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成功打入太空,定位精度达到新高度,与GPS差距还很大?
文摘
2025-02-02 11:30
北京
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正式启动,那时的我们不仅没钱缺技术,还面临着非常严密的技术封锁。2020年6月23日上午9:43,伴随着火箭的轰鸣呼啸声,北斗三号组网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北斗第55颗卫星落子成功,北斗导航触底反弹,迎来涅槃重生。当我们享受着网约车的便捷,外卖的足不出户,以及共享单车的众多便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如今的这些都要从26年前,那场北斗的攻坚之战开始。谁也不会想到,20多年前在艰苦环境中的北斗人,在今天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事实证明,在当年的国内外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北斗人能够勒紧裤腰带,坚持考北斗的决策有多么重要。从前几年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历经20年的发展,北斗终于实现了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成功打入太空组成新链,也让北斗正式加入,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的大家族。北斗卫星导航的组网成功,将会进一步打破GPS对中国的威慑,实现了军民两用的重大突破,军用就是北斗研发的初衷,也是北斗人的梦。如今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了,即使美国关闭,或者减弱中国区域的GPS信号,北斗依旧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水准,代替GPS执行我们的任务。而最后一颗卫星的组网,再次将北斗的定位精度,提高到一个很高的级别。在北斗没有完全组网的时候,可能只有中国境内,或者亚太地区的定位能力,但从今天开始,北斗就具备了全球定位的能力。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最关心的莫非就是北斗全球组网之后,北斗的精度达到了多少,会不会超过GPS。一般来说,卫星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定位精度的大小,卫星信号的好坏,也决定着定位精度的大小。我们民用的GPS精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均精度可达到10米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用到的GPS导航定位的精度其实在10米左右。在信号好的地方,GPS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3-5米,而伴随着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北斗的精度也达到了一个星的高度。随着最后一颗北斗卫星的发射,在全球范围内,北斗卫星的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太地区优于5米,精密单点定位是北斗的特色,高精度服务。目前可以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服务。具体来说,在45度以内的中低纬度地区,北斗动态定位精度与GPS相当。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可达10米和20米左右,北斗静态定位水平方向精度为厘米级,也与GPS相当,高程方向10米左右,较GPS略差。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北斗可见卫星数较少,卫星分布较差,定位精度较差或无法定位。也就是说,在中高纬度地区,北斗卫星的定位能力和GPS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正是差距才能走得更远,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北斗不能替代GPS,只可以说互为补充,GPS为主北斗为辅,北斗的收官并不意味着结束,而代表着新的开始。2035年,我国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数时体系,届时中国北斗将已再次升级,闪耀全球。也许有人问,我们的手机为什么还用的GPS,其实中国新入网的智能手机,大概有70%以上都用到了北斗定位系统。当我们打开手机定位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接收北斗的信号了。之所以用户感受不到,主要因为手机上经常用GPS三个字母,代替了所有导航系统,北斗正在成为全球人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