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韵说理论的要旨归纳
(1)神韵说可以作为诗词创作和审美的法则之一,不是唯一
神韵说、境界说和格调、性灵甚至肌理,皆有其审美的指导意义,其区别更多地站在不同的审美角度,适合于不同的审美倾向。诗词创作无需据其一隅,而应各取其长,取我所需,为我所用。一切因“体气”需要,得其体、养其气、完其神、成其韵。审美理论切忌以偏概全、生搬硬套,无限夸大自己贬抑他人,过分彰显其功往往尽显其失。实践证明,王士祯的神韵和袁枚的性灵、沈德潜的格调以及陈廷焯的沉郁、王国维的境界,都往往过分强调一端,有失之偏颇之嫌。(2)诗词同源,体气虽有不同,创作手法与审美取向则可以相同
神韵说多从唐诗取例,境界说多从宋词取例,只不过是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和方法的区别,于审美而言,诗词同源,其差别在于技巧而不在于内涵本质。唐人为诗宋人为词最终殊途同归,有清一代又推而广之扩而大之,晚近现及当代诸人传承因袭,不断发扬光大,无数实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诗词创作于先而理论研究在后,其道理如厨师做菜,味道如何,厨师其实早已了然于胸,是不需要美食家来品评和肯定的。美食家的作用更多地在于总结和推广。2. 神韵说理论在当代诗词创作中的现实意义
(1)只要“审美”还能作为需要,“神韵”就永远是诗词作品的永恒追求之一
诗词创作,虽然以表意为目的,但终归需要以表现美作为基础,丝毫不可偏废。诗词不同于一般文体,其必须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和美学特质。神韵说揭示其一端,功不可没,意义永远存在。故为诗为词忌叫嚣,重含蓄,贵真情,但情真不能替代美之标准。无论是“老干体”还是“少干体”,亦或是新兴的“现实派”、“城市派”,只要是失去或降低了美学标准,就必然导致穷途末路。只要“审美”得以存在,“神韵”就可以延续并不断发展。(2)脱离创作实践的理论研究无助于诗词事业的发展
从前面的论述中还可以总结得出这样的结论:神韵说从产生到理论定位,一直都是在创作中展开,这个理论本身具有实践性,那么,它对当代诗词创作的意义就在于不能离开创作实践,空谈理论。作为文化传承,当代诗词创作不仅要从神韵说中汲取美学养料,也要重视借鉴理论与实践在互动中发展的路径,如此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诗词发扬光大。某些著名学者出于种种原因和目的,只偏重理论研究和资料数据的占有,对创作实践不甚了了,对诗词的审美体验仅仅只停留在表面,但因其名声显赫而影响巨大,这对优秀诗词文化的传承极为不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复苏,古典诗词创作也呈现出相对繁荣的局面,形势喜人。因此,重新学习神韵理论,重视神韵理论对当代诗词创作实践的影响并加以研究,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