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关闭美国教育部,特朗普政府起草行政令 | 环球科学要闻

百科   2025-02-05 12:06   北京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海外学界 ·
推进裁撤美国教育部,特朗普政府起草行政令

据CNN、央视新闻等报道,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政府已开始起草一份行政令,以启动裁撤美国教育部的程序。消息人士称,裁撤美国教育部的举措分为两部分,其中行政令要求美教育部长制定一项计划,通过行政行动削减教育部。另外,由于关闭教育部需要国会参与,特朗普还将推动国会通过立法来关闭该部门。特朗普表示,他希望他挑选的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让自己失业”。

据悉,这是特朗普履行竞选承诺的最新举措。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多次指出教育部是联邦政府越权的标志。特朗普主张让各州管理学校。(CNN,央视新闻)


· 医学 ·

美国批准首次猪肾人体移植试验,将于今年启动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联合治疗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将猪肾脏移植到人体的临床试验申请,这将成为全球首次猪器官人体移植的正式临床试验。据介绍,该试验计划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试验将招募6名55至7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这些患者由于医疗原因不符合常规肾脏移植资格,或在未来5年内更可能死亡和无法获得肾脏。在审查过前6名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后,相关委员会可能会决定是否将试验规模扩大到多至50人。

此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名患者移植了基因编辑的猪的器官,包括肾脏、心脏、肝脏和胸腺等,但这些手术多出于同情使用批准:因患者病重,且没有其他医疗选择而接受了猪器官移植。多数患者在移植后2个月内死亡,但2024年11月,患者托瓦娜·鲁尼(Towana Looney)于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接受了猪肾移植,目前距离移植手术已经过去了61天,并且“在纽约市区散步时,速度甚至超过了家人”,她成为了目前首位存活超过2个月的猪肾移植患者。(Nature news,美联社)


· 化学 ·

更高效、更环保的制冷方式

近日,研究人员在《焦耳》Joule)上报告说,一种更高效、更环保的制冷方式即将问世。这项新技术是基于热原电池,热原电池利用可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来产生电能。理论上,将这一过程反过来——施加外部电流来驱动电化学反应——就能制冷。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始系统设计和数值模拟上,这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热电电解质设计新策略,使其具有创纪录的高冷却性能,或可用于实际应用。

研究人员使用的是一种含有高氯酸盐的水合铁盐,而不是之前测试过的其他含铁盐(如铁氰化物)——相比于那些铁盐,高氯酸盐有助于铁离子更自由地溶解和分离。另外,将铁盐溶解在含有腈的溶剂中,而不是纯水中,能够显著将液态电池的冷却能力提高70%。这种优化后的系统能够使周围电解液的温度降低1.42 K,与之前已发表的热电化学系统的0.1 K制冷能力相比,是一个巨大的改进。未来,该团队计划继续优化设计,同时研究潜在的商业应用。(Cell Press)


· 生物学 ·
一只“双父”小鼠成年了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人员曾尝试用卵巢类器官从雄性多能干细胞中衍生卵母细胞来制造双父系小鼠,但胚胎只发育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印记异常,导致严重的发育缺陷。最近,在一项发表于《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的研究中,一组干细胞学家成功利用胚胎干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了一只双父系小鼠——父母均为雄性,而且它一直活到了成年。

为了克服哺乳动物单性生殖中以前无法克服的挑战,研究人员决定靶向印记基因,这些基因以多种方式调节基因表达。他们使用多种技术修改了20个关键的印记基因,包括移码突变、基因缺失和调控区编辑。结果发现,这些基因编辑不仅可以创造出可能活到成年的双父系动物,而且还能使干细胞具有更稳定的多能性。这些发现表明印记异常是哺乳动物单性繁殖的主要障碍。但这项工作仍然存在几个限制。首先,只有11.8%的存活胚胎能够发育到出生,由于发育缺陷,并不是所有出生的幼崽都能活到成年,而且大多数活到成年的小鼠都寿命缩短。此外,活到成年的小鼠是不育的,尽管它们确实表现出更高的克隆效率。该团队将继续研究如何通过修饰印记基因来产生具有更高发育潜能的胚胎,他们还计划将这些在小鼠中开发的实验方法扩展到猴子等更大的动物中。(Cell Press)


· 健康 ·
喝饮料爱得糖尿病?原因可能在肠子里

众所周知,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但这种关系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近日,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可能发挥了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

研究人员使用正在进行的西班牙裔社区健康研究/拉丁裔研究(HCHS/SOL)的数据,这是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数据来自圣迭戈、芝加哥、迈阿密和布朗克斯的1.6万余名受试者。在最初的访问中,受试者被要求回忆他们过去24小时的饮食,并抽血分析他们的血清代谢物。研究人员收集了粪便样本,并在随访中对一部分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进行了表征,随后利用这些数据确定了含糖饮料摄入量、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血清代谢物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高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定义为每天两杯或更多含糖饮料)与9种细菌丰度的变化有关。其中4种已知会产生短链脂肪酸——细菌消化纤维时产生的分子,会对葡萄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总的来说,与含糖饮料摄入量呈正相关的细菌种类与较差的代谢特征相关。他们还发现含糖饮料的摄入与56种血清代谢物之间存在关联,其中包括几种由肠道微生物群产生的代谢物及其衍生物。这些与糖相关的代谢物与较差的代谢特征相关,包括较高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高的BMI和腰臀比,以及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代谢物水平较高的个体在首次就诊后的10年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高。这项研究这表明微生物群可能介导了含糖饮料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计划在其他人群中验证他们的发现,并扩展相关分析,以调查微生物代谢物是否与其他与糖摄入有关的慢性健康问题有关,比如心血管疾病。(Cell Press)

封面图片来源:Unsplash
撰写:王怡博、二七


环球科学
在这里读懂世界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