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美刊】霁月风光,不萦于怀

文摘   2024-09-23 05:18   黑龙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


小的迷惑会让人迷失方向,大的迷惑会让人改变本性。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思想上,迷惑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迷惑的大小和影响是不同的。小的迷惑可能只是让人在某个问题上迷失方向,而大的迷惑则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本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迷惑和困惑。这些迷惑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也可能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矛盾。面对这些迷惑,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和理智,避免被它们所左右。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明朝方孝孺


《说文解字》记载: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其本义是双手持戈,以警戒意外的发生,后来引申为戒备、戒惧、戒慎、戒律、戒条等。《中庸》里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中有戒是极为重要的道德标准,也是非常实用的修养功夫,关于戒惧之道的论述广泛见于各类经典书籍,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对中华人文性格的塑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统文化蕴育和涵养了之德。


《中庸》中说: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唐代李翱《答侯高第二书》中说:君子正己而须之尔,虽圣人不能取其容焉。儒家提出要正己,为正己克己复礼,而天下归仁焉,也就是所谓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们不会盲目追求短期的快乐或利益,而是会考虑到长远的影响和后果,做出更加负责任和合理的选择。心中有戒、行有所止,律己、慎言、慎行,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做人!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真正的智者和有才能的人,不会随意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是像珍藏宝物一样,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深藏起来。他们不急于表现自己,而是耐心等待,寻找最佳的时机来发挥自己的能力。《周易》中的这句话,体现了一种深思熟虑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机遇,但并不是所有的时机都适合我们去施展才华。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等待,学会观察,直到那个最适合我们发挥的时机出现。



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四回


世上事有成功也有失败,不可能事事成功;为人有兴旺的时候,也会有衰败的时候。在世间万事中,有成功就必然伴随着失败;对于人来说,有兴旺发达的时刻,也必然会有衰败低落的时期。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应该为成功而努力,但也要有接受失败的准备。


世上的事情有成功就一定有失败,人有兴旺就一定有衰落。指事有成败,人有兴衰,这是自然规律。个人的境遇和状态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起伏,在顺境时,保持谦逊和清醒,不断积累和提升;在逆境时,保持坚韧和乐观,勇敢面对和克服困难。成功时不骄傲自满,失败时不气馁放弃;兴旺时不忘初心,衰败时不失志气。要以一种平和、成熟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清静经》


如果能够常常排除私欲,内心自然就会平静;澄清心灵,精神自然就会清明。在道教修行中,认为人的欲望是扰乱内心平静和精神清明的主要因素,通过遣其欲即克制和排除私欲,可以使心灵恢复其本有的宁静与清明。

人们常常被各种欲望所困扰,这些欲望包括对物质的追求、对名利的渴望等。这些外在的欲望很容易扰乱我们的内心,使我们变得焦虑和浮躁。然而,这句话提醒我们,通过内省和自我克制,我们可以逐渐减少这些欲望对我们心灵的影响。当心灵平静下来,我们的思维会更加清晰,判断会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霁月风光,不萦于怀。

——出自宋陈亮《谢罗尚书启》


意思是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对于一些事情事物并不牵挂于心上,形容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这句内话非常有道理容,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霁月,指的是雨过天晴后格外明朗的月亮,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色或事物。不萦于怀,则是说不要让这些外在的事物长久地牵绊自己的内心。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但同时也要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我们不应让外界的事物完全主宰我们的情绪和心态,而应保持内心的独立和自由。"不萦于怀",是一种成熟的智慧,它要求我们在生活的风浪中,保持一份从容。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对于一些事情事物并不牵挂于心上,形容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



诗词美刊
唯美诗情画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