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陵大地上唱响丰收“渔歌”——记岳阳市老科技工作者杨振久

文摘   2024-11-28 23:31   湖南  

对于湖南人而言,湖鲜已是融入日常的餐桌美味。

但鲜有人知道,洞庭湖畔的渔业发展并非始终一帆风顺。

从改良鲫鲤杂交制种技术到河蟹综合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再到解决岳阳市鲈鱼“一苗难求”的老大难问题,有一个人用毕生心血,在巴陵大地上唱响了一曲代表丰收的“洞庭渔歌”。

他就是国家农委国家科委科技成果推广奖、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湖南省2016年度“老年科技精英”奖获得者杨振久。

1945年,杨振久出生于宁乡市朱石桥乡,于1968年从湛江水产学院淡水养殖专业(现广东海洋大学)毕业,1970年4月参加工作,1984年9月出国援外(埃及),1985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底退休。退休后,杨振久又进入岳阳市老科协,担任专家委员会讲师团成员。2024年9月10日3时05分,杨振久因病离世,享年79岁。

从风华正茂到年逾古稀,杨振久在基层服务35年,扎根“三农”,不断探索现代水产发展新技术,为湖南渔业增产、渔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用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写就了一段水域传奇。

让岳阳鱼苗遍布“三湘四水”

荷元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推广的一种优质鲤鱼品种,具有体高背厚、肉肥味美、性情温和、生长快、病害少等优点。

为了实现湖南省20世纪末水产翻两番的重要目标,时任岳阳地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技术专干的杨振久于1980年带领团队接下了原国家水产总局下达的荷元鲤制种推广任务,开启了对荷元鲤在岳阳生长、繁殖以及杂交优势的研究。

1981年,团队总结出“人工催情、干法授精、黄泥浆脱粘和孵化槽孵化”的杂交制种技术,做到了当年推广,当年见效。

为此,团队于1982年获国家农委、国家科委的科技推广奖。截至1985年,研究所累计制种3250万尾,推广面积34万亩,增产优质鱼2550吨,于当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6年,由于工作成效突出,已是研究所所长的杨振久与同事们又承担起了在荷元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的三杂交鲤的制种推广任务。

“抓杂交鲤推广,十年如一日。”正如在杨振久1989年发表的岳阳市水产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回顾文章里所写,制种推广工作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为了观测数据、改良品种,杨振久带着团队日夜坚守,从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到数据分析、精确实验,四年里累计制种4610万尾,获得全市1989年科技进步奖。岳阳市水产研究所也因此成为全省最大的杂交鲤制种基地,苗种走遍三湘四水。

用良种河蟹成就一方产业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河蟹的鲜美在古人诗中早有无数记载,而雅称“鱼米之乡”的湖南正是发展河蟹养殖产业的好地方。

198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拟定在岳阳建立河蟹繁殖基地,还是研究所技术专干的杨振久带领团队承担了河蟹育苗研究任务。1983年,项目小试成功,不仅完成了河蟹育苗30万只,还填补了当时湖南省水产科学技术中的一项空白。

在随后的七年时间里,杨振久团队共育出蟹苗3326万只,累计放养24万亩,同时实现每立方水体便能产苗2.08万只。1985年,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岳阳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0年,岳阳市水产研究所紧接着又承担了“八五”重点科技项目“提高河蟹人工育苗孵化率和河蟹放养技术”。为了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研究效率,杨振久带领团队成立了“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试验生产中几个突出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在当年就基本解决了几个突出问题,实现了河蟹苗1200万只的突破,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年,杨振久参与的湖南省科委重点科研项目“河蟹人工半咸水育苗中幼体饵料、病害和育苗用水循环利用的研究”试验项目还获得了岳阳市1990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杨教授十分务实,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在杨振久生前的同事口中,他一生勤勉。基于多年水产行业的工作基础与实践经验,杨振久于1995年整理出版了《河蟹实用养殖技术》,以极强的技术实用性收获行业内一致好评,成为了全国河蟹养殖户勤劳致富的好帮手。次年,杨振久主持的“河蟹综合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荣获湖南省农业丰收计划项目一等奖。

让鲈鱼进入寻常百姓家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鲈鱼是中国四大淡水鱼之一,但“鲈鱼苗从何而来”却是湖南洞庭湖区养殖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2000年,岳阳开始养殖大口黑鲈。但由于鱼苗主要来自沿海等地,运输条件苛刻,始终难以实现大面积量产。尽管后来改为购买鲈鱼受精卵片到本地孵化,鲈鱼养殖行业仍存在鱼苗成活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鲈鱼苗“一苗难求”的问题,岳阳市老科协农业农村分会组织“银发人才”专家对接服务君山区农业生产项目,退休多年的杨振久也因此接触到鲈鱼苗领域的相关难题。

于是,自2016年起,年过70岁的杨振久再次回到科研一线。

每到鲈鱼繁殖季,杨振久便与团队一起蹲点华容田家湖、君山东北湖和钱粮湖镇刘迪庆养殖示范场等基地,开始了研究开发大口黑鲈本地繁殖育苗。

八年奋斗,他们成功破解了工厂化、规模化育苗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为大面积养殖鲈鱼提供了充足的种苗供应,鲈鱼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

与此同时,杨振久还奔走于君山区各地养殖户家和鲈鱼孵化工厂,与渔民、企业家面对面交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大家如何养好鱼、育好苗。在他的指导下,君山钱粮湖一举实现鲈鱼水花苗供应1.5亿尾,有效缓解了鲈鱼苗之困。钱粮湖镇鲈鱼养殖面积也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发展到6500多亩,辐射全区9500多亩,三年内渔民累计创收3亿多元,真正实现了渔业致富。

有了成功的养殖经验,余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复制和扩张。据了解,2021年,全市养殖鲈鱼面积已达42000余亩,销售商品鱼32000余吨,产值近10亿元,杨振久也因此被中国老科协授予“技术推广与科学普及”奖。据了解,按照杨振久领衔团队研发的种苗繁育模式,目前岳阳境内繁育场已经发展到10多个,年繁殖鲈鱼苗14.5亿尾,解决了一度令养殖户十分头痛的种源短板,鲈鱼养殖从此进入快车道。

悠悠沃土,培养出代代吃苦耐劳的农科人。杨振久自毕业后参加工作,共在岗33年,退休后又工作了近20年。在将近半个世纪的科技工作中,杨振久履行着身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以科研基地为家,用双手为农民朋友送去高产丰收的鱼苗,用双脚踏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新路径。他见证着岳阳水产事业的发展与蜕变,也用自己的半生心血反哺着新一代建设水产事业的后来者们,用一生诠释出一位老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一名老科技工作者心系大众的可贵品格。

来源:岳阳日报


老年人杂志
《老年人》是中共湖南省委老干部局主管、湖南省老干部大学主办,以离退休干部、退休职工及城乡社会老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刊物。办刊三十多年来,获评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