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有意思

民生   社会   2024-11-06 07:46   浙江  


黄酒与绍兴,数千年来形影相随,不分彼此。历史上一度把“绍兴”作为“绍兴黄酒”的代名词,可见黄酒对于绍兴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赋予历史经典产业新的使命。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明确振兴历史经典产业要求。由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冯建荣先生创作的《黄酒有意思》正是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该书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聊一聊,一起来读懂黄酒,读懂《黄酒有意思》。


厚积薄发


秋日的午后,伴着习习凉风,闹中取静的绍兴文史馆更显风雅。冯建荣先生便在这里办公会客。

当一本16开本、封面古朴、装帧精美,上书精神抖擞“黄酒有意思”墨书的小书置于桌案的时候,不由让人眼前一亮。继《绍兴有意思》后,冯建荣先生再一次操刀“有意思”系列,渐有打造地方“IP”之势。这是对地方文化的厚爱,更是对即将召开的黄酒节的一份厚礼。

粗略翻看了这本小书的几个章节,还是熟悉的段子体。文章中间的几个插图恰到好处,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增长知识。尤其是冯建荣先生在书尾跋语中写到几位孙辈与侄辈们自告奋勇绘制插图,期间翻到,诚如其所言十分可人、为书增色。

写这本书,冯建荣先生即是工作之邀,也是私心所寄。今年4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应省政府要求组织编写《浙江历史经典产业文化概述》,黄酒作为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当仁不让的存在,自然在撰写之列,《黄酒篇》的任务便落到冯建荣先生头上。初稿一万字左右,文稿送省领导审阅后,觉得黄酒产业与一万字小文不相称,有意增加其篇幅,于是便由一万多字扩充至三万字。这三万字也就成了如今看到的《黄酒有意思》的四梁八柱。

除却工作之邀之外,冯建荣先生还有一份私心,为地方文化、产业再出出力。七八年前,冯建荣先生就有意写一本关于家乡酒的通俗读物并筹备资料。这本读物一来为黄酒正名,二来为读者释疑解惑,而最关键的是要让人读的懂、有传播力。要做到这几点颇不容易,在《黄酒有意思》一书里,冯建荣先生把学术的风格、段子的形式、诗画的语言、趣味的故事这几个指导思想贯穿始终。

“是契机也是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黄酒有意思》付梓的那一刻,冯建荣先生长舒一口气。两个月时间,20余万字,即便在落笔之前早已成竹于胸,但今年5-6两个月集中撰写的过程还是让冯建荣先生难忘。推掉应酬,放弃休假,一头扎进书稿里,凌晨两三点还在作战,这位绍兴文史研究老兵充分发挥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主要想这本小册子能够在黄酒节开幕前和读者见面,出版社也很给力。”冯建荣笑着说。


老少皆宜


和写段子的人比学术,和做学术的人比段子。把学术和段子结合到一起,冯建荣先生开了先河。

全书分为“酒之史”“酒之特”“酒之用”“酒之饮”“酒之文”“酒之兴”,从黄酒的历史,黄酒的独特,黄酒的功用,黄酒的饮用,黄酒的文化,黄酒的复兴六个维度阐述黄酒。全书345个段子,345个故事,短则两三百字,长则五六百字,如同黄酒一样,慢品味更佳。

在撰写《黄酒有意思》过程中,冯建荣先生应用了最新考古成果、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典籍,粗略统计,参阅的典籍、著作、论文达百余种。

在交流中,有一个细节让记者颇为感怀。冯建荣先生提到,为了创作,常常开出一连串书单跑浙江图书馆借书,眼看还书周期到了但书未看完,不得不还了之后再进行借阅。这种不厌其烦地操作,也保证了该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细读该书,还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之处,大量引用的文献资料都有来源出处。“这也为有志于黄酒研究、愿意了解黄酒的读者提供一种学习的路径。”冯建荣说。

在保证权威和准确的前提下,该书对于黄酒的功用和饮用方法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酒是一种社交工具,亘古未变;酒是芸芸众生的生活挚爱,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文人墨客、黎民百姓,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之际,都离不开酒等等。再比如提出“中和,是品引黄酒的最高准则”“温克,是品饮黄酒的最高境界”“慢咪,是品饮黄酒的最佳方法”“微醺,是品饮黄酒的最佳状态”等等。诸上种种,都为我们平常在生活中饮用黄酒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绍兴黄酒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场景应用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黄酒有意思》之所以雅俗共赏,还在于冯建荣先生对于越地文化独到的理解。书中既有开篇高屋建瓴的《黄酒颂》,也有每卷卷首中的打油小诗,如“人类文化源流久,绵延不绝我独有。九千余年史与事,米酒甜酒加黄酒”,更有“老酒糯米做,吃得变肉肉”等脍炙人口的酒谚,通俗易懂,便于传播。

如果说黄酒的技术不断精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现,那么黄酒的文化体系梳理、理论建设、传播样式创新、知识输送则是赋能黄酒发展的另一把金钥匙。《黄酒有意思》兼具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黄酒的价值输出贡献力量。



重拾自信


细数历史过去,只为展望更好未来。道尽千言万语,只为重拾黄酒自信。

在之前,冯建荣先生便提出黄酒即国酿的概念,对于世界而言,即中华国酿。近些年来,古越龙山国酿酒作为高端黄酒的代表,已有了品牌知名度。而对于绍兴黄酒而言,收复山河的路还很长。

重拾自信,需要对于黄酒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有深刻的认识。在《黄酒有意思》一书中写到,越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滋养绍兴黄酒酿造所必需的独特的糯米与水等原料,这其中尤其以水独为一绝,绝无仅有。“山阴、会稽之间,水最宜酒”“用鉴湖‘水而酿黄酒,世称独步’”“绍兴酒‘遍行天下’,‘酒使然也’”等等,从历史维度看,鉴湖水对于高端黄酒的酿造具有不可替代性已是明证。

重拾自信,需要对黄酒的历史地位有敬畏和认知。绍兴黄酒的历史地位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一酒坊多,二产量多,三名酒多,四名人喝黄酒多,其结果便是声名远播,行销天下。在清代直至民国期间,“绍兴”几乎成了“绍兴酒”“绍兴黄酒”“绍兴老酒”的代名词与同义词,充分反映了大众对于绍兴黄酒的喜爱和对绍兴黄酒质量的信任。

一部黄酒发展史,半部中国文化史。酒以及因酒衍生而来的文化庞大、厚重、源远流长。冯建荣先生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综合国力的复兴,也是中华文化的复兴。黄酒作为中国独有的历史经典产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承载媒介,自然也是民族复兴大军中的一员。把绍兴黄酒的产业发展置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冯建荣先生期望高、感情深、信心足。

对于绍兴黄酒的方向,冯建荣先生提出了三个词,文化、时尚、高端。文化,是绍兴黄酒的灵魂所在;时尚,是绍兴黄酒的生存之道;高端,是绍兴黄酒的本来面目。


文字丨於泽锋 部分图片 | 绍兴文旅发布
编辑 | 陈思嘉 责编 | 李诗佳 审核 | 於泽锋

越城发布
绍兴市越城区融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