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农民朋友用植物“激素”上了瘾,说既然效果这么神奇,那只用植物“激素”,不用肥料行不行?肯定回答是不行。植物“激素”效果好,是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上锦上添花,没有肥料作保障,再好的植物“激素”也白搭。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它。
所谓的植物“激素”就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广泛用于我们生活中,它是由人工合成,具有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调节、控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生长调节剂在日常种植中使用广泛,对植物的生长具明显的调控作用;少量的植物激素,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使用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合理科学的使用,可有效的调节植物的生产发育,增加和提高作物的产量。生长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等为类生长素。因而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生长素主要促进植物生长,在植物各种器官中都有,主要存在细胞质和叶绿体,生长旺盛部位。如茎尖、根尖、新叶片、嫩梢、种子等。还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但趋于衰老的组织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植物体内天然的细胞分裂素有玉米素、二氢玉米素、异戊烯腺嘌呤、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等。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除了激动素外,还有6-苄基氨基嘌呤等。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植物细胞的分化,促进各器官的膨大;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可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生长期的叶、枝、果、种子等。一般分为自由态及结合态两类,统称赤霉素,别名920。不同的赤霉素生物活性不同,赤霉酸(GA3)的活性最高。在日常植物管理中使用相当广泛,它主要促进植物快速伸长生长;在植物各个器官中都有,集中于细嫩组织、快速伸长生长部们和发育的果实种子中。是植物天然生长调节剂之一。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脱落酸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植物体各种器官和组织都含有,主要集中于衰老成熟和将进入脱落、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是一种植物内源激素,高等植物的所有部分,如叶、茎、根、花、果实、块茎、种子及幼苗在一定条件下都会产生乙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乙烯是气体,难于在田间应用,直到开发出乙烯利,才为农业提供可实用的乙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大多用于植物催熟作用。①乙烯具有三重反应,会发生茎伸长生长受抑制、增粗生长 、水平生长现象;④刺激根毛和侧根的生长,促进开花和性别控制。乙烯在植物抗逆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水涝、旱灾,植物组织机械损伤。对作物的各生长阶段都有调节作用,兼具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综合功效;且其有着平衡植物体内上述这些内源激素的发展的功能。①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促进弱势器官部位的发育;
②提高花粉受精,提高坐果率;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③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促进细胞分裂,叶片增大,促进果实膨大;④促进细胞分裂,叶片增大,促进果实膨大;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⑤改善植物生理代谢作用,提高蛋白质、糖分等养分的合成;增强抗逆性,减轻不利环境(温度、病害、农药、抗盐、干旱)的危害。生长调节剂必须在充足的水肥条件下才能发挥显著的功效,但有的生长调节剂被厂商夸大了施用效果,致使一些农户把其当成肥料施用,把促进作物生长的希望寄托在生长调节剂身上,而不在施肥、灌水、中耕、松土等常规技术上下工夫,最终影响到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效果。生长调节剂属激素类物质,一般每亩用量只需几克或几毫升。但有的农户总怕用量少了没有效果,随意加大其用量或施用浓度,这样做不但不能促进作物生长,反而会使其生长受到抑制,严重的甚至导致叶片畸形、干枯脱落、整株死亡。有的生长调节剂不溶于水,加上用量微小,若不事先配制成母液再配制成需要的浓度,一般很难一次混匀,也会影响到施用效果。如生产上施用较多的赤霉素,必须用酒精或温热的高度数白酒溶解后,才能兑水施用。但有的农户在施用前常常不认真阅读施用说明,而是直接兑水施用,使药效不能正常发挥。生长调节剂必须在认真阅读说明并经过试验后,才能与化肥、农药等其他物质混用。但很多农户图省事,常将其随意地与化肥、杀虫剂、杀菌剂等混用,希望达到同时促进生长或保花保果、补充肥料或防病治虫的作用,结果却不一定事倍功半,反而会劳而无功。生长调节剂必须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机(如黄瓜花芽分化期)施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有的农户对此认识不足,不看时机随便喷施,从而达不到促生长、增产、增收的效果。END
公众号平台已更新了订阅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每日推送内容,拜托每天点一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后,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