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独立裁员追踪机构Layoffs.fyi的数据,截至2024年11月4日,全球约490家科技公司公布了裁员情况,累计裁员人数达到 143,142 人。
此次裁员潮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互联网、电子通信、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反映出科技行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裁员数据主要来源于媒体的公开报道以及公司官方网站。
尽管今年并非科技公司裁员最多的一年,但许多科技巨头的裁员幅度相对较大。例如,英特尔在8月份的裁员人数位居近三年来所有科技公司的首位,而特斯拉在4月份裁员了14,000名员工,排名第二。
此次裁员潮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下行、业绩压力、需求不足以及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等。许多科技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这迫使其进行战略转型。此外,技术的快速迭代,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推动了部分岗位的淘汰和机器换人的现象。
而在科技行业裁员风波未平之际,家电领域也传出重磅消息。近日,网传家电巨头海信集团将裁员3万人,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不过,海信集团迅速发布声明进行辟谣,称该消息为不实猜测。
网传海信裁员 3 万人引发轩然大波
近期,网络上流传着海信集团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声称员工数量将从十一万人减少至八万人,裁员比例可能在 20%-30% 之间,甚至有传闻称裁员名单将分年前和年后两波公布。这些消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和关注。
一些自称海信员工的人士在网络上发布相关信息,使得该传闻愈发逼真。其中,有认证为海信家电员工的网友表示 “一半一半,下周会出名单,整体 30%,分年前和年后两波”,还有校招员工称自己已收到裁员通知,主要针对应届和社招新人。
然而,当媒体向海信旗下员工求证时,他们大多表示只是有所耳闻,具体计划与比例并不清楚。一位在职员工则认为网上消息过于夸张,但也承认今年订单比往年少。
与此同时,媒体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海信家电和海信视像董秘,海信家电工作人员回复称“应该不会,具体还没有确定,投资者需要自行研判,至于详细情况不方便透露。而且,上述消息也不确切”,海信视像工作人员则表示“还没接到相关通知”。
海信紧急辟谣,并表示:正常调整机制
面对愈演愈烈的裁员传闻,12月10日,海信集团品牌部通过海信官博发布声明,明确表示目前网络流传的关于海信裁员的相关数据信息均为不实猜测。海信强调,对一些媒体和自媒体通过刻意夸张裁员数量和比例“博流量” 的恶劣行为,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相关责任。
海信在声明中解释,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公司通过考评机制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每年年末会根据企业业绩和个人绩效进行组织和员工的适度调整,对公司中高层和普通员工一视同仁,各层级有进有出。并且,海信透露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不断扩展就业渠道,已经招聘了700 名以上的 2025 届大学毕业生。
事实上,这并非海信首次面临裁员传闻。早在2020年,网络上就曾流传海信将裁员1万人的消息,彼时海信集团品牌部也曾出面回应,否认了裁员规模,但表示受全球疫情影响,采取了高管带头降薪、末位淘汰等措施来应对经营挑战,激发员工斗志,提高系统效率,稳住业绩。
海信集团当前发展现状与挑战
海信集团发展历程堪称传奇。其前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成立的青岛无线电二厂,从生产半导体收音机起步,逐步进入电视产业。1979 年组建青岛电视机总厂,1984 年引进先进彩电生产线推出第一代彩色电视机。此后,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如 1997 年并购电视机厂、1997 年海信电器上市、2005 年收购科龙、2015 年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2017 年收购东芝电视、2018 年并购其他品牌、2021 年收购日本三电等,成长为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和五家上市公司(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乾照光电和科林电气)的全球家电巨头,业务涵盖多媒体、家电、IT 智能信息系统和现代地产等领域。
然而,海信在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在业务方面,海信视像和海信家电这两大 “王牌” 业务面临增长压力。海信视像主要从事显示及相关产业链业务,2023 年全年营收 536 亿元,但前三季度营收增速放缓,同比仅增长 3.63%,远低于上年同期 20.65% 的增速,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两成,达 13.1 亿元。这主要受宏观经济、居民生活习惯和电视技术迭代等因素影响,国内电视市场饱和,百户保有量自 2017 年见顶后持续萎缩。虽通过赞助体育赛事等策略,海外业务占比稳定在 50% 左右,缓解了部分盈利压力,但仍面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和竞争对手压力,需不断提升业绩。
海信家电主营业务广泛,2023 年营收 856 亿元,但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放缓,同比增长 8.75%,不及 2020 - 2023 年同期水平,2021 年前三季度增速曾高达 43.6%。归母净利润前三季度达 27.93 亿元,增速 15.13%,远低于上年同期 126.76%。第三季度单季度业绩同比下滑,营收微降 0.08% 至 219.37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16.29% 至 7.77 亿元。在国内白电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增长率个位数的情况下,虽努力拓展海内外市场,但面对强劲竞争对手,仍需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在家电行业竞争格局中,海信面临激烈竞争。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等行业巨头相比,海信营收规模优势不明显。2023 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营收分别为 3189.75 亿元、2029.71 亿元、1467.22 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6.99 亿元、151.54 亿元、219.61 亿元,远超海信视像和海信家电。这意味着海信需在多方面努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保持领先或提升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海信家电换帅引起高度关注。代慧忠因达到退职年龄并结合个人意愿,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接任的是公司前财务负责人高玉玲。高玉玲自 2007 年加入海信,拥有丰富财务管理经验,在海信集团旗下多公司任职,还在海外并购交易中发挥关键作用。她的上任,让外界对海信未来在并购整合、提升企业效益等方面充满期待。
为应对挑战,海信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一方面主动创新升级,通过组织职能优化和产业板块差异化管理,鼓励内部创业,推动各板块自主发展壮大;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针对不同市场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另一方面开展组织变革与干部竞聘上岗,激发组织活力和员工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同时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从积极招聘大学毕业生可见一斑。
尽管海信辟谣了裁员传闻,但在当前复杂市场环境下确实面临诸多挑战。未来,海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突破困境,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本文为《厨电新观察》原创文,转载需授权。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点击上方二维码关注《厨电新观察》,洞察行业趋势
▲ 点击上方添加官方客服微信,可爆料或洽谈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