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至1月上旬,国考、山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将陆续公布选调和省市考的笔试成绩。在迎接2025元旦之际,如何才能张弛有度,精准积累,为后续面试备考增添自信和从容?本期我们为大家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对照参考。
一、考情决定复习侧重
对于报考人数较多的省考市考(含普选)来说,绝大部分地区采取的都是标准化的结构化面试形式,少部分岗位会采取结构化小组面试或无领导小组面试。
考情分类:
部分岗位近些年考情在变动,比如YX中的全国政协,前几年都是无领导小组,近两年开始转变为结构化。
测评分类:
简单来说,报考岗位的招录人数越少,考试就越灵活,如中央机关选调或部委岗位;招录人数越多,考试就越机械透明。
二、看清“反模式化”命题的趋势
对考情的熟悉与把握,能帮助考生找准备考方向,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备考效率。更重要的是制定科学的备考策略,要学会辨别套路,打破模版,形成有效的答题思路。
在中央机关层面,通过扣岗位,提问体制机制层面的政策理解让假大空的答题模板“失实”;在国考执法层面,通过结合业务和情景模拟,让预设背景和题目实务“失配”;省考市考中,通过对题干信息量的增大,让一根筋、一条道式的分析路径“失效”,通过对提问方式的模糊化处理,让培训中的题型识别“失能”。
培训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教研收益远低于宣传收益,而使得以上套路一直有沿用价值。但需要正视的是,真正的命题人一直在创新。面试如果只追求熟练使用套路,就和行测蒙答案看选项长短差不多。笔试阶段大家都反复研究最新真题,为什么面试时就裹足于十几年前就僵化的表面套路呢?
虽然我们能够理解考生临门一脚的急切心情,但面试毕竟是高优先级选拔性考试,所谓的套路只能解决表达框架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策理解能力、辅助决策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等测评要素的测查。尤其是针对备考周期比较长的情况,大家更要避免被低劣培训的所谓套路“降智”。
三、夯实真正的面试基础
学习面试其实没有那么痛苦,如今的政务服务已经摘下了面纱,没有过去的神秘感,比如民生服务,主打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可感”。因此要打破对面试学习的恐惧心理,把面试答题当成开题报告,聚焦内容有点口误或啰嗦没关系;把面试学习当成技能习得,学习路上犯点错误比如审题偏差、表述口误、理解不到位等没关系,深化对事件、事项、事务、事理的认识,不断再出发。
目前我们不给大家推荐一些装腔作势的面试学习理论,毕竟大家现在还没有拿到面试入场券。结合现在的时间节点,我们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轻松入手:
(一)了解机关的基本运行规则
无论是综艺、还是电视剧,积累面试需要的是偏向于微观的工作情境,用来理清职能部门和机关人际关系的脉络,因此,如果光看王侯将相类的比如《雍正王朝》或者《Yes minister》没有太大实质性作用,看两集《再见爱人》或许会让你上岸后的第一剑刺得更狠。
相比之下,哪怕看看1818黄金眼(浙江卫视)也对认识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督管理有帮助。
(二)建立较为规范的表述语言体系
用规范的机关文字来调整语速,建立关键词体系,熟悉目前机关聚焦的话题范畴,增强信息的聚合度和时效性。
(三)适度进行压力型表达测试
脱离表达舒适区,和具有一定表达压力的沟通对象比如学院领导、导师或比较敬重的老师、有威望的长辈等平时需要认真对待或需要准备后才能沟通的人进行交流。尤其是i人考生,更需要历练,训练在压力环境下坦坦荡荡说话,规规矩矩发言。
(四)梳理目前已完成的主动型积累
所谓主动型积累,就是在日常运用中就能流淌出的名言警句、领袖讲话、党史故事、社会热点等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来自平时学科学习和笔试时积累,或许量不大,但恰恰是你的“独家记忆”,是面试学习的本能性信息。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喜欢使用的诗句,喜欢引用的名言,喜欢列举的案例,喜欢组合的成语等等,会在正式进入面试学习时,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帮助考生找到面试表述的自信,对后续形成良性循环大有裨益。
(五)加强理论学习
如果学习面试的动机比较强烈,评估后觉得进面概率较大,则建议加强专门的理论素养学习。比如例题:
这种题目是大家在面试复习中绕不过的硬功夫,早看早学早积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上不封顶,进入机关以后还需要继续学习和运用。这种信息的学习积累主要依靠专门的杂志,比如《求是》《瞭望》等。
以上观点仅供大家参考,祝愿大家都能顺利进入面试!
深耕长三角选调生与人才引进
追本溯源 真才实学
正本清源 求真务实
全国定向选调领军品牌
江浙沪本地咨询服务企业
since2015
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休戚与共
与定向选调考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