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脊梁丨“敦煌之女”樊锦诗 撑起中国文保脊梁(七)

职场   2024-12-10 23:08   江苏  


《中国脊梁》

第七期

敦煌之女樊锦诗 撑起中国文保脊梁

樊锦诗,北京人。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和“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她为中国的石窟考古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

■ “青春无悔,樊锦诗的文保传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有无数的脊梁人物挺起了国家的脊梁,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今天,栅栅要带同学们一同走进CCTV4特别节目专题片《中国脊梁》,了解“敦煌之女”樊锦诗,探寻这位伟大文保贡献者背后的传奇故事。


01

赤子立志 踏上征程

樊锦诗,1938年7月9日出生于北京,后随家人迁往上海。1958年至196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62年到敦煌实习,受宿白先生影响,对敦煌石窟考古研究产生兴趣。1963年毕业后,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院工作,尽管环境艰苦,她仍选择留下,樊锦诗与敦煌的故事就此展开。


02

扎根敦煌 坚守岗位

1963年毕业后,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院工作,尽管环境艰苦,她仍选择留下,在此期间参加了敦煌莫高窟窟前遗址发掘清理等工作。1967年,她与彭金章结婚,但因工作原因夫妻分居19年,各自坚守岗位。


03

青春不在 文明依旧

樊锦诗院长说:“我的青春不在了,可我们的文明青春正好”“与千年洞窟相比,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我们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与敦煌相伴,为保护莫高窟尽一份绵薄之力,就是极大的幸福。”正是这样,樊锦诗将宝贵的青春全部投入对敦煌的研究和保护,是当之无愧的“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在樊锦诗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提出“数字敦煌”工程,后大力推进该工程,建成敦煌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等。2015年3月卸任院长,担任名誉院长,继续修改《敦煌石窟集》第二卷。


04

付诸精力 璀璨敦煌

从1963年开始,樊锦诗先后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并于2011年带领团队完成了莫高窟考古报告第一卷。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发表与日本合著的《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1986年丈夫彭金章到敦煌与她一起工作,增加了莫高窟有编号的洞窟数量。1985至1986年莫高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期间,她发起并参与制定相关保护条例和规划。

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提出“数字敦煌”工程,后大力推进该工程,建成敦煌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等。2015年3月卸任院长,担任名誉院长,继续修改《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2023年5月,樊锦诗捐款1000万人民币设立樊锦诗教育基金支持北大敦煌学研究。


05

敦煌之女 中国之脊

樊锦诗将自己的一生与敦煌事业紧紧融为一体,半个多世纪坚守敦煌,为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是敦煌文化的忠诚守护者和传承者;以柔弱之躯,扛起敦煌保护的千斤重担,在艰苦的环境下,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堪称中国脊梁。

作为动院学子,同学们应当学习樊锦诗的奉献精神,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祖国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在学习不怕吃苦,在生活中乐于奉献,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原视频~

敬请期待下一期《中国脊梁》系列推送,栅栅将继续带同学们深入了解另一位国之栋梁的非凡故事,继续探索那些支撑起中国脊梁的传奇人物。


end

大家都在看...

职场扬帆 简历为舟丨我院资助育人个人简历征集活动开始啦

青春逐梦 思想领航丨我院顺利开展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第六期青马面试答辩


主编丨周政君

责编丨邓梓瑶

编辑丨周 萌

美编丨孙依凡

文字丨孙依凡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官方公众号。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致力于为我国动漫产业和数字艺术领域培养高质量的策划、创意、管理、营销全产业链动漫与数字艺术人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