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家校社“教联体”建设,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育人责任和相互协同机制,增强协同育人共识,提升协同育人实效,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制度体系设计
深圳市南山区于2022年6月出台《南山区中小幼一体化家庭教育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该区相继成立家庭教育促进中心,启动“1+6”系列工程,其中,“1”即家庭教育促进中心,“6”分别指一个平台、一套课程、一套机制、一支队伍、一个系统、一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重庆沙坪坝区建立由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协同共育工作机制,形成组织管理、指导服务、队伍培养、评价引领、研究突破“五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校家社”机制、保障、环境、特色建设。
开发协同育人资源
福建省通过加强市、县两级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开展学生身心健康提升活动。推动各地与属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积极构建“政、校、企、研、医、家”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关爱网络。
浙江省平湖市教育部门与市妇联合作,在全省率先试点“家庭教育共育体”,以1个社区链接周边3个学校和6个单位的“1+3+6”形式,辐射全市114个村社区,结成区域化家庭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体。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成都市青羊区家校社“教联体”集结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专家,打造出一支“跨界专家团队”。目前,已有超过110位家庭教育专家活跃在青羊区的各个角落。2000余名家庭教育指导师遍布学校和社区,确保每个学校拥有10-20名有资质的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师,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 | 杜彬彬 牛迪
责编 | 元小欣
审核 | 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