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写给自己
(散文)
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行四人,去森林探险,途中,倡议者垂危,濒死前,嘱托其他三人,将一个箱子带出森林,交给某人,必有丰厚报酬,然后溘然长逝。三人历尽艰辛,终于走出森林,并按逝者遗托,交到那个人手上,转达斯人遗言。接受者微笑着打开箱子,竟是一箱无用的石头。三人愕然,后终于明白逝者的良苦用心。文章未看完,母亲消瘦疲惫的脸就浮现在眼前。母亲去世已经二十多年,这一刻,竟然活生生地在脑海中蹒跚起来,拖着麻木无觉的腿,艰难地挪动,往昔点滴,蓦然清晰。母亲性格倔强好强,年轻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人在老家带着我们独自生活。生产队得劳累,生活得艰辛物质得贫乏,都由母亲一肩托扛。那时候的母亲,身体健壮,记忆里从来就没有被生活压倒过。母亲凭一己之力,在父亲不在家的情况下,独自盖起几间砖房,并在砖房还没干透时,搬进新居。正是这几间砖房,耗尽了母亲的精力,加上寒冷潮湿的环境,母亲终于在壮年身染疾病。由于经济得拮据,和对疾病观念地偏颇认识,母亲在随后几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加上其中坎坷际遇,母亲的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四十几岁年纪,骨瘦如柴,面如枯蒿。母亲常常因此自责,觉得成了家庭地拖累,精神也萎靡不振,常常抱怨自己,活着就是一种累赘,并在自责中一天天郁郁。然后,我们的儿子出生了。儿子地出生,使得母亲顿时添了精神,仿佛一截枯木,在空心中伸展出翠绿的枝条。儿子几乎成了母亲的全部,她的生活内容,一下子被儿子盈满。那几年的母亲,身体似乎也恢复了年轻时候的状态,精力明显饱满,脸上竟有了久违的红晕。因父亲退休一人在家,母亲不忍父亲独自生活,商议将儿子带回老家抚养。我们担心母亲身体,怕在火车上有个好歹无人照料。母亲信心满满的说:肯定没问题。终拗不过母亲,还是 决定让妻子陪母亲一起回家,并电报告知四姨在终点接站。然后,母亲和妻子一起,带着儿子,回到老家居住。妻子回来,我问及母亲状况,妻子说,可精神呢。我说:“母亲有了孙子,几年内,可有了寄托了。”儿子三周的时候,我们全家调回故乡。儿子被母亲抚养得活泼健壮,和个宠物似的,一刻也不肯离开身边。却也决不娇惯,小小年龄,打发去村里门市部买东买西。儿子也乐意听从奶奶招呼,祖孙俩相互缠磨,谁也离不得谁。为了增进母子感情,妻子晚间想带儿子一起睡觉,无奈,儿子倔强,不管白天怎样亲和,到了晚上,一定要跟随奶奶。几番折腾,儿子和受虐似地嚎哭,祖孙撅嘴,终于没能从奶奶身边夺走。儿子五岁了,可以上村里的学前班了,因为母亲从小地教育,再加上农村环境平和安全,上学下学,一直都是和小玩伴们一起,无需接送。母亲一下子清闲下来。清闲下来的母亲,仿佛失去动力的机车,软软地瘫在那里,母亲的身体,又恢复到从前的状态,整日厌厌,萎靡不振。也许是祖孙连心,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儿子独自玩耍时,竟然制作了一个报丧幡,插在门前的影碑上。我当时就感到心里一沉,强烈得不详感笼罩上来。几天以后,母亲果然撒手尘寰。母亲走了,无憾无悔,只是母亲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竟是:“别去叫大夫了。”母亲的眼神里,充满了绝望,似乎,活着的生命,再没有续存的价值。写这篇文字前,曾经想写一篇记事,盘点一下今年的过往。思来想去,竟无处下笔,日子匆匆,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写出来都觉得寡味。人生意义,似乎变得缥缈无状,轨道的生活,腻歪着自己,何苦还要腻歪别人。于是,终于搁笔,任思维懒惰下去。读那篇文字,终于明白,人生还有一份责任,一份牵挂,一份沉重值得我们去努力,去生存。也许,生活使我们失去了热情。前程诸多的绊脚石使我们沮丧。然而,不正是这石头,唤醒我们的意志,使我们能够得以继续。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刊号ISSN2708-3160,全彩版印刷,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
当代文学家·朱自清新文学奖
评选启事
一、作品通过总编初审,根据个人意愿,可上微刊,也可不上微刊。二、作品通过初审,即可联系总编完成《当代文学家•获奖特辑》收阅手续。三、阅读量在12月31日达到260,即获得复评资格,进入角逐等级奖之列。2025年1月10日揭晓。四、评选只看质量!但阅读量在12月31日达到500~2000时,我们承认该作者具有了相应的知名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作用,理应给予承认,因此该作品可获得加分。具体加分多少,由复评专家把握。在12月31日赞赏额超过500元时,我们认可其对本社赛事的极大支持,因此该作者可获得加分,得到应有的荣誉。五、复评中,获得等级奖的,颁发相应等级证书、奖杯和奖金(出版基金2000元、1000元、500元)。其余为优秀奖,颁发相应证书、奖杯和奖金(出版基金200元)。特别提醒:《当代文学家·金秋卷》(获奖特辑1)将于10月20日出版;《当代文学家·瑞冬卷》(获奖特辑2),将于2025年1月15日出版邮寄,欢迎参赛!*请自行认准本平台所涉一切刊号、书号,入作协、评职称请仅以当地文件为准!本平台不承诺不确保不担责,也不允许任何工作人员口头承诺、担保。
作者简介:
刘立权,男,河北省深泽县人。1968年生人,自幼喜欢文字,热爱乡间生活,喜欢分享乡间的人和事,普通人写普通人的故事。文字散见于各平台。
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