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广谱杀菌剂的卓越代表

文摘   2025-01-03 19:37   河南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于1993年由巴斯夫公司开发,2000年首次公布,2001年上市,具有广谱、高效等特点,对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能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品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作用机理

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病原菌细胞因缺乏能量而死亡,从而发挥杀菌效果。同时,它还能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保护、铲除、渗透及耐雨水冲刷等作用,可被作物快速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叶片正反两面的病害都能防治。

产品特点

(1)杀菌谱广: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瘸、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活性。

(2)作用迅速:强渗透性和内吸性使其能快速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迅速起效,减轻病害损害。

(3)持效期长:能够为作物提供长时间的保护,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4)提高抗逆性: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增强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5)混用性好:可与多种农药和肥料混用,提高防治效果和使用便利性。

适用作物

吡唑醚菌酯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粮食作物等多种作物,如苹果、黄瓜、小麦、玉米、葡萄、香蕉等,能防治苹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小麦锈病、玉米叶斑病、葡萄白粉病等多种病害。

使用方法

(1)喷雾防治:如防治黄瓜白粉病,可使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稀释1000-1500倍液,在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种子处理:与噻虫胺、噻虫嗪、甲维盐等复配制成种子处理剂,按照一定比例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混配方案

(1)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可提高对多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杀菌谱和杀菌活性,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炭疽病、叶斑病等。

(2)吡唑醚菌酯+代森联:防治谱较广,能防治黄瓜、葡萄和甜瓜霜霉病,苹果、黄瓜和大白菜炭疽病,番茄、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

(3)吡唑醚菌酯+戊唑醇: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亩用量20-25毫升/亩兑水喷雾,于发病初期均匀喷雾处理,间隔7-10天施药1次。

传统古法老黑膏真的有用吗?适合什么人群使用?

注意事项

(1)使用禁忌:虽然吡唑醚菌酯混用性好,但与碱性农药混用时可能会降低药效,避免剂量过大产生药害,剂量过小影响防治效果。

(2)环境毒性:吡唑醚菌酯对蜜蜂、鸟类、家蚕等生物有毒,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对周围环境和有益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3)安全间隔期:在收获前需注意安全间隔期,如在蔬菜上使用,一般建议收获前7-14天停止使用,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END


公众号平台已更新了订阅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每日推送内容,拜托每天点一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后,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叶雨拾光
专注农业种植技术分享,传播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知识,倡导科学防治,让种植更轻松,多学技术,避免套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