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你们真是人情世故太深,老奸巨猾。周总理如何回复

文化   2025-01-03 23:27   四川  

1959年庐山会议的结果,可以说是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就是这封信印发给所有与会人员了,周总理也说:“那信没什么嘛。”毛主席在会上大发雷霆的同时,对周总理做了不点名的批评。


让秘书把信交给毛主席后,彭德怀对毛看过信后的反应和处理,做了几个估计:“可能找我去谈一谈;也许会找常委先研究一下;也可能要印发大会,如果印发就会伤一些人,不过印发也好,会刺激各地(领导)做点检讨。”

由此可见,彭德怀也是有预计的。黄克诚上庐山后,彭德怀问看过自己信没有,黄回:“看了,漏洞多得很,伤了人。”

彭德怀听后若有所思,在几天后的小组讨论会上插话:大跃进的成绩是伟大,缺点也基本改正,思想作风上的毛病还需要艰苦努力才能克服。彭还说这信是因为自己有些意见没讲完,心里放不下,便在仓促间写下这信,文字上、逻辑上有些缺点,没有能准确表达本意,建议会后把这封信收回。

与此同时,彭德怀应该也没想到,张闻天也在他那个小组会上,作了三个小时的发言,讲的东西大差不差。除张闻天外,还有不少人也讲了。这一点很重要,一呼百应?


又过了一天,彭德怀在看剧团演出时,对安子文说:“我这次闯了滔天大祸,杀头我也准备了。我61岁,不算年轻了。”次日,毛主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对彭德怀的信作严厉批评,话说得很重。

开完会后,彭德怀跟人说:“主席把这封信看得很严重,我接受不了。信中有些问题谈得过火点,我是有感觉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本来可以不提,不过写得重一些,刺一下主席有好处。”

彭德怀的那些话,一方面是自我安慰,另一方面是实话:心里早有预料,或者说是早有准备。他当时没想到会闹这么大,还跟秘书说:“如果提得不妥或有错误,主席应该找我去谈一下,甚至批评一顿也可以,或者帮助修改一下也好。”

这时候开始,不断有人找彭德怀谈话。先是曾希圣(安徽省委书记):“为什么写这封信?是否有些不服气?写信是逼毛主席作检讨。是否出国访问受了影响?你对某人当副主席是否有不满?”彭德怀一一解释,但是没用。最后曾说:“你这样子我们没法子谈了!”


正式谈话是聂荣臻、叶剑英两位元帅找彭德怀谈的,提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写这封信?这封信是什么性质的错误?为什么总是要在紧要关头都要搞一下?”聂、叶劝他不要只看文件本身,还要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思想作检查。

周总理也找彭德怀谈话。周总理讲的,既有认同彭的部分,又有否定彭的部分。比如周总理讲:钢、铁、煤的计划不能完成,比较紧,还有运输是大问题,木材、化肥、粮食继续紧张,更重要的是基建,还有机械、财政、金融、外贸等等。

周总理还讲了具体的事情。周总理这是在表示,自己知道的比彭德怀还多、还详细。彭德怀听后说:“这些情况为什么不到大会上讲一讲呢?”周总理苦笑道:“开始就讲这些困难,像诉苦会了,误会成泄气不好啊。”彭德怀直言道:“你们真是人情世故太深,老奸巨猾。”


周总理习惯了彭德怀的性格和讲话方式,解释道:“这是方法。”周总理说自己在1956年也说过类似这些的话,但还是犯“反冒进”错误,希望彭应该谨慎,吸取教训。

周总理讲的都是心里话,但彭德怀似乎不太能理解。另外,毛主席在会上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生产队一条错误,七十几万个生产队,七十几万条错误,要登报的话,一年登到头也登不完。这样的结果如何?国家必垮台!”


彭德怀是为公的,周总理是为公的,毛主席也是为公的,只是对一些事情上的认知有偏差,做法上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庐山会议后彭德怀的遭遇,让人感到实在惋惜。若是他能继续工作,新中国一定会建设得更快、更好吧。


今人说古
读史不能纠结是非,要读懂人心,要知其所以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