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游洛阳桥

民生   2024-11-17 00:01   河南  

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白岩松
早就听说过天下闻名的泉州洛阳桥。却一直没有机会目睹她的芳容,留恋她的风采。
恰逢9月25-27日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民间谱谍文化交流大会”在福建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召开,我作为参会嘉宾有幸到泉州。
人们常说,“到泉州,不去开元寺,不看东、西塔;不到洛阳桥,等于没来泉州!”开元寺,东西塔,洛阳桥成为泉州人民的“精神坐标”。此三处景点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身为洛阳人对泉州洛阳桥向往已久。千里迢迢,不顾旅途劳累,在泉州酒店安顿好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卡洛阳桥。

在繁华的闹市区,千年西街的“钟楼”公交站坐车,前往洛江区洛阳镇的洛阳桥。行车中,我陷入有关洛阳桥的思绪中。我到过两座洛阳桥,在我们洛阳市区有洛阳桥,它横跨洛河上,是连接洛南、洛北的重要交通桥梁,车流涌动,来往穿梭,日夜繁忙。
另一座是江苏常州洛阳镇的洛阳桥,而且还建在洛阳河上;在这远离中原数千里之遥的闽南,也有以我们洛阳命名的桥梁。想着这一刻就要看到心心惦念的洛阳桥了。心头激动不已。顿时让我满血淌动,满眼光亮,满脸惊喜……
大约四十分钟车程,“洛阳镇到了”随着公交车上的播报,我们下了车。步行不到五分钟,横跨洛阳江上的洛阳桥咉入眼帘:长桥卧波,好壮观!好震撼!
前来游览的人真多!有来自内地陕西省西安、宝鸡的的、甘肃兰州的、山西运城的,河南郑州、商丘、信阳的;河北保定的;湖南,广西、广东的游客也不少;也有很多来自台湾的同胞。

我从桥北往桥南漫步游览,踏上古老的洛阳石桥,备感她的沧桑,桥头东西两侧各有一尊护桥石将军把守,手持利剑,表情严肃,形态威武。
往南约50多米桥东侧有一广场,建有“海内第一桥”展览馆,里面有洛阳桥建造史料、碑刻拓片及历代文人雅士讴歌洛阳桥的诗篇。其中,南宋诗人王十朋的诗;“北望中原万里遥,南来喜见洛阳桥。人行跨海金鳌背,亭压空江玉虹腰……”最为著名。
走出展览馆,古榕树下,立有历代对古桥修缮,碑刻十数通。来自天南地北的游人熙熙攘攘,来往畅游于古桥上。在祭祀海神通远王的昭惠庙前,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前来祭拜。在昭惠庙前,有一对女士,身着旗袍,头戴簪花,阿娜多姿,美丽绽放。

闽南女子簪花由来已久,尤其是蟳埔(泉州市丰泽区一古镇的地名)女簪花,中外闻名。她们坚信“今生带花,来世漂亮”意念。成为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下也影响着前来旅游的人们。女子们俏装打扮时,头饰簪花,畅游于人群里,鲜艳亮丽,风韵尤雅,楚楚动人,为景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时,一对夫妇从我身边经过,我便和他们搭讪开来,他们来自台湾宜兰,先生名叫詹勲鸿,台湾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大埔。是台湾宜兰客属总会理事长。他们夫妇也是来参加“谱谍文化交流大会”的。都是来参会的!显得格外亲切,双手紧握,异常兴奋。我们聊了好久。最后,詹先生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洛阳人,游览洛阳桥,显示了你深深地洛阳情怀!
漫步洛阳古桥,不得不惊叹古代工匠精湛的造桥技艺,桥面上每块条石,长近二十米,,寛80多公分,后,厚35-40公分,并排七块,平稳地压在桥墩上,每块石条十多吨,在当时没有大型起重设备情况下,将如此重量庞大的石条放置桥墩之上,其难度可想而知。在每块条的缝隙之间,每隔3-4米,用长60公分,宽20公分的铁块将两块石条榫卯起来,铁石相扣,牢固紧密,使桥梁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
桥中间两侧雕刻有“月光菩萨”的石雕,装严疑重,栩栩如生,与古桥一同见证了泉州宋元海上贸易的辉煌盛况。两边的栏杆,雕刻精湛,让人赏心悦目。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数亿万计行人的踩踏,桥面光滑无比,让人备感历史的沧桑。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祖籍泉州永春县)曾有诗作;“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桥南建有蔡襄祠,蔡襄文化广场。立有高大的理石塑像,蔡公目视洛阳江,目光睿智,视野深远。若有所思,栩栩如生。吸引着游人前来瞻仰膜拜……

一场游览下来,有些疲惫,便在广场一偶的石凳上休憩。看看江面上饱经风霜的洛阳桥,历经千年沧桑,依然涛声依旧,古代东方第一大港的风韵犹存。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早期河洛人由中原迁居闽南,把先进的河洛文化传播于此。并和闽越文化融合发展,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以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为主体的闽南文化,并把它提升到新的高度。
闽南人为了表达对中原故土的眷恋和思念,把河洛文化的符号,刻写进闽南大地的名物里。洛阳桥、洛阳村、洛阳江、洛阳街、洛阳站、永宁镇、永宁卫、晋江、万安桥……河洛文化孕育了闽南文化;闽南文化反哺着河洛文化。洛阳桥就是其表征。彰显了闽南人精湛、高超的造桥文化技术。体现了河洛文化的拓展性、渗透性,包容性。
洛阳桥始建于1053年,经过众多工匠数年努力,至1059年泉州太守蔡襄终成其事。造桥时首创的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是古代大型石桥建造的工程杰作,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
洛阳桥现存桥长730多米,寛4.5米,有桥墩45座桥南、北保存有4尊11世纪修桥时所立的护桥石将军,7座石塔以及历代修桥碑记。
洛阳桥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在泉州水陆运输史上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也为之后的“天下无桥长此桥”安平桥(在晋江)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指导,是宋元时期泉州海洋交通设施发达,海洋贸易活动的历史见证。

张振杰作品集锦

塔下行记

祖地闽南客家情

简说客家人与闽南人

悄然“变身”的张氏宗祠

洛宁乡间文物的守望者

客家英雄气 凛然天地间

地名,凝聚着我们的乡情

独特的客家姓氏——张廖氏

闽营人迁居中原的历史由来

同宗共祖血脉连 两岸三地一家亲

客家英雄谱,客家英雄——张万礼

洛河、洛神——河洛人的精神守望

洛宁县赵村镇张营村张姓家族简史

从中原“三王”到福建“闽王”——从福建迁至洛宁屯田的王氏渊源
作者简介:张振杰,1968年生。赵村镇张营村人。1992年高中毕业。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热爱文学,爱写散文。先后在《中州统战》《三门峡报》《县域经济》《闽南日报》《新洛宁》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现在在江苏南京打工。


洛宁城事媒体平台:
大美永宁 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搜狐号、顶端新闻、360快资讯、都市头条号、网易号、企鹅号、抖音号、视频号等,矩阵多媒体平台。
业务:图文、视频广告拍摄、制作、发布。
广告合作:13937963275
邮箱:1041865128@qq.com

大美永宁
大美永宁(原洛宁城事),了解洛宁从大美永宁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