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多年来,全国各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理念和思路,将“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转化为社会治理实践,调理社会关系,鼓励人们向上向善,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11月25日起,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安徽五省新闻广播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和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治理启示》,全景展示五省熔古铸今、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社会治理的智慧,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动案例。
导语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安徽省桐城市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文化内涵,探索推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开启基层治理新模式。
今天刊发系列报道《和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治理启示》第五篇《安徽“六尺巷工作法”开启基层治理新模式》。
今年五月,在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平日里相处友好的毛书霞和邻居程聪杰,因为要不要拆一道铁门而起了争执。六尺巷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金丽利了解到情况后,和工作人员一起,依靠“六尺巷六步调”工作法,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当事人面对面把事情弄明白,把道理说清楚,最终程聪杰主动拆除了那道矛盾铁门,两家握手言和。
“破损的东西就算了,大差不差就行了。让人三尺又何妨,我们邻居也是小家庭,双方都往一块站站,不也就过去了。”
“钱是小事,我作为生活在六尺巷这样一个社区的居民,有责任义务主动干脆地化解矛盾。”
六尺巷,一条长约百米、宽仅两米的小巷子,见证了300多年前一段你谦我让、以和为贵的佳话。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桐城借助六尺巷“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层治理理念,提炼出“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在实践中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
近日,安庆桐城市人民法院的法官赵文生正在办理一起房屋装修纠纷案件。在运用六尺巷调解法的前两步“听”和“辨”后, 赵文生很快掌握本案原委并找到调解突破口——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装修报价也是口头约定。
“需引入第三方进行鉴定,这样浪费时间和精力,并且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额外费用。所以我们劝原告方在主张的装修款金额方面作出适当的让步。”
经过法官的耐心劝导,最终原告同意在装修款金额上做出适当让步,这起纠纷也顺利得到化解。
“通过法庭这个调解,我们深受感动,达成了和解,把钱尽快地付给对方。”
谦让,谦虚,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基因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桐城市不断探索制度改革新路径,2021年开始,将“六尺巷”内涵精髓融入基层治理各领域,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实现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到有效开展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将大部分矛盾化解在源头、拦截在过程中。
桐城市委书记 章周中
“总书记指出,六尺巷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我们要把六尺巷这个典故蕴含的和谐礼让、亲人善邻的优秀文化传统,运用于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形成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