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老年人》杂志通讯员一年以来,我有幸参与过几次访谈,在面对面的简短交流中,得以窥见访谈对象的精神世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我成为通讯员后的第一次访谈。这次采访激励我决心在人生暮年也要拿起纸笔,记录所见所思。
恰逢世界读书日,宁乡市老干部(老年)大学特邀一位作家来讲座。当我们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讲座时,作家刘金甫先生坐着轮椅登上了讲台。刘先生一上台,先向观众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再开始了演讲:“我叫刘金甫,今年60岁……”与轮椅上瘦削的小老头形象截然不同,刘金甫先生的生平可谓百炼成钢,无愧为“当代宁乡的保尔柯察金”。
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大家纷纷购买他的书籍并请他签名。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走上前,等他签完名,然后递上我的通讯员证,“刘先生您好,我是《老年人》杂志的通讯员,刚听了您的报告非常感动。请问可以采访您吗?”“当然可以。”他接过我的通讯员证看了看,欣然回答。
我指着讲台上一摞摞散发着墨香的新书说:“请问这些小说都是您在轮椅上完成的吗?”
“没错!我受伤瘫痪不能外出打工挣钱,我才有时间写这么多小说呢!”他诙谐地说道。
“请谈谈您轮椅创作的经历好吗?”
他痛苦地回忆道:“2006年,我的脊柱神经受损,导致下肢瘫痪,当时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亲人不离不弃、同学朋友解囊相助、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才使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勇气。我原本就爱好文学,既然身体不合适走动,那我就用笔去看世界。”
“您行军礼,请问您原来是军人吗?”
提到“军人”二字,自豪感洋溢在刘先生脸上。他说:“1981年,我高中毕业后入伍,在海南三亚守备12师服役,期间担任连队文书,当过班长,还入了党,因爱好文学,在部队就开始业余写作,发表过诗歌、散文。”他拿着他的小说《绝地重生》说,“因为我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四年的军旅生涯让我一直念念不忘,平时我又喜欢研究抗战历史,所以我用了两年多时间,写出了这部长达30万字的剿匪抗日题材的得意之作。”
我接过小说,顿时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创作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你一定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吧?”
“是啊!我瘫痪后觉得,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振作起来。当时我脊椎夹着两块钢板,因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写作生了褥疮。在这艰难困苦时刻,是文字给我力量和慰藉。每当我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时,我就忘记了所有的病痛,甚至忘记了吃饭休息。继《绝地重生》后,我又写了续篇——《海岛军魂》和《激情垒起的村庄》《村官也风流》几部长篇,出版发行,畅销全国。”他自豪地说。
回忆起当时的文学创作之路,刘金甫先生表示那是一条无比艰辛之路。当时电脑普及,但凡投稿都得用电子文档,而他根本没接触过电脑。他当时生活都难以为继,从废品收购店要了一个键盘,先在键盘上练习五笔打字法,后在亲戚帮助下买了一台电脑,一步一步学习,后来创作出了共计150万字的多部长篇小说。之后,他被吸收为湖南省作协会员,圆了他多年的作家梦。不仅如此,刘金甫先生还擅长书法,曾在长沙举办过个人钢笔书法展。
他签名时手颤颤巍巍,讲话时口齿不清。我小心翼翼地问道:“您现在身体和生活怎么样?”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说:“正当我在文学的海洋里欢快畅游之际,病魔却一次又一次想我袭来。近20年的轮椅生活,褥疮经常发作、尿毒症晚期需透析,脑梗、胃出血,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吃饭,不能讲话,几乎成了哑巴。加之女婿的突然离世,留下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需抚养……但我绝不能被这些困难所压倒!”
“您是军人、又有残疾,按政策政府应该有补助吧?”
他笑着说道:“我写书得到了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策扶持、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让我一个残疾人也能创造价值,获得经济收入。对此,我已感激不尽。政府还给了我很多荣誉,所以我经常义务演讲以此来回报社会。我还创办了‘金甫文学艺术创作室’,努力写作,出版书籍,维持生计,我不想给国家增加额外负担 。”说着,他从文件袋里拿出了一大堆荣誉证书:“湖南省自强模范”“宁乡市优秀共产党员”“农民演讲赛冠军”“长沙市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他坚定地说:“写作让我重获新生,它是我活下去的强心剂,我要写出更多的好作品,另一部长篇《思变》正在创作中。我的写作宗旨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
编辑/李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