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强、熊北生:睡虎地汉简《日书·星官》及相关问题

学术   2024-08-27 20:32   安徽  



睡虎地汉简《日书·星官》及相关问题


伊强 | 山东大学文学院 副研究员

熊北生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馆员



睡虎地汉简《日书》中有一篇简文,与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星》、《日书》乙种《官》以及孔家坡汉简《星官》内容接近。目前尚未发现篇名,暂据内容拟题为“星官”。如同墓出土的《日书》其他内容一样,本篇残碎严重。经缀合得残简20余枚,另有内容相关的残片若干,如何定位尚待进一步推敲。简文分上下两栏书写,有栏线隔开。上栏即《星官》,下栏则是按照干支来占断的文字,与后世“百日忌”一类的文献有类似之处[1],本文仅讨论《星官》相关问题。


一  《星官》简文


星宿的顺序,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星》起于“(八月)角”讫于“轸”[2],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官》则起于“正月营室”讫于“危”[3]。孔家坡汉简《星官》原已散乱,整理者的编次起于“(八月)角”讫于“轸”[4],或是参考了睡虎地《日书》甲种《星》的排序。本文的编排参照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官》(图一)[5]。



(1)正月营宫,节。利祠祀、入马牛货贝、南徙,取妻,不宁,不可营宇

(2)东壁,厌。百事凶,不可行,亡者得,亡奴婢、马牛

(3)二月奎,笑。利祠祀,行【吉】

(4)卯(昴),聚。利弋猎,贾市吉,利西徙、入室、畜【鸡】

(5)四月毕,参。利弋猎、置罔、为门臧,行有得,取妻,必二人,死者必二人,不可食六畜。▌

(6)〖觜角,〗【坚。百事凶,利敫(徼)人攻雠,生】子,有

(7)参,代。百事吉,毋所不利

(8)五月东井,臽。百事凶,以死,五

(9)舆鬼,众。祠祀、穜禾麦及行吉,取妻,为巫,必得,将子亡者得。▌酉毋冠帶□

(10)六月柳,狱。百事吉,毋所不利,祠祀吉,取妻,無〈带〉剑,入室,有后,不可攻木。▌戌毋入马牛羊及宁人罪人□

(11)七星,薛。百事凶,利垣,结者死,以葬,六人从之,作事不成。▌亥毋取妇、溉涂、会、大乐

(12)七月伥(张),疾。百事吉,利取妻、请谒、行,亡者不得,攻木胜,结者不死。▌甲乙毋启【久】□□

(13)轸,固。利乘车马,冠带衣吉,利入马牛、取妻,以雨,周卒

(14)〖八月〗【角】,勶。利祠祀及行,入宫吉,取妻,妻妬,不可盖室

(15)九月柢,穷。利祠祀、入货贝、弋猎、带剑,取妻,贫,不

(16)十月心,杀。不可祠祀,行凶,利作事、见人,行

(17)尾,遗。百【事】

(18)箕,弃。百事凶,不□□

(19)十一月斗,盈。利祠祀,行、贾市吉,利入奴婢、马牛、货贝,取妻,妻

(20)牵牛,行。利祠祀及行,入马牛

(21)十二月婺女,媚。利祠祀,贾市吉,失

(22)虚,虚。百事已,结者泽(释)。亡者不得,不可筑室、请谒、入官,取妻,妻不居,□

(23)【危,危。】百事凶,利

(24)杀,百事不吉


简(5)释为“参”的字,原字形似可分析为从“亼”从“虫”,参声,为排印方便,本文直接释为参。原简“猎”字处的拼缀,主要参考了睡虎地秦简、孔家坡汉简的相关内容,但茬口并不密合。简(23)从辞例看似可归入这一篇,其最上一字存右半,从简文尚缺的星宿名来考虑,并对照同批日书中的“危”字写法,此字很可能也是“危”。简(24)缺失星宿的名称,根据辞例看,似也应属于此篇。就其他秦汉简的相关内容来看,本篇尚缺“娄”“三月胃”“翼”“亢”“房”等5简。另有一些残片从辞例上看也可能属于此篇,但如何与上面的残简缀合编次尚待推敲。


二  《星官》的记述特点及对星宿的训释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星》、《日书》乙种《官》与孔家坡汉简《星官》,这三种文本记述形式各有不同。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是以二十八宿起头,其后紧接占断的文字;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和孔家坡汉简,则是把二十八宿分布在十二月中,并且有对星宿的解释性文字。下面以“营室”“东壁”为例,可看出其在记述形式上的不同(表一)。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乙两种的占断文字差别很小,文意基本一致。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和孔家坡汉简,是把二十八宿分属十二月中,占断文字大致相同。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异,就是孔家坡汉简每一星宿的占断文字中以“司某”的形式说明其主掌。在睡虎地汉简中,每一星宿名下也紧跟一字,这个字可能是对星宿名的一种训释或说明(本文姑且称之为训释字)。由于二者之间没有使用任何训诂术语,训释字是对前面星宿名的词义解释还是说明、描写等,从形式上难以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孔家坡汉简“箕”主掌“司弃”,而睡虎地汉简“箕”的训释字也同是“弃”,二者似应有某种关联。由此来看,孔家坡汉简星宿主掌的“司某”与睡虎地汉简的训释字,或可对照(表二)[6]。



睡虎地汉简的训释字皆为单字,又缺乏上下文意的限制,其词义及所指皆难以确定,其与星宿名之间的词义或语义关联也只能做大致的考查。根据古书的训诂材料看,睡虎地汉简的星宿名与训释字在训释方法上,大概可分为四类情形。


第一,词义的训释。有“营宫,节”“卯,聚”“井,臽”“舆鬼,众”四组,从词义解释上说在古书里都能找到例证。


“营宫,节”,古书在说解二十八宿中双音节星宿名时,往往只取其中一个音节来解释,《史记·律书》:“营室者,主营胎,阳气而产之。”[7]而在古汉语中“营”常训为“度”,《吕氏春秋·孟冬》“营丘垄之大小”,高诱注:“营,度也。”[8]《仪礼·士丧礼》“冢人营之”,郑玄注:“营犹度也。” [9]“节”亦可训“度”,《楚辞·离骚》“依前圣以节中兮”,王逸注:“节,度。”[10]二者又可对文或连文,《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11]《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12]因此来看,营和节,在语义上可以辗转训释。


“卯,聚”,《说文》中“酉”之古文作“丣”,汉代文字中与“卯”多混而不别。从丣之柳,古书可训为聚,如《尔雅·释乐》“羽谓之柳”,陆德明释文:“柳,聚也。”[13]《汉书·季布传》“置广柳车中”,颜师古注引晋灼曰:“柳,聚也,众饰之所聚也。”[14]


“井,臽”,《说文·井部》:“阱,陷也。”“阱”当是“井”的孳乳字,二字音同义通。


“舆鬼,众”,古书中有训“舆”为“众”的例子,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听舆人之谋”,杜预注:“舆,众也。”[15]《周礼·夏官·序官》“舆司马上士八人”,郑玄注:“舆,众也。” [16]所以“舆鬼,众”中的“众”当是来说解“舆”的。


以上所引“营”“卯”“阱”“舆”四字的解释,本都与星宿无关,可能是与星宿名的用字相同,遂拿来用作星宿名的解释。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看,同一汉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词,词义或词性会有不同。《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17]树木之“栗”与战栗之“栗”“殊无义类之关涉”,将二者联系起来“皆为同音语之心理的联想作用”[18]。由此再来看上文讨论的几组,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形,如“舆鬼,众”,即是把星宿名的“舆鬼”之“舆”与“舆众”之“舆”相关联。


第二,声训。有“柳,狱”“七星,薛”“心,杀”“尾,遗”“觜角,坚”“虚,虚”“危,危”等七组。声训的被训释字和训释字之间一般是同音或音近的关系[19]。声训作为一种训诂的方法,在汉代著作中常见,大量使用的如《白虎通》《释名》等书[20]。但这些古书在使用声训的时候,目的多是阐明义理,而非如现代所说的语言学意义的推源[21]。由于其主观性很强,不免有穿凿附会的地方,清代以来对其多有批评,如沈兼士所说:“声训之法任取一字之音,傅会说明一音近字之义,则事有出于偶合,而理难期于必然。”[22]下面来看一下这几组星宿名与训释字在语音上的关系。


“柳,狱”,柳是来母侯部,狱是疑母屋部,二者韵部为阴入对转[23]。“七星,薛”,七是清母質部,星是心母耕部,薛是心母月部。“觜角,堅”,觜是精母支部,角是见母屋部,坚是见母真部。上文已说明,古书对双音节星宿名的训释,常仅就其中一个音节来加以解释,七与薛、觜与坚的声韵皆有一定距离,而星与薛、角与坚则为双声,因而大概是薛与星、坚与角皆构成声训关系。“心,杀”,心是心母侵部,殺山母月部,二者声母皆为齿音。“尾,遗”,尾是明母微部,遗是余母微部,二者叠韵。可以看出,以上几组都符合声训的语音相同或相近的一般条件,且星宿名用字与训释字,在古书里未检得在词义上有直接关联的材料。但由于训释字过于简单,并缺乏上下文意,所以训释字的词义及所指也就难以确定。


“虚,虚”“危,危”,用的是“同字为训”的训诂方式,因文意所限,并不清楚训释字“虚”“危”的具体词义及所指为何。《史记·律书》对二十八宿的解释也是用声训的方法,其中对“虚”“危”二宿的解释则是:“虚者,能实能虚,言阳气冬则宛藏于虚,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故曰虚。” “危,垝也。言阳气之垝,故曰危。” [24]二者是用同字及音近字,来解释虚、危作为星宿名的来源,但也是为了理论的阐发,而不是以推源为目的。这两个例子,可以看作睡虎地汉简“虚,虚”“危,危”的参照。应该注意的是,简文之下的“=”,在简牍中除表示重文外,也用于表示合文[25],如简(1)中的“货=”表示“货贝”, 简(20)中的“牵=”表示“牵牛”。古文字里“虚”字下部所从为“丘”,而虚、丘在词义上也有关联,如《说文》即说“虚,大丘也。”因此“虚=”也可能读为“虚,丘”,“丘”是对“虚”的词义的解释。“危,危”,原作“危=”。《说文·厃部》把“危”分析为“从厃自卪止之”,《说文通训定声》则说“或曰从人在厄上”[26]。危、厄词义相近,连文的例子如《吕氏春秋·报更》:“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27]异文的例子如《易·解》“无所往,其来复吉”,王弼注:“解难而解厄者也。”陆德明释文:“厄,或作危。”[28]因此,“危=”也不排除读为“危,厄”的可能。由于这两组皆缺乏上下文意的限制,“=”用法难以确定,暂且按重文来理解。


第三,词义搭配及语义的某种关联。有“参,代〈伐〉”“箕,弃”“斗,盈”“牵牛,行”“轸,固”“婺女,媚”等六组。由于无其他上下文意的限制,星宿名与说解之字的关系似可考虑古书中二者最显见的词义搭配及语义关联。


“参,代〈伐〉”,古书及文字资料中,常有代、伐讹混的例子,因此这里的代似是伐之讹。《广雅·释天》:“参伐谓之大辰。”王念孙疏证:“参与伐相连,言参可以见伐,言伐亦可以见参。《召南·小星篇》‘维参与昴’,毛传云:‘参,伐也。’《考工记》‘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郑注云:‘伐属白虎宿,与参连体而六星。’《开元占经·西方七宿占》引石氏云:‘参,十星。’《天官书》云:‘参为白虎,三星直是也。下有三星兑,曰罚。其外四星,左右肩股也。’伐与罚同。《昭十七年》公羊传‘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何休注云:‘伐谓参伐也。大火与伐,天所以示民时早晚,天下所取正,故谓之大辰,辰,时也。’《晋语》‘辰参,天之大纪也’,韦昭注云:‘所以纪天时。’”[29]可知参、伐皆为星名,所以二者经常连用,《晋书·天文志》:“参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钺,主斩刈。又为天狱,主杀伐。又主权衡,所以平理也。又主边城,为九驿,故不欲其动也。”[30]《开元占经》卷六〇:“石氏曰:参伐,一名钟龙。”[31]不过,除了作为星名外,在其它语境下很少见参、伐连用或词义相关的例子。


“箕,弃”,从文字学上讲,“箕”是“其”的后起本字,而“弃”字构形本像双手执其(箕)以弃子之形。从词义上说,箕即簸箕,用来簸扬及弃物的用具。《说文·竹部》:“箕,簸也。”《礼记·曲礼上》“以箕自乡而扱之”,郑玄注:“箕,去弃物。”[32]考虑到汉代“弃”字的字形写法,其原本所从的“其”已与单用的“其”在字形上有明显差异。因此,这里的“箕,弃”大概是基于二者在语义上的关联。


“斗,盈”,从词义搭配上看,“盈”常可与量器或度量单位搭配使用,如《诗经·唐风·椒聊》中的“蕃衍盈升”“蕃衍盈匊”[33],因此“斗,盈”的语义关联,大概与“盈升”“盈匊”类似。


“婺女,媚”,婺女又名须女。《说文·女部》:“媚,说也。”且媚在词义搭配上,多与女性有关,这也是与婺女的关联之处。


“轸,固”,《说文·车部》:“轸,车后横木也。”“固”当是对“轸”的说明,可参照《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田车既好”[34]。


“牵牛,行”,“牵牛”二字与“行”在语音上有差距,但在语言表达及词义搭配上,“牛”与“行”之间的关联则是比较明显的。


第四,说解理据不明的。有“东壁,厌”“奎,笑”“毕,参”“张,疾”“角,彻”等五组。


东是端母东部,壁是帮母锡部,厌是影母谈部;奎是溪母支部,笑是心母宵部;毕是帮母质部,参是清母侵部;张是端母阳部,疾是从母质部;角是见母屋部,彻是透母月部。以上五组的星宿名与训释字的上古音声韵皆有差距,且在古书中也未检得词义相关联的直接证据。


三  孔家坡汉简“司某”


上文尝试对睡虎地汉简《星官》中星宿名与训释字的关系做了归纳说明,虽有五组的说解理据尚不明,但对孔家坡汉简《星官》中“司某”的解读仍有借鉴之处。在孔家坡汉简《星官》中,有13个星宿名后保存了完整的“司某”的说解[35]。除“虚,司死”“昴,司兵”外,其余11个星宿名的说解之语尚未有较好的解释。参考睡虎地汉简中的星宿名与训释字的关系,孔家坡汉简的13组星宿名与对应的“司某”之“某”,有7组在语音上皆有相近之处,符合声训的基本条件(表三)。


需要注意的是,“司不”之“不”似可读作“坏”,《汉书·扬雄传》“或凿坏以遁”,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坏,壁也。”[36]《说文·土部》“坏”桂馥义证说:“坏,又作阫。《庄子·庚桑楚》‘正昼为盗,日中穴阫’,《释文》引裴云:‘阫,墙也。’馥谓以坏为墙也。”[37]因此,“东壁,司不”,其中“壁”与“不”不仅符合声训的条件,在词义上也有关联。孔家坡汉简《始种》简453:“始种之良日,牵牛、酉、亥。辰、巳不可种、出种,乙巳、壬不可予,入五种。五月东井利澍(树)蓝、韭,司清。” [38]大概跟星宿的主掌有关。简文末尾的“司清”,应该是对“东井”的说明。井是精母耕部,清是清母耕部,二者叠韵,且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符合声训的一般条件。二者在语义上也有一定的关联,如《开元占经》卷六三引《黄帝占》:“东井主水,用法清平如水,王者心正,得天理,则井星正行位,主法制著。”[39]


另外4个星宿名与“司某”:“毕(帮母质部),司空(溪母东部)”“翼(余母职部),司臧(精母阳部)”“轸(章母文部),司家(见母鱼部)”,星宿名与“司”后的一字,在声韵上皆有一定的差距,且词义上的关系在古书里也缺乏较为直接的证据。


四  小  结


由以上论述来看睡虎地汉简、孔家坡汉简《星官》星宿名的训释及“司某”的说明,其说解方式较为复杂,且有一些目前尚难做较清楚的解释。对二十八宿的名称及主掌的解释,古书的记载也较为复杂且多有分歧[40]。如《史记》的《律书》《天官书》,因论作目的不同,对二十八宿的解释及主掌的说明也不一样。《律书》以六律为本,把二十八宿分属八风、十二月等,对每一星宿都用声训的方法做了解释说明。其对轸、翼、七星、张、注(柳)五个星宿的解释,基本是将星宿名本身的语素放到训释语中,如“轸者,言万物益大而轸轸然”,“轸”作为星宿名被镶嵌到“万物益大而轸轸然”这句话中,类似顾颉刚所说的“硬嵌字”[41]。通过这种方法,《史记》把二十八宿与八风、四季、方位按照阴阳五行的理论糅合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与现代语言学意义的以推源为旨趣的声训是不同的[42]。《天官书》则是从星官主掌的角度,对二十八宿做了系统的解释,并说明其主掌。其行文方式,是先对星宿解释说明,然后再说其主掌。其解释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柳”,司马贞《索隐》说:“《汉书·天文志》‘注’作‘喙’。《尔雅》云‘鸟喙谓之柳’。孙炎云‘喙,朱鸟之口,柳其星聚也。’以注为柳星,故主草木。”[43]柳是来母侯部字,注、主皆是章母侯部,三者之间符合声训的条件。并且这一段中对星宿的解释,皆与鸟有关,互相之间有一定的意义关联。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史记》对星宿的解释及主掌的说明,明显有一定的理论系统。反观睡虎地汉简,其对星宿的训释则较为复杂,且由于说解字过于简单,所说解的各个星宿之间看不出有明显的逻辑或先后关系,也看不出明显的理论阐发。同样,孔家坡汉简所记星宿名与其主掌的“司某”,由于辞例限制,具体所指也不是很清楚。因此,从睡虎地汉简、孔家坡汉简残存的《星官》类简文看,其对二十八宿的解释及主掌的说明,似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与《史记》颇有不同。


注   释:

 [1]相关论述可参看黄一农《选择术中的嫁娶宜忌》,《制天命而用——星占、术数与中国古代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

 [2]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修订本(贰)》,第363~365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

 [3]《秦简牍合集释文注释修订本(贰)》,第495~497页。

 [4]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第133~135页,中华书局,2006年。

 [5]〖〗内为构拟的文字,相应残片尚未发现;【】内是根据残画复原的文字。

 [6]孔家坡汉简、睡虎地汉简均有缺简和残损,有的星宿名缺失对应的“司某”或训释字,表中用“—”标示。

 [7]《史记》卷二五《律书》,第1243页,中华书局,1959年。

 [8]许维谲撰、梁运华整理《吕氏春秋集释》,第217页,中华书局,2009年。

 [9]《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第82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宋)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第20页,中华书局,1983年。

 [11]《汉书》卷一一《哀帝纪》,第336页,中华书局,1962年。

 [12]《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第1291页,中华书局,1959年。

 [13](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第418页,中华书局,1983年。

 [14]《史记》卷三七《季布传》,第1975、1976页,中华书局,1962年。

 [15]《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第50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6](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第2236页,中华书局,1987年。

 [17]《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4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8]参看沈兼士《声训论》,《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

 [19]如汉代声训的被训释字和训释字之间的声韵关系就非常复杂,除一般说的音同、双声、叠韵之外,还有准双声、准叠韵等多种情况,可参看刘水清《汉代声训研究》,第49~54页,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20]对此二书的声训研究已有很多著作,较为晚出且全面的如刘青松《〈白虎通〉义理声训研究》,商务印书馆,2018年;吴锤《〈释名〉声训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

 [21]孙雍长《训诂原理》,第213~217页,语文出版社,1997年。

 [22]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23]上古音声韵皆依据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

 [24]《史记》卷二五《律书》,第1243、1244页。

 [25]参看程鹏万《简牍帛书格式研究》,第183~18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26](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第523页,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年。

 [27]许维谲撰、梁运华整理《吕氏春秋集释》,第377页。

 [28]《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第19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第26页。

 [29](清)王念孙《广雅疏证》,第287页,中华书局,1983年。

 [30]《晋书》卷一一《天文志》,第302页,中华书局,1974年。

 [31](唐)瞿昙悉达《开元占经》卷六〇,第632页,岳麓书社,1994年。

 [32]《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第4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3]《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第451、45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4]《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第758页。

 [35]《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第133~135页。

 [36]《汉书》卷八七《扬雄传》第3567、3568页,中华书局,1962年。

 [37](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第12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8]《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第184页。

 [39]《开元占经》,卷六三。

 [40]《开元占经》,卷六〇~六三。

 [41]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第320页,中华书局,1988年。

 [42]《训诂原理》,第213~218页。

 [43]《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第1303页。


原刊于《文物》2024年第2期。

先秦秦汉史
先秦秦汉史研究,先秦秦汉史讨论,学术与随笔,讨论与共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