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报
刊文《培养更多“未来工程师”
——江苏无锡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纪实》
专题报道我市中小学
工程教育推进情况
一起来看
培养更多“未来工程师”
——江苏无锡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纪实
“大家看,这是定位系统的传感器……”日前,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自动驾驶课程教室内,学生们聚精会神,沉浸在自动驾驶知识的学习中。在不远处的智能机器人教室内,学生们边动手组装,边和队友交流讨论,一个个机器人在他们手中逐渐完成。
“这是面向高一学生的工程教育选修课。”该校科学教育中心主任许彦彬告诉记者,学校还开设有不同类别的工程课程,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项目,“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
该如何做好工程教育?
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江苏无锡
一系列探索正带来新变化
“感受工程世界的魅力”
“逐梦蓝天”课堂体验模拟飞行
“太空农场”课堂进行种子培育
“桥世界”课堂制作桥梁模型
……
无锡市江南中学阳光分校的工程教育课,让学生直呼有趣。
“注重兴趣的养成,让学生去感受工程世界的魅力。”江南中学阳光分校执行校长秦立刚介绍,该校将工程教育课程分为面向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和特需学生三类,学生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选择,“我们鼓励丰富多样的教学样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工程教育的重要支撑,但有些家长难免会问:开设工程教育课程,对考试会有帮助吗?
在秦立刚看来,工程教育课程的开展本身也是多学科融合的过程,“学校倡导项目式学习,实际上,一个个项目的实施需要用到包括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甚至在项目答辩中,还有语文知识的应用。”
“我们不断优化工程教育课程图谱,义务教育阶段,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国家课程中融入工程教育;高中阶段,融合相关学科选修内容开设工程教育课程。”无锡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胡正良说,近年来,当地学校加强对工程教育课程的培育,其中不乏一些有示范性的案例。
“学校借助技术学科的整合优势,基于跨学科理念设计内容,打通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壁垒,形成了工程教育的融合育人路径。”无锡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朱晴怡说。
“让学生去体验和参与”
“实验室主要用于水下机器人课程的开展,课程以水中积木机器人为教学载体。”该校教师、实验室负责人石晓燕说,通过模拟各种水下应用场景,学生可将自己的创新创意转化为实物,完成多种类型的水下实践。
“注重实践,是工程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郝京华持相同看法,“如果学生缺乏实践经历,培养效果将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学校在工程教育培养方案制定中,聚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场地的建设,让学生去体验和参与。”
“立足实践需求,我们通过高水平工程教育场馆建设,打造多维学习空间。”胡正良介绍,当地建设有“1+8+X”实验室,即联合高校建设1个市级工程教育中心实验室,各市(县)区教育局建设8个工程教育枢纽实验室,各校结合实际建设若干个节点实验室,“目前,初步形成了联通课内和课外、学校和社会的工程教育学习场景”。
“走出去,也联起来”
在采访中,“贯通培养”“协同育人”屡被提及。
“在高中阶段,将工程教育前移,对激发学生工程科技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科技职业素养,有重要意义。”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江澎希望,加强普通高中工程教育,构建人才贯通培养体系。
在江阴高级中学,一个贯穿小学、初中、高中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构建起来。“2023年,江阴高中工程教育发展联盟成立,以‘打通、融通、贯通’为理念,实现共赢发展。”该校校长蒋志远介绍,联盟采用“1+1+N”模式,由1所核心学校——江阴高级中学领衔,1所高校——南京理工大学指导,N所联盟成员学校参与,实现区域联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而协同、贯通培养工程人才。
“走出去,也联起来。”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晓军说,校内外资源的融通,让当地工程教育的实施渠道越来越宽。例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与高校签约共建了“复旦大学物理医学实验室”等;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组织学生到高校开展研学体验营活动;江苏省天一中学与同济大学等共建创新实验室,探索协同开展工程教育机制。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雁 姚昆
编辑:土土 邵邵 审核:程宏强 许沁 发布:丁丁
无锡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号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三连哦~
(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