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以色列政府发布声明,确认以色列安全内阁已批准和黎巴嫩政府达成的停火协议,拜登对停火协议发表讲话,宣布协议将于11月27日凌晨4时生效,并强调停火协议是塔尼亚胡和米卡提共同签署,在未来60天内,以军将从黎巴嫩南部撤离,黎巴嫩政府军将部署至少5000人进入南部地区,接管控制。
拜登在讲话中指出,如果黎巴嫩真主党继续向以色列发射导弹或火箭弹,依照国际法,以色列有权进行自卫反击,确保国土安全,虽然停火协议的签署让黎以冲突暂时画上了句号,但未来局势怎样,还说不好。
在整个黎以冲突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长时间处于空袭下,而以色列有铁穹防空系统,可以有效拦截真主党的火箭弹,但黎巴嫩方面却完全没有防空能力,平民只能在轰炸中承受巨大伤害,截止目前,已造成黎巴嫩3823人死亡,15859人受伤。
除人员伤亡外,据以军方透露,以色列缴获7万多件武器弹药,摧毁各种军事设施、弹道导弹及火箭弹库,特别是真主党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层,已被以色列针对性地进行清除,指挥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以色列在短短几个月内摧毁了黎巴嫩真主党约80%的导弹和火箭弹库,还炸毁了多个储存资金的大型金库,封锁了数亿美元的资产。
在战争的重压下,黎巴嫩经济几乎崩溃,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三分之一的黎巴嫩人口沦为难民,经济损失更是高达50亿美元,对黎巴嫩政府来说,急需找到稳定局势、恢复经济的途径,和以色列停火协议的签署,为黎巴嫩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特别是在黎南地区,政府军将有机会重新获得控制权。
不是黎巴嫩不支持伊朗,是现实问题摆在面前,战争可以带来暂时的胜利和战略意义,但长期的和平跟经济复苏才是国家和人民的最终目标,黎巴嫩急需的是恢复和平,重建经济,不是继续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中。
但以色列决定接受停火协议的背后,也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因为美国正在和土耳其、卡塔尔和埃及等大国合作,推动加沙地区的停火,在应对伊朗威胁的同时,重塑中东的安全局势,借此机会让以军得到休整,补充武器装备,用停火切断敌方战线,孤立哈马斯在加沙的影响力。
美国还在跟沙特、阿联酋等国加强军事合作,促使中东地区的逊尼派国家和以色列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一转变,意味着美国希望用一个新的地区联盟,形成一个对抗伊朗及什叶派盟友的统一战线,库里拉作为美国中央司令部的指挥官,近来访问阿联酋、沙特、卡塔尔、巴林和约旦等国家,进行军方对话。
所以以色列就算弄出寻呼机事件,就算黎巴嫩发动最近两个月发动这么多无人机和导弹,美国就是不下场援助,一旦美国下场援助,俄乌跟亚太的武器就要运往中东,这根本不属于美国的战略目标,建立一个新的抵抗阵线,来应对中东复杂的局势,才是大国之间的博弈,这也是美国愿意让黎以停战的原因。
因为美国接下来要把注意力放在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重要航道的控制上,红海是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重要水道,是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运输通道之一,自从也门胡塞武装成功控制了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的战略位置后,欧美的货轮航行受到了严重威胁。
对欧洲而言,那些依赖中东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国家,红海航道的封锁或控制意味着必须绕行非洲大陆的好望角,这将大幅提高运输成本,额外的航运费用,直接推高了欧洲的能源价格和商品成本,加剧了通货膨胀,甚至是进一步拖累经济复苏。
对美国来讲,这一航道是向亚洲市场输送能源和原材料,同时也为欧洲的工业供应链提供保障,一旦这一航道失控或面临威胁,欧美不得不考虑对也门胡塞武装采取更直接的军事手段或战略布局。
美国可能会联合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地区盟友,甚至寻求欧洲和亚洲大国的支持,形成一个多国反抗胡塞武装的联合阵线,切断胡塞武装的供应线,从而重新控制红海航道,恢复全球航运的自由通行,毕竟欧美是以自由贸易和全球化为核心的经济体,任何能打乱全球供应链、提高成本的因素,都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