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荫:革命青春永不老,誓将余热暖神州| 留住抗美援朝老兵的声音43

时事   2024-12-01 09:00   福建  


抗美援朝老兵名片



侯荫

1930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共党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新建工程指挥部11师司令部参谋。

1952年11月入朝作战,参加了龟城、价川等地反绞杀战,反登陆作战,平壤大同江桥抢修等多项军事行动。荣立国际三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嘉奖数次。

抗美援朝老兵侯荫习惯随身携带一部收音机,上面收录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每当想念战友时,他就会播放这首歌曲,跟着唱起来。虽已年过九旬,但侯荫的声音依然洪亮、动作依然有力,透露着当年抗美援朝时视死如归、抗击敌军的英雄气概。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1952年11月侯荫出征朝鲜战场的前一天,文工团为他们壮行时表演的曲目。激昂的旋律每每让侯荫的思绪穿越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侯荫拿着收音机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前往朝鲜战场前,侯荫给老家的父母捎去了一份家书,诉说了自己的决心。

虽然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是前线战况的激烈程度还是让侯荫触目惊心。他和战友们从安东经鸭绿江大桥前往朝鲜的三所里和大部队汇合时,目睹了我军战士英勇守护鸭绿江大桥,击败来袭敌机的全过程,侯荫和战友们都燃起了斗志。

侯荫在军校当学员时留影

侯荫和战友赶往大部队的途中,感受到了朝鲜百姓对志愿军的关爱。到了球场郡(地名),我们晚上要休息,边站的同志讲,今天晚上有敌机来, 那我们不能住边站。村长带我们到了崔大娘的家。”

当晚,敌机果真来袭,好在侯荫和战友们提前躲到了附近农户的家里,躲过了一劫。

冬季的朝鲜,气温在零下二三十度,御寒的物资和充饥的食物本就不充沛,朝鲜人民的举动让侯荫感到无比温暖。晚上很冷啊,老大娘把她的被子给我们盖,她跟她小孙女靠在墙壁,结果一醒,我非常感动啊,赶快把被子还她啊,给她敬礼啊。哎,跟自己妈妈一样。”

侯荫换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戎装

第二天,侯荫和战友们的吉普车被困在坑坑洼洼的地里无法前行,虽然留守的农户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但是他们都挺身而出,合力帮助志愿军将吉普车推了出来。

侯荫和战友们身上都带着一本学习朝鲜语的中朝会话手册,他们对照手册,通过不太标准的朝鲜语,和朝鲜当地百姓交流,结下了深厚友谊。

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资料图片

战争是残酷的,危险时刻伴随。回到711部队后不久,侯荫被送回东北学习作战发电车的应用技术。期间,他的战友董克武负责将发电车运送到兄弟部队使用,不料在途中遭遇山洪牺牲了。

董克武牺牲的消息让侯荫很难过,他从东北赶赴朝鲜,接过了运送发电车的任务。他们用卡车牵引发电车,在翻越一座高山时,险些坠入悬崖。

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资料图片

侯荫和战友们顾不得身上还在流血,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想办法完成任务,以免贻误战机。侯荫徒步就近找到了一个哨所,联系救援部队到场协助将车辆拖离了险境。此时的侯荫和战友们又饿又累,却顾不上吃饭休整,立即拖着发电车向兄弟部队赶去,当晚将发电车送到了目的地。

朝鲜苏民里,王运光(左)任庆莲 (中)侯荫(右)

如今,再回顾这段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经历,侯荫不禁潸然泪下。

侯荫告诉记者,他不仅时常用抗美援朝的精神教诲自己的子女,还四处奔走,宣传红色精神,借此激励后辈铭记历史,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八闽第一声,省广第一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