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诗话抚顺”书法篆刻作品展开幕式圆满举行

教育   2024-11-25 14:36   辽宁  







2024年11月24日,由抚顺市总工会、抚顺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专)联合主办,抚顺市书法家协会、抚顺市诗词楹联学会协办,抚顺市工人文化宫、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专)图书馆承办的“诗话抚顺”书法篆刻作品展开幕仪式在抚顺市工人文化宫二楼展览馆圆满举办。

中共抚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郁,抚顺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孟繁东,学院(校)党委书记侯玉林,抚顺市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路民,抚顺市文联副主席、抚顺市书协主席董文广,学院(校)副院(校)长彭雪鹏、尹瑞雪、战海林、工会主席张金明抚顺市工人文化宫主任任一丹,抚顺市诗词楹联学会主席李化锋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出席活动。开幕式由副院(校)长尹瑞雪主持。


嘉宾致辞


抚顺市文联副主席、抚顺市书协主席董文广在致辞中表示,举办这次展览,是源于对家乡抚顺深深的热爱,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感。这次的展览作品的内容主要来自抚顺市诗词楹联学会,书法篆刻作品来自我们市书协的作者,其中涵盖老中青三代,有专业的书法大家,也有充满才情的新人,是市书协参加的一个社会美育项目,其宗旨是抚顺人描绘家乡抚顺,让大家都能有更真切、更动人的感受。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参与者和观赏者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抚顺,同时提升大家对诗词、书法的兴趣,引导大家深入传统经典。


学院(校)党委书记侯玉林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展览是我市"英才计划”项目取得的又一项丰硕成果,是广大书法篆刻艺术家们勇攀艺术高峰、服务家乡、繁荣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作为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他概括为三个关键词:

一是感谢。此次展览汇聚了各方资源,凝聚了多方心血。市文联、市总工会携手聚力、精心策划;市书协和诗词学会的艺术家们倾力创作、佳品纷呈;工人文化宫倾情打造,为展览搭造了精致的平台。他代表学院(校)向所有参与组织筹备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二是感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和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根脉。我市作为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要同步进行。

今天展览的组织者和牵头人刘丽颖老师,是学院(校)的优秀教师,是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不仅是艺术家,是中国书协会员,也是教育家、是书法专业的教授,是非常难得少有的人才。今后,我院(校)将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三是展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与经济的发展更是紧密相连。今天的展览也为城市的文化生活添加了浓重一笔,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滋养了城市的文化底色。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复兴,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我们的文化艺术事业也将越来越繁荣。

作为抚顺市唯一的市属高校,我院(校)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既教书育人,也要发挥艺术专业的优势,为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做应有的贡献。


抚顺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孟繁东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挖掘并弘扬这些文化资源,用抚顺人的作品描绘家乡抚顺,用笔墨助力抚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希望大家在欣赏这些诗词和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抚顺、热爱抚顺,能受到文化的滋养,提升审美素养,充分发挥市文联职能作用,团结带领全市文艺工作者,以文艺创作赋能经济发展,讲好抚顺故事,为抚顺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文艺力量。




开幕式后,相关领导、嘉宾们高度评价了此次书法展,并对主办单位表示了感谢。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分享在书法创作中的心得体会、感受经验,共同探讨书法的传承发扬之路。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展览,吸引更多人来了解书法,体会书法艺术之美,感受文字书法的魅力,积极助推抚顺市文化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主创刘丽颖展览前言



“美育”的诠释

Interpret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中国美育传统历史悠久,美育的思想和实践积淀丰厚,殷代的“瞽宗”、周代的“六艺”、春秋的《礼记·乐记》、汉代的鸿都门学、唐代的教坊、宋代的画院,及至元明清承续发展的书院制度,都对中国美育的发展和繁荣产生过重大影响。近现代美育思想逐渐形成体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今天所用“美育”一词,是蔡元培先生由德语翻译过来的,“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其目标是使人“有所谓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的心,就是以艺术来代宗教”。美育可以使人进入一种平和安静的精神世界,其最重要的目的是使人觉醒,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体验美,并把审美的体验和感受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育部曾发文,“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活力的功能”。美育是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而非强制的、保守的、有界的。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美育是新式人文教育的历史起点,在科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之外担负着陶冶民族性灵,重塑民族精神品格的特殊历史重任。
     世上本没有固定的“美”或“丑”,在此为美在彼为丑,于古为丑于今为美,抑或相反。审美不能统一,但格调和品位可以培养。我们说的美育,不是用某人或某些人的审美去规范他人,而是提供一种方式或视角,让人们自己发现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美育跟审美一样,不能忽略“育”和“审”,它侧重的是过程和方法,美育的意义便在其中。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令人眼花缭乱,心无所住,情感陷入僵化麻木。经历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剧烈动荡,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当下时代的人们,正尝试追求内心的丰盈、回归心灵的平和静谧。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美育人生》一书外封上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美育?本质上是感受与感动的能力培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系统中加以升华,凸显其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开阔眼界,提高觉悟,在诗、书、礼、乐中,引领大家得到爱的滋养、美的熏陶是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担当和使命。


何为“书法美育”? 

What is calligraphy aesthetic education


自1963年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开设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以来,各级各类高校书法专业的发展呈现出繁荣和多样化的趋势,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一系列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书法教育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有效落实。成人书法教育也因网络媒体的日渐发达,呈现出空前的热度,各种书法直播、线上培训如雨后春笋,其覆盖面之大,影响之广,前所未有。书法,正以其独有的文化姿态,参与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然而,很多人对书法的理解仍停留在固有层次,对书法美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江湖书法”充斥各大平台,混淆视听。书法队伍虽然日益壮大,但其中鱼龙混杂,尚“丑”、狂怪书风泛滥,所谓现代派书法红极一时,行为艺术和一些非汉字书法也使很多书法爱好者无所适从。辨别美丑没有一定之规,当下名为“丑书”者,亦不乏佳作,只因角度不同。但若刻意为丑,终为下品。中国书法家协会针对书法创作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其中明确指出,要“植根传统”,书法应上溯魏晋,回归传统,警惕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以丑为美”,让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法艺术始终保持淳和的传统和人文精神。明清之际以“二王”为圭臬的邢侗,在尚“奇”的审美风潮下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历史的悖论在于,物极必反,当“奇”被人们普遍地模仿和掌握之后,传统书法又重新彰显出无穷魅力。本立而道生,当下亦然。十六字方针中“鼓励创新”之新是艺术的终极追求,但无“古”也就无所谓“新”,一味创新就会迷失方向。继承绝非保守,只有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而不同”。继承传统不但要模仿古人的用笔、结体和章法,还要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自然求变、求新,让书法经典流动起来,这应该是学书之旨。林尤葵在其《论书概语》中说:“谁能深入传统的核心,谁即已在创新之中,深入传统核心之途亦是出新之途。”所以无需引领和规范,美育是浸润、是陶染,只要大家循着书法历史的脉络了解进而深入,审美格调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美育的目标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应做的,亦如刘海粟所言:尽宣传艺术的责任,把固有的创造精神恢复。

书法美育的空间极为广泛,结字、章法、幅式,墨法、气韵、内涵,笔墨纸砚、印章、装裱,……从形制内容到材料载体,无论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极好的美育媒介。我们的任务,就是借助与书法相关的文化元素,比如书法展览,提供一条走近书法进而促其承续发展的路径。


关于”诗话抚顺“

About "Shi Hua Fushun"


关于“诗话抚顺”,它既是美育的载体,亦是乡心的寄托。中国是一个诗书的国度,自古以来,文人写下了大量以游览、行旅、怀古为题材的诗作,于书斋之外,展现了人文风景的建构、传承过程,并且为后人提供了观看山水与回顾历史的范式,由此形成了高度文本化的江山胜迹,亦如东坡先生有句:江山如画。诗歌与书法结合,又将诗书传统引领到一个更高境界。最具代表性的,如浙江,其利用地理和人文优势,举办过“浙东唐诗之路”等大型书画系列展览,将诗、书、画巧妙融合,为我们呈现了空前的视觉盛宴,提供深厚文化滋养的同时,亦使“江南”成为大家心神向往之地。

见贤思齐。身处东北大地,南向遥望,我们要多方借鉴和学习。建国初期,辽宁抚顺也曾有过令人瞩目的辉煌,但由于地域、气候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经济和文化发展逐渐滞后,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抚顺人,也想用诗书来描绘和歌咏家乡,让更多的人记起她、亲近她,助她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尽绵薄之力。

于是,我们尝试搜集了很多围绕抚顺城市建设、风景名胜、文化遗迹、地域名家等相关题材的诗词赋作品,以当代抚顺籍作者的作品为主,附加部分古代作品,有古调,也有新韵,共百余首,编辑成册,旨在于回顾与展望中开阔视野、增强自信。本作品集便是精选其中一小部分,邀请抚顺市老、中、青三代书法作者精心抄录创作而成。另外还邀请八位篆刻家惠赐篆刻作品,以期配合同题书法作品展,让观者通过观览,从文字内容、书法格调、装裱样式、布展风格等方面感受美,并从中得到心灵的快慰与滋养。这也暗合十六字方针的“艺文兼备”。另外,中国书法一向有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之分,我们不敢奢求作品能达到此等境界,只要遵循传统,进而传达出作者各自的心性和情感便是目的,这又吻合了“多样包容”之旨。

事实上,有一批热爱美、创造美、传达美的诗书艺术创作者活跃在家乡抚顺的文艺阵地,这本身便是“诗话抚顺”最充实而丰满的内容。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专)校园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