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中卫市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人才工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聚才兴业”工程十项行动,以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举措,推动人才总量扩规、素质提升、结构优化。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6.3万人,较“十四五”初增长46.5%,特色产业人才占比达到53.7%。
完善人才政策 夯实发展基石
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以来,中卫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整优化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构建牵头抓总、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成立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并实体化运行,指导各县(区)设立人才发展服务机构,完善人才工作服务职能。同时,科学规划推进任务,按照“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指标,结合全市人才实际需求,将“十项行动”细化为26条具体措施,明确人才发展近景目标,夯实各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枸杞产业专家服务团在杞鑫枸杞苗木繁育公司指导工作。
非常之时,有非常之举。充分凝聚推进力量,实施人才工作破题攻坚行动,各部门“一把手”牵头人才工作重点、难点、堵点领题破题,推动更多力量向“第一资源”倾斜。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中卫市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干事平台,通过强化载体平台建设,高位嫁接大院大所优质资源,积极推动重点产业研究院建设,为数据产业发展赋能。宁夏数字信息产业研究院已建成高端人才产业智库,30余名业界领军人才为数据产业发展赋能。
……
中卫市积极推进“产业+高校”“专业+产业”“科研+生产”全方位融合,新获批建设自治区专家服务基地2个,推动人才使用和成果转化双向发力、双向促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施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评定“双定向”职称945人。
在优化企业创新生态方面,中卫市新培育建设抗老化助剂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团队等5个,天元锰业等3家企业申报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云上杞乡等3家自治区众创空间。举办“六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素质提升暨企业家队伍建设等培训班3场次,培训新生代企业家、重点骨干企业负责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280余人次。
中卫市还加快重点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团队;鼓励企业在长三角等发达城市群多点布局“科创人才飞地”,切实把人才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精心筑巢引凤栖 激活发展新动能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今年以来,中卫市围绕数字信息、清洁能源和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高层次人才精准招引行动,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招聘技术技能人才1700余名,引进高层次人才115名、产业科技创新团队53个。实施中卫籍在外人才雁归行动,建立中卫籍在外人才名录,扩大人才“朋友圈”,通过以才引才、以才荐才,吸引1000余名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兴业。
中卫市“聚才兴业”工程十项行动启动暨2024年“衷(中)爱人才 未(卫)来可期”人才招聘宣介会举办。
同时,中卫市不断擦亮“衷(中)爱人才、未(卫)来可期”招引品牌,构建“政府引导、园区支撑、企业主体”引才模式,由市级领导带队组建招才小分队,赴区内外高校开展专场宣介招聘20余场次,签订合作协议20余项,为企业纳贤1300余人。注重借力区内资源,先后与7家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现校企人才共育、科研成果共享、优秀人才共用,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8月20日,市委人才办会同团市委举办了一场“青春有约 ‘卫’来可期”“返家乡”大学生观摩交流座谈活动,近百名大学生实地了解中卫特色农业、数字信息、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情况,感受家乡巨变,畅谈返乡行动。
“没想到,家乡的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毕业后会考虑回来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为家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就读于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秀雯说,这次观摩让她长了见识,眼中所见是家乡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蓬勃发展。
在农业领域,“聚才兴业”工程也结出了累累硕果。立足农业发展优势,中卫市建成“农字号”人才工作站12个,柔性引进区内外农业专家110余名、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团队13个,着力提升“沙坡头旱苹果”“中宁枸杞”“海原肉牛”等品牌含金量。其中,沙坡头区依托苹果培育加工3大基地,与天津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沙坡头旱苹果”产量达9.45万吨,综合产值约6亿元。
厚植成长沃土 写好育才篇章
本土人才是支撑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抓好人才引进的同时,中卫市不忘对本土人才进行挖掘和培养。
今年,中卫市先后实施中青年骨干人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技术技能人才培育行动,推荐30余名青年人才参加自治区及以上人才培养项目。同时,选拔了35名青年人才作为“智创未(卫)来”培养对象,鼓励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主角作用。实施了乡村旅游、“新农人”电商直播、枸杞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人才培育项目17个,培训高技能人才507人,培养“村村都有好青年”470余人,促进乡土人才“破土出圈”、释放动能。
宁夏奶业科创中心技术人员在DHI实验室做检测。
“柔性引才可解决短期需求,培育本土人才方是长久之计。通过与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我们新增了‘畜禽生产技术’和‘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2个专业,定向培养奶产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卫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王政介绍,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习,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为中卫市培养奶产业一线技术管理人才。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卫市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均突破2万名。建成中卫市化工安全技能培训、市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等实训基地4个,年均培训技术技能人才近3000名。
在强化扶持方面,中卫市完善了基础人才、骨干人才、领军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建成“塞上名家”工作室8个,通过“师带徒”模式,49名青年骨干人才进入工作室培养。同时,评选出“中卫市技能大师”15名,培育中卫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此外,中卫市还利用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力量,实施名师名医培育项目,培育市级名师工作室20个、后备名师50名,培育重点医学学科人才30名、名老中医传承人40名。
政校双向奔赴,是实现产学研精准对接的关键一步。中卫市积极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联合办学。中卫工业园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开设硕士研修班,定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130余名。市人社局会同市职业技术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为企业免费开展高级技工培训,近500名企业员工报名参训。中卫工业园区还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帮助企业解决用工不足的难题。
做好服务 营造近悦远来生态
留人重在留心。一年来,中卫市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高度重视人才需求,切实帮助解决“关键小事”,让“千里马”于斯为盛,尽情驰骋。
——强化政治引领,调整市委和政府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名单,直接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32名,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慰问优秀人才280余人次,定期开展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全市各级党组织常态化举办“读思享·阅知行”青年干部人才读书会580余期,感召青年人才砥砺家国情怀、矢志奋斗奉献。
——保障全职引进全日制博士硕士安家补贴、“智创未(卫)来”人才培养经费、“塞上名家”工作室建设经费共227万元;积极争取自治区人才专项资金510.9万元,市级层面支持特色人才项目17个,补助资金255万元;组织推荐中卫市第三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选35名,为7386名技能人才审核发放评价补贴195.15万元,倾力推动人才激励政策落实。
——制定《中卫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试行)》《中卫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指南(试行)》,明确9类24项服务优待事项,为全市高层次人才提供“菜单式”暖心服务。
——推进“塞上江南人才温馨服务工作站”建设,设立灵活就业人员职称评审代理窗口,提供人才项目申报、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940余人次。广泛开展人才政策“六进”活动,依托各类培训班专题解读人才政策,覆盖干部人才1100余人,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带政策下基层宣讲80余场次。
“组团式”帮扶医疗专家开展手术技术指导。
“从国外留学回来后,我就回到了咱们中卫大数据产业公司任职,目前已经是第二年了。回来后就一直享受着政府的人才补贴。”宁夏西云算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张舒雅直言,政府对人才的关照,让她们感到非常暖心。
……
一年来,中卫市以强大的“人才磁场”源源不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来,吸引各路专家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开创了聚才引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锚定人才强市目标,中卫市将持续加强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全方位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把引贤纳才之门打得更开,把人才发展土壤培植得更厚,让各路英才在中卫大地逐梦驰骋、尽情作为,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中卫篇章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作者:全媒体记者 张秀 吴进
▌审核:范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