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博,看古代防伪高科技的五色圣旨

时事   2025-01-23 14:28   北京  

1月22日,“锦绣江南——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巅峰创造”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展览通过“织神机妙算”“绣•巧夺天工”“染•五色斑斓”三个主要单元呈现江南地区中华纺织工艺七千年文脉薪火相传的创新史。

步入南京博物院特展馆8号展厅,一幅明隆庆元年的《织锦诰命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近细看,楷书字体端方,卷底饰有仙鹤祥云等纹样,这种用五色丝线一体织成的圣旨,因其技艺高超,难以伪造,还可达到技术防伪的目的。

 “展览主要选取了宋代以来具有创造性的江南地区的精美纺织文物和非遗展品进行展示,从七千年前的纺织工具,到江南地区织绣技艺走向中国乃至世界巅峰的宋、元、明、清、近现代至新时代均有体现。”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张茹介绍,这是国内织绣展中属于为数极少的展品时间线较完整的展览,众多展品为首次向公众展出。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翠装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诗人吴梅村眼中的云锦。

(云锦《真金孔雀羽团龙》)

在展厅里有一架大花楼木质提花机,两名织工正相互配合进行织造,观众可实地观看“寸锦寸金”的云锦如何织造。挑花结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纺织工艺,它把具象织物的纹样、色彩等艺术语言转变成抽象的二进制数学程序语言,将预织造的纹样、色彩和织造过程进行“编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程序控制系统。

为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云锦织机装造顺序和织造“程序”的花本如何指挥云锦织造,展览特别制作了云锦织机织造知识图谱3D动画视频,与上海博物馆提供的缂丝织机复原3D视频,共同呈现丝织技艺巅峰的“通经断纬”的特殊工艺。

展厅中有一幅尺寸不大的肖像作品《刺绣女优倍克像》,人物的神情栩栩如生,丝绸衣裙的质感自然精致,这幅是沈寿历时三年呕心沥血才完成的作品。

(沈寿刺绣女优倍克像)

1920年,作品在美国纽约展出时备受关注,倍克本人欲以重金购买此作留念。张謇以“此乃国宝,只展不卖”为由婉拒。

绣谱是对刺绣技艺的工具、针法及艺术审美规律做出的总结。由沈寿口述、张謇整理的《雪宧绣谱》被誉为“中国刺绣工艺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的教科书”。沈寿将西洋摄影和美术题材融入传统苏绣技法,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刺绣工艺美术教育。

展品中有一幅尺幅宏大、工艺精湛的挂毯《宴会》,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赠送给乾隆皇帝的一批挂毯中的一件。“中国题材”系列挂毯是根据艺术大师弗朗索瓦·布歇1742年创作的中国风情风俗画设计,以“通经断纬”的方法织造,在当时深受教会、宫廷、贵族和富商的青睐。

(路易十五“中国题材”法国宫廷挂毯《宴会》)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中国的织绣工艺和优秀作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同时西方的艺术形式和题材也丰富了中国织绣技艺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技法。中西方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为打造织绣非遗年轻态,本次展览将分批次以静态与活态相结合的方式展示15部热播影视剧近40套珍藏版服饰,均为演员拍摄用原件,九成以上为首次公开展出。其中,静态展的服饰分布在南京博物院多个馆内公共空间,展期不定,等待观众探寻和发现。在原创影视服装展演活动中,观众还可以可近距离欣赏这些经典角色的服饰,直观感受现代化的剧装制作中织绣非遗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以“文化无碍,融合有爱”主题,设计了全融合无障碍展陈及活动模式。国内首次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特展中设置全融合式无障碍设计,让有障群体和无障的普通观众共同感受中国传统织绣文化。比如,听障观众及健听观众可同款使用的二维码带声手语导览、针对色觉障碍人群的高色彩对比设计,每一处都体现着公益性、通用性、融合性。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2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
责编:邢妍妍
编辑:孙岱

光明日报
思想品格 人文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