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免费送戏下乡1万场等惠民演出活动仅省级就投入4400万元,稀有剧种公益性演出投入2200万元。”11月7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省文旅厅副厅长(正厅长级)张志仁介绍我省在戏曲传承保护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山西被誉为“中国戏曲摇篮”,拥有38个剧种,数量全国居首。一悲一喜一抖袖,一唱一念一声吼,戏曲这样一个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舞台呈现,被誉为中国符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戏曲传承发展,近年来持续推动戏曲“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弘扬了三晋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工作方案》《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工作方案》《山西省艺术创作工作推进机制》《稀有剧种保护资金管理办法》,激发院团生机活力。每年免费送戏下乡1万场等惠民演出活动仅省级就投入4400万元,稀有剧种公益性演出投入2200万元。现在山西省艺术基金已经成立,每年投入5000万元,将重点支持戏曲创作。此外,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截至2024年我省共有98个戏曲类项目立项,获得资助约1.35亿元。山西在争取国家艺术基金方面,名列全国第四。
我省4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精品创作项目《2023—2025年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数量全国居前,其中有3部是戏曲剧目。第十八届山西省“杏花奖”评选刚刚结束,8个杏花新剧目奖作品有5个是戏曲作品。我省凤台小戏《喜荣归》等20个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名录”,数量居全国之首。夯实人才梯队建设,如郑芳芳荣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陈素琴、金小毅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孔向东、贾菊兰、李蕊、单娜被列入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董晓云、梁静、冯韩毅、赵振、韩丽华、杨丽丽、程雅琨、岳静静等8名演员被评为全国戏曲表演传承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