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冬卷征稿】归乡·官登深韵 / ​施俊峰(云南)||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

文摘   文化   2024-11-01 21:52   安徽  
一《当代文学家》杂志火热征稿中!  

原创•精品

清涟文化,致力繁荣!


归乡·官登深韵

(外一首) 


文  / 施俊峰(云南)



魂归故土


在时光的长河中漂泊已久,  

终有一日,我踏上归途,  

回到那魂牵梦绕的地方——  

剑川甸南,狮河之畔,官登小组,  

白族文化的摇篮,心灵的归宿。


文化之光:节日庆典的欢腾、三月街的繁华


春风拂面,三月街启幕,  

人声鼎沸,马蹄声碎,  

白族儿女,盛装出席,  

歌舞升平,笑语盈盈。  

这不仅是市场的交易,  

更是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是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颂扬。


火把节的烈焰


夜幕降临,火把高擎,  

火光冲天,照亮夜空,  

人们手牵手,围绕火堆,  

跳起欢快的舞蹈,驱散邪恶。  

这火焰,是白族人的勇气与希望,  

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信仰与传统的坚守、本主庙的虔诚


山间古庙,香烟袅袅,  

白族人民,心怀敬畏,  

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信仰,如同山间的清泉,  

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灵魂。


三道茶的韵味


一壶清茶,三道风味,  

一苦二甜三回味,  

品茶之间,感悟人生,  

这是白族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也是他们对待客人的热情与真诚。


扎染的蓝白世界


布匹之上,蓝白交织,  

图案繁复,寓意深远,  

扎染,是白族人的智慧结晶,  

也是他们对美的追求与表达。


甲马的灵动


纸张轻薄,彩绘其上,  

甲马跃动,栩栩如生,  

这不仅是节日的装饰,  

更是白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青砖黛瓦的画卷、三坊一照壁的布局


走进官登,映入眼帘的,  

是青砖黛瓦的院落,错落有致,  

三坊一照壁,是民居的精髓,  

正房、耳房、厢房,围合而居,  

照壁高耸,如同守护神,  

守护着家庭的安宁与和谐。


雕梁画栋的匠心


门楣之上,雕刻精美,  

龙凤呈祥,花鸟鱼虫,  

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匠心,  

这是白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依山傍水的智慧


官登的民居,依山而建,傍水而居,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巧妙布局,  

既得山水之利,又避风雨之害,  

这是白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庭院之中,花木扶疏,  

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白族人民在这里休憩、娱乐,  

享受着家庭的温馨与自然的馈赠。


归乡之旅岁月的印记


走在官登的小巷里,  

每一步都踏着岁月的痕迹,  

那些斑驳的墙面,那些老旧的木门,  

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与传奇。


心灵的归宿


无论我走到哪里,  

心中总有一片属于官登的天地,  

那里有我童年的欢笑与泪水,  

有我成长的足迹与回忆,  

那里,是我永远的故乡,  

是我心灵的归宿与港湾。


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  

我看到官登的明天更加美好,  

白族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民居风貌将更加独特与迷人,  

而我,也将带着这份深深的感悟,  

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  

永远铭记我的故乡——官登小组。



剑川白曲:历史长河中的天籁之音


时光的低语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剑川,一方被岁月轻抚的净土,  

白曲,如细流汇聚成江河,  

诉说着五千年文明的悠悠古韵。


远古的呼唤


混沌未分,天地未判,  

剑川之地,云雾缭绕间,  

白族先民,踏歌而来,  

白曲,在原始的呼唤中诞生。


“山川初醒,歌声起,  

混沌之中,寻一缕光明,  

白曲轻吟,如婴儿初啼,  

唤醒了沉睡的剑川大地。”


劳动的号子


刀耕火种,汗水洒满田畴,  

白曲,是劳动的欢歌,  

是疲惫中的慰藉,  

是希望的光芒,照亮归途。


“锄头落下,歌声起,  

汗水与泥土交织的旋律,  

白曲中,藏着丰收的秘密,  

每一句,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南诏遗风


南诏古国,辉煌一时,  

白曲,成为宫廷的雅乐,  

传唱着英雄的事迹,  

记录着民族的荣耀与梦想。


“金碧辉煌,宫墙内,  

白曲悠扬,绕梁不绝,  

南诏的儿女,以歌为剑,  

书写着不朽的传奇与辉煌。”


大理风华


大理国继,文化昌盛,  

白曲,融入民间,  

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讲述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古城墙下,流水潺潺,  

白曲如溪,流淌在心间,  

大理的风,大理的云,  

都化作歌声中的温柔与缠绵。”


口耳相传


岁月流转,白曲未绝,  

老一辈的艺人,  

用沙哑的嗓音,  

将白曲代代相传。


“月光下,火塘旁,  

老艺人轻抚琴弦,  

白曲如泣如诉,  

讲述着过往的云烟。”


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的浪潮中,  

白曲焕发新生,  

音乐人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新篇章。


“电子琴响,古筝和鸣,  

白曲穿越时空,  

与现代节奏共舞,  

绽放出新的光彩与活力。”


语言的魅力


白曲,是白族语言的艺术,  

每一个音节,都蕴含着深意,  

它讲述着白族人民的生活哲学,  

传递着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白语悠扬,如溪水潺潺,  

字里行间,藏着山川的灵秀,  

白曲中,我听见了祖先的呼唤,  

感受到了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民俗的映射


白曲,是民俗文化的镜子,  

它反映了白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节日庆典、婚丧嫁娶,  

都离不开白曲的陪伴与见证。


“火把节上,火光冲天,  

白曲响彻云霄,  

它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让每一个白族儿女心潮澎湃。”


感悟与展望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  

我沉思着白曲的由来与传承,  

它不仅是音乐的瑰宝,  

更是文化的传承与民族的记忆。


“历史如烟,白曲如歌,  

它们交织在一起,  

诉说着剑川的过往与未来,  

让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与魅力。”


未来的展望


展望未来,白曲将继续闪耀,  

它不仅属于剑川,属于白族,  

更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财富,  

让白曲的歌声永远响彻云霄



剑川味蕾的记忆:千年风味,一城故事


归途的味蕾之约


在远行的尽头,是心灵的归宿,  

踏上剑川的土地,味蕾轻启,  

穿越时空的隧道,寻觅那熟悉的味道,  

每一口小吃,都是历史的低语,文化的印记。


古街的味蕾之旅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古街的石板路上,  

两旁的老店,炊烟袅袅,香气四溢。  

那碗热腾腾的豌豆粉,是童年的记忆,  

滑嫩的口感,搭配特制的酱料,唤醒沉睡的味蕾。


“石板路上,晨光微露,  

豌豆粉香,缭绕心间,  

童年的欢笑,在碗中荡漾,  

每一口,都是时光的温柔。”


午后的小锅米线


午后时分,阳光斑驳,小锅米线热气腾腾,  

高汤熬制的汤底,鲜美无比,  

细嫩的米线,搭配丰富的配料,  

一碗下肚,暖身又暖心。


“小锅翻滚,米线轻舞,  

高汤醇厚,暖了冬日的寒,  

配料缤纷,色彩斑斓,  

每一根米线,都承载着家的温暖。”


节日的味蕾盛宴


火把节之夜,火光冲天,烤乳扇香飘四溢,  

金黄的乳扇,在炭火上慢慢烤制,  

撒上白糖,外焦里嫩,甜而不腻,  

这是节日的专属美味,也是幸福的味道。

“火把高擎,夜空璀璨,  

乳扇金黄,炭火轻舔,  

白糖洒落,甜蜜如初,  

每一口烤乳扇,都是节日的欢歌。”


中秋的月饼与酥油茶


中秋月圆,家家户户围坐一堂,  

自制月饼,馅料丰富,口感多样,  

配上一壶热腾腾的酥油茶,  

茶香四溢,月饼香甜,家的味道,如此温馨。


“月圆人团圆,月饼香甜,  

酥油茶暖,茶香满屋,  

家的温馨,在这一刻凝聚,  

每一口月饼,都是对家的思念。”


老匠人的坚守


老街深处,老匠人手持竹编,  

编织着古老的技艺,也编织着梦想,  

他们的手中,不仅有美食的容器,  

更有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传承。


“竹编轻舞,匠心独运,  

老匠人手中,编织着时光,  

每一道经纬,都承载着故事,  

这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新青年的创新


新时代的青年,带着创新的思维,  

将传统美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  

他们用心烹饪,用爱传递,  

让剑川的美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青年,新思维,碰撞火花,  

传统美食,焕发新颜,  

每一道创新菜,都是对文化的探索,  

让味蕾的旅行,更加丰富多彩。”


味蕾的记忆与传承


岁月流转,人事变迁,  

但那些熟悉的味道,却永远镌刻在心底,  

每一次回到剑川,都是一次味蕾的归乡,  

那些美食,如同老友重逢,温暖如初。


“岁月悠悠,味蕾的记忆永不褪色,  

每一道美食,都是时间的低语,  

它们讲述着过去,也连接着未来,  

在舌尖上,我遇见了故乡的灵魂。”


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剑川的美食小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  

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它们承载着白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也向世界展示着剑川的独特魅力。


“美食为媒,文化为魂,  

剑川的小吃,讲述着千年的故事,  

它们跨越时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让世界品味到剑川的独特韵味。”


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了解

【不看阅读量的“零下文学奖”】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

招募:会员、签约作家


《当代文学家》,刊号ISSN2708-3160,全彩版印刷,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


【秋冬赛季】

当代文学家·朱自清新文学奖


评选启事


一、作品通过总编初审,根据个人意愿,可上微刊,也可不上微刊。
二、作品通过初审,即可联系总编完成《当代文学家•获奖特辑》收阅手续。
三、阅读量在12月31日达到260,即获得复评资格,进入角逐等级奖之列。2025年1月10日揭晓。
四、评选只看质量!但阅读量在12月31日达到500~2000时,我们承认该作者具有了相应的知名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作用,理应给予承认,因此该作品可获得加分。具体加分多少,由复评专家把握。在12月31日赞赏额超过500元时,我们认可其对本社赛事的极大支持,因此该作者可获得加分,得到应有的荣誉。
五、复评中,获得等级奖的,颁发相应等级证书、奖杯和奖金(出版基金2000元、1000元、500元)。其余为优秀奖,颁发相应证书、奖杯和奖金(出版基金200元)。
特别提醒:《当代文学家·金秋卷》(获奖特辑1)将于10月20日出版;《当代文学家·瑞冬卷》(获奖特辑2),将于2025年1月15日出版邮寄,欢迎参赛!

*请自行认准本平台所涉一切刊号、书号,入作协、评职称请仅以当地文件为准!本平台不承诺不确保不担责,也不允许任何工作人员口头承诺、担保。


‍‍‍‍‍‍‍‍‍‍‍‍‍‍‍‍‍‍‍‍‍‍‍‍‍

作者风采


云南作家/诗人:施俊峰




作者简介:    


施俊峰,工作单位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出身于文化之帮云南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从小就接受山歌熏陶和古茶山文化培养,自幼酷爱文学且热衷于七律杂论。笔者奉献基层医疗事业四十年,从一个中专学历到一个在西双版纳州内有一些声望的外科主任医师,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也作为一个文学热爱者,用一些工作生活学习美景、美食感悟和感言。记录着平凡工作和七彩生活。"白衣着体奋生年,热血温暖人世间。手术台前落青发,诊断室内失红颜",就是笔者的亲身写照,感受人生甘甜辛苦。




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

当代文学家
《当代文学家》(当代文学出版社出版)纸刊选稿基地。推荐经典诗歌、经典小说、经典散文及经典评论等原创作品。详情请关注《当代文学家》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