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点速览→

企业   2025-01-22 17:05   浙江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纲要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


那么纲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快跟小新一起来了解一下。



总体要求与目标

SHINYWAY


规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中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突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原则。主要目标是到 2027 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SHINYWAY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




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


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教材。




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


统筹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育人机制,组织学生体验实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宪法法治教育等。




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


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推出 “中国系列” 原创教材,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实施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健全规范标准体系,开展语言国情国力调查等。


办强办优基础教育

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

SHINYWAY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

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建立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师交流轮岗,推进小班化教学,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

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




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打造战略引领力量

SHINYWAY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


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引导高校办出特色。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统筹中央和地方高校发展,新增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鼓励国外高校来华合作办学。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自主确定 “双一流” 标准,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


实施科学素养培育 “沃土计划” 等,深化新工科、新医科等建设,打造一流核心课程等。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与实践,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科多方面创新,构建以标识性概念、原创理论为主干的自主知识体系。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覆盖各一级学科,完善法学院校培养机制,推进创新平台、团队及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SHINYWAY




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


强化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基础学科突破。




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师资和学术大师。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强与各类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高新园区等的协同,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建强技术转移转化等专业人才队伍。打造高端成果交易会、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品牌。




建设高等研究院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


面向中西部、东北等地区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促进高水平高校、优势学科与重点行业和头部企业强强联合。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定团队,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样本。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SHINYWAY




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


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有条件地区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市县。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校企在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衔接培养。加强教考衔接,优化职教高考内容和形式。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优化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加快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改革,建设集实践教学、真实生产、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


加大产业、财政、金融、就业等政策支持,新增教育经费加大对职业教育支持。


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录(聘)、职称评聘、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落实“新八级工”制度,以技能水平和创造贡献为依据,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加大政策支持,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落实 “新八级工” 制度。


建设学习型社会

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

塑造发展新优势

SHINYWAY




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完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好国家老年大学。加强学习型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国家数字大学。完善和加强继续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等制度保障,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


坚持应用导向与治理为基,推动数字教育集成、智能、国际化发展。建强用活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协同数字教育体系,开发新资源,建好大数据中心与网络。推进智慧校园,探索数字赋能教学路径,适应学习方式变革,打造公共产品,推动优质慕课出海。



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完善师生数字素养标准,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设云端学校等。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强化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伦理安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SHINYWAY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健全教师教育体系,加强义务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 “双师型” 教师队伍水平,强化教师全员培训。




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


完善教师资格和招聘制度,优化师生配比,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鼓励教师与企业人才互聘兼职。




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保障教师待遇,优化工资结构,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维护教师权益,加大表彰宣传力度。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SHINYWAY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树立正确政绩观,推进中考、高考综合改革,深化高校人才评价改革,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




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


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


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完善教育督导体系,构建校园智能化安防体系。




健全教育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预算拨款制度,提高预算内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教育,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


加强主管部门定期会商,共同做好政策协调、项目统筹、资源配置。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教育布局和改革试点紧密对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SHINYWAY




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


加强对出国留学人员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改革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体制机制,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和能力建设,完善来华留学入学考试考核。鼓励支持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研修,扩大中外青少年交流,实施国际暑期学校等项目。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支持更多国家开展中文教学。




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


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起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大科学装置、主持重大国际科研项目,推动建设高水平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质量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建立教育创新合作网络,支持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研究所建设发展。支持国内高校设立教育类国际组织、学术联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系列指数和报告。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际教育合作区。实施中国教育品牌培育计划。


加强组织实施

SHINYWAY


建设教育强国,需完善特定教育领导体制,即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 。一方面,全面推进学校党建工作,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落实相关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将党风政风等纳入学校领导班子评价。另一方面,发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解决重大问题,加强监测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政治责任,纳入议事日程。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环境,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建设合力 。

如果你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留学专业&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和准备工作,欢迎添加小新老师微信,她会为你提供:


◆ 最新申请经验:真人分享留学&求职申请经验

 最新政策导向:随时同步留学&就业最新政策

◆ 行业专业干货:留学&求职知识保证有质有量

◆ 市场招聘动态:随时同步最新岗位招聘进度



浙江新通留学
浙江新通留学专业办理出国留学服务及出国考试语言培训,全方位帮助中国学子提升全球竞争力,详情致电0571-8790112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