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与守护:昆明抗战遗址的历史回响

文摘   2024-09-03 19:11   云南  

建筑不语
却见证了所有历史
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纪念日
一个抗战遗址
讲述了一段传奇
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血泪史
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
铭记历史
勿忘!勿忘!

红色旅游升温 抗战历史难忘


今年暑假,昆明历史遗址参观人数持续增长,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开始执行预约参观,每天限定1万人;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以及旁边的对月楼,成为来昆游客必到的打卡点;西山风景区内,聂耳墓、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等地,也迎来众多参观者……由此可见,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对昆明历史文化感兴趣。


第三次到云南旅行,来自上海的张林一家将3天的时间留给了昆明。去年暑假,张林观看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换岗仪式”,对云南抗战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做了不少“功课”。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云南陆军讲武堂、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是他为两个孩子设计的一日游路线。“山川、古镇,出名的地方都去过了,让孩子多了解一些历史,旅行才更有意义,才知道山河无恙的深刻含义。”张林说。


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资料图


暑假期间,位于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内的西南联大博物馆,参观游客络绎不绝,大部分是来自省外的游客。在小小讲解员的带领下,游客参观西南联大校舍、拜谒四烈士、重温“最后一课”,观看西南联大历史展、“一二·一”运动历史展、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每一处都令山西游客杨红果一家印象深刻。“‘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我在房琪的视频中看过,了解了西南联大往事后,有了更深的触动。”杨红果表示,回家之后想将云南历史讲给身边的人听。

“抗战时期的昆明,既是前线又是后方。大批内迁企业,如中央机器厂、中央电工器材厂、兵工署军用光学器材厂等迁至昆明,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学校内迁为昆明留下了诸多名人旧居,以及西南联大的传奇。飞虎队、远征军在昆明的足印,滇缅公路、滇缅铁路留下的痕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跨国互助的有力证明。”@南曲文化是致力于云南本土历史文化研究的知名文旅博主,仅抖音上就拥有30多万粉丝,用镜头记录了云南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古宅古迹、历史变迁,足迹几乎遍布云南的每一个角落。他认为,保护好抗战遗址,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昆明目前保存的抗战遗址,不只是云南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珍贵遗存。它们背后的故事,讲得还远远不够。”@南曲文化说。


不语的建筑 凝固的历史


遍布在昆明的诸多抗战遗迹,清晰地串联起这段抗战历史。


中国人永远忘不掉的日子——1937年7月7日,山河破碎,中华危矣。当年10月5日,云南省新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60军将士,在昆明巫家坝誓师,4万名将士赴前线抗日。与此同时,工厂、学校、政府机构纷纷迁往后方。烽火之中,云南纺织厂、云南光学仪器厂等撑起中国实业的脊梁,生产的被服、棉纱被运往前线,中国第一架军用望远镜、第一挺机关枪在昆明诞生……确保抗战军需,解决民生所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新华社


一二一大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旧址坐落于此。1938年2月中旬,抗战形势日趋严峻,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面对极端的物质条件,西南联大师生甘之如饴。下雨导致铁皮屋顶声响过大无法上课,陈岱孙教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日军的频频轰炸,被费孝通、汪曾祺等名家,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共同记忆中的“跑警报”……艰苦的岁月,未曾磨灭中国民主文化的根骨。西南联大在昆8年,结茅立舍、弦歌不辍,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一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成为新中国建设中最闪耀的群星。


地台寺附近不起眼的铁路,记录着历史的遗憾。这是一条始终未能修至终点的铁路——滇缅铁路残段。它起于今天的昆明北站,却因滇西失守而停工,始终未能到达目的地缅甸腊戌。它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云南抗战史。铁路修筑受阻,滇缅公路成为当时抗战唯一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外国的每一滴汽油、每一颗螺丝钉,都自滇缅公路而来。如今跨越五华、西山两区,横亘东西的滇缅大道,就是滇缅公路的存留。


艰苦卓绝的抗战,以1945年日本投降宣告结束。1946年,抗战胜利堂纪念堂落成,似乎是在昆明的地标上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文明的延续,是个长期课题。


注重保护开放 打造优质IP


去哪儿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昆明上榜国内热门目的地前十,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昆明文化地标,了解昆明历史文化。但我们也应认识到,昆明抗战文化IP,尚有许多可开发的空间。


“在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深重的历史记忆。”昆明历史学者庄国祥探访过许多抗战遗迹,在他看来,西南联大IP的发掘是做得比较好的,不仅用声、光、电等展览手段多方位呈现历史,还研发了不少文创产品。“西山脚下中国远征军将官住所旧址、位于滇缅大道218号的飞虎队总部大楼保护和开发亟待重视。”庄国祥认为,抗战遗址不应该是“孤岛”,应该考虑统筹规划连点成线,“我们有陆上的抗战线路,还有飞虎队这样的空中遗产,将零散的点进行整合宣传,能将昆明抗战历史讲得更好。”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行走西山”微信公众号


昆明西山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来,景区内抗战遗址参观人数明显增加,以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为例,去年有11500人次参观,今年截至目前已接待16200人次。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的历史,还联结起印尼、马来西亚诸多华侨。“3天前的8月31日,南侨机工后人及海外华侨华人在昆明举行‘重走南侨机工滇缅路’活动,前往西山风景区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拜谒。他们希望让家人也感受到南侨机工的家国情怀,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该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由区级相关部门拨付资金,西山风景区近几年陆续对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及周边硬件设施进行修复,并打造南侨机工纪念墙,对周边的名木古树进行挂牌保护。“目前,3个纪念馆都有专业人员每周打扫看护,并配备讲解员,包括视频语音讲解,我们想把昆明的抗战故事讲给更多游客,让历史被永远铭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
87年前
40多万名滇军将士出省抗日
为国而战
10余万人长眠他乡
而今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
一个个历经岁月洗礼的遗迹
时刻提醒着我们:
珍惜今日,铭记历史

来源:昆明发布

编辑/制作:刘晓婕

审读:喻劲猛  校对:陈熙

审核:尤祥能 余国华


滇中新区发布
云南滇中新区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