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今天一起来和“小绵羊”看绵阳教育的成绩↓↓↓
加大投入、优化布局
建好学生家门口的学校
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中学,2018年11月开建,2021年8月竣工并验收合格交付使用,该校的投入使用,彻底解决新县城学位紧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善的学习场所
2018年至2023年,绵阳城市化率提高至54.29%,城市常住人口增加6.5万人。绵阳根据城乡发展节奏、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化流动趋势,科学测算就学需求,持续优化教育资源,探索健全更加普惠、可及、便捷的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在教育投入保障上,绵阳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2023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超过80亿元,比2018年增加46.33%。连续3年将幼儿园、中小学学位扩容作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在主城区、中心镇、人口净流入地等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209所、增加学位9.3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86.12%,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比例提高至92.1%,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覆盖面率提升至70.51%。
在学校布局调整上,制定《绵阳市县市区(园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按照“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就近、小学高段相对集中、中心小学进镇和初中进中心集镇、高中进县城”原则,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截至当前,绵阳调整学校257所(义务教育学校174所、幼儿园82所,高中阶段学校1所)。
深化改革、提升质量
办好学生家门口的好学校
南山中学师生在学校物理数字实验室上实验课
绵阳市坚持以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为基本方向,通过实施优秀教师轮岗、优秀校长培育“双计划”和优质学校领办、优质资源共享“双工程”等系列改革举措,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城乡教育质量同步提升。
交流轮岗“升级”,激活教师队伍“新动能”。深入推进优秀教师交流、优秀校长培育,推动优秀师资学区内、县域内和跨片区“大循环”,将县域内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不少于应交流轮岗教师10%的比例要求提高到15%。同时,不断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优秀校级领导选派到优质学校担任校级领导,选派优质学校优秀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担任校级领导。截至当前,累计交流轮岗优秀教师7000余人次,“双向交流”优秀校长100余名,新培育提拔校长400余名。
名师名校长“领衔”,培养基础教育“大先生”。以培育“卓越校长”、建设“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抓手,构建“一带一、一带多”梯队人才培养机制,成功创建国家级“名校长”工作室2个,省级中小学“名校长”“卓越校长”工作室35个,入选全国首批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2人。积极创新校地合作培养模式,选择绵阳师范学院承担教师职前培养工作,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批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大先生”。
优质资源“共享”,满足群众“上好学”需要。大力推进优质教育扩充,通过对口帮扶、协作共建、大学区治理等方式,努力实现群众出门就有好学上的目标。截至目前,绵阳已建成优质发展共同体(办学集团)64个,覆盖学校409所,形成79所优质学校领办330所薄弱学校的以强带弱、区域协同发展的学区架构。同时,建成主播学校27所、专递课堂接收学校101所,以直播、点播、互动教学等形式开展教学教研,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实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全覆盖,惠及师生5万余名。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让每一名学生拥有出彩人生
2018年以来,绵阳中学国防人才培养工作稳步推进,培养质量逐步提升。2018年首届航空班27人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为飞行学员,2024年空飞学员录取近40人,西南第一,“双学籍”录取人数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图为2024年空飞行学员录取通知书颁发仪式。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融媒体中心
来源|绵阳市教体局
制作|融媒体中心
初审|杨智雯
复审|刘晨晨
终审|文泽浩
投稿邮箱|myptr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