激,用贴心话语温暖另一半的心。彼此静静守候、默默相视一笑,也是感情交流、心灵交汇,让陪伴成为最长情的告白,把相守变成最温暖的承诺。


  为人父母,多问问孩子成长,用关怀担起责任。爱子,教之以义方。春节是走亲访友、乐享团圆的时刻,也是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期。要主动询问子女的近况,问问工作是否顺心、学业是否顺利、生活是否顺遂,通过耐心倾听,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面对子女困惑,既给予充分鼓励支持,也结合经验提供切实建议。特别是对涉世未深的孩子,更应该分享自己对人生、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用积极观点给予引导、用真挚情感给予慰藉、用人生智慧给予启迪。同时,要以言传身教传递培塑家风家训,让孩子知晓体悟清白做人、廉洁持家等传统美德,让优良家风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赓续不绝。


在走街串巷中品尝热热闹闹的“烟火味”


  人间烟火味,最是暖人心。“烟火味”源自最真实的生活,往往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只有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才能充分感受到。新春佳节,领导干部应当深入分外浓厚的“烟火味”里感受社情民意,在鼎沸的人气里贴近群众,在鲜活的语言中读懂群众,在火热的生活中融入群众。


  多些“烟火味”,需把味蕾与百姓拉近。四方食事,民间烟火,食物是百姓生活的独特语言。街巷里林立的苍蝇馆,集市上火热的路边摊,都蕴藏着厚重的烟火文化和百姓情感,释放着香味满溢的生活韵味与地域特色。党员领导干部口味不妨宽一些、杂一点,假日闲暇和家人一起多去小饭馆吃吃饭,“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感受百家味、吃惯百姓饭,走进群众先得味蕾贴近群众。


  多些“烟火味”,还需把生活方式与百姓靠近。庙会、集市是传统民俗文化和商业活动的有益结合,也是许多群众心目中的年味记忆。党员领导干部到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庙会、集市逛一逛,既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脉动,又能感受到礼乐悠扬的民俗,体味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还能听到七嘴八舌的民声,触摸街谈巷议中的社会情绪,这是实实在在体察民情的一种调查研究。


  多些“烟火味”,还需把情感与百姓拉近。“键对键”的关心终究传递不了“面对面”的温度,党员领导干部春节不妨到群众朋友家中拜拜年、叙叙旧,与群众朋友同坐一条板凳、一个沙发侃大山、拉家常,用真诚的态度嘘寒问暖,用朴实的“土话”倾心交谈,摸透群众的“酸甜苦辣咸”,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忧”,在同群众的共鸣中共振、在共识中共情,从心理上拉近跟百姓的距离,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筑牢为民情怀。


  民生所在,政之所行,感知“烟火味”绝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一种群众工作能力。领导干部要多些“烟火味”,就得常怀一颗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心,在春节走街串巷的民意闲谈中倾听群众诉求愿望,真听群众建议意见,共情群众疾苦,了解基层实情,既听得进去、又用得明确,为后续工作决策奠定坚实群众基础,用身上“烟火味”增添人民群众的“幸福味”。


在开卷有益中滋养学识充盈的“书香味”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味”是学识涵养、理论功底的外显。学习不仅能增强思辨能力,廓清思想迷雾,还能陶冶心性和情操。春节假期有了空闲时间,领导干部可以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把原本想看但没时间看的好书拿出来,静下心来读一读、看一看。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很重要的是要先选好书。开卷有益在于优选读书内容,面对浩瀚书海,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履职尽责所需的书来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读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这些书对当好领导干部至关重要,顺境时它会赋予奋进的力量和清醒的思考,逆境时它能带来更多慷慨与辽阔。


  选了好书,还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读书是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领导干部好好读书,不妨学学古人“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的决心,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坚持不懈、悉心钻研。也可以学习先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书不离手、手不离笔,随时圈点、摘抄启迪人心的格言名句,记录自己有感而发的独到见解、精辟议论,做到手眼并用、入脑入心。还可以借鉴前人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的读书路径,既广泛涉猎同类书籍,又去粗取精、博观约取,不断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读书学习,贵在学懂弄通领悟透,真正把书本里的道理,变成自身日用而不觉的能力。读懂一本书,就要结合人生阅历深思,在回忆自身经历的潮起潮落中,与书中人物同悲欢、共离合,对书中论述加以印证检验;立足工作实际细悟,在反思对具体工作的应对处置中,推演书中举措的合理之处、独到之处,以及缺憾之处;针对眼前难题求解,在探寻解围脱困的方法路径中,学习临事的心态、谋事的策略、办事的要诀;等等。如此读深读透,则眼界、内涵自不同于过往,长期坚持便遇事有静气、行事有朝气、干事有灵气,还有利于熨平傲气、娇气、俗气,让自己成为心如止水、胸有丘壑之人。


  共欢新故岁,家国自此同。党员领导干部过一个别样“年味”的春节,就能更好心系百姓、置身群众,在阖家团圆中共谱家国同心、国泰民安的华美乐章,在缤纷烟花中共绘时和岁丰、繁荣昌盛的锦绣画卷,在万象更新中共创聚力改革、齐心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缙云清风
传廉政资讯,扬清风正气,推进北碚清廉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