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7日,拍摄了一年有余的纪录片《岁月未蹉跎》杀青了。杀青,原本应该标志着一部影片拍摄的结束,但这次感觉不同,我想,这只能算是一个短暂的休止符吧。
(剧组合影)
一年的拍摄中,我们走遍了贵州9个市州,父母年轻时所踏足过的地方,几乎全部走访了一遍。一路上有很多感触,不过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每个人都该为父母拍一部纪录片。
我出生在1979年,正好是父母作为知青来到贵州的10年。我们全家又在我10岁那年回到上海。所以在我的记忆中,贵州只属于童年,留下的都是儿时美好的记忆。而对于父母插队的往事,20世纪80年代在贵阳工作的经历,其实是朦朦胧胧的。这次拍摄让我对父母的人生经历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
本文作者、叶辛之子叶田
最开始,妈妈对我这次拍摄是排斥的,用她的话说,一走到插队待过的地方,就想起那时候的苦日子,没必要、不想回想那时候的事情。但是我说,现在是“有必要”的时候了,因为我的纪录片需要,不但要您和爸爸回忆这段经历,我们还要去实地走一走。妈妈是被我软磨硬泡万般无奈才答应去的。
叶辛和王淑君夫妇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当他们两人走进谷陇岩英村,真的看到当年修建铁路住过的地方时,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爸爸指着一块空旷的玉米地,煞有介事地一个一个位置指给我看当年工棚搭建的位置,他住的是从右边数过来的第三个……
在我眼里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在他眼里已经变成了1970年热火朝天的铁路工地。沿着村后的小径没走多远,妈妈一眼就看到了路边那口水井,她跑过去蹲下洗漱,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候的样子。
他们两人在岩英村这里指指、那里点点,就好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般,有说不完的话想要叙旧。1970年,他们从插队落户的修文县出发,前往黔东南修建湘黔铁路。在这里整整待了两年。也是在这两年里,他们从相知到确定了恋爱关系。
湘黔铁路岩英段,群山环绕,以70年代的建造水平,施工难度巨大,没有盾构机,山洞只能靠人力开凿。更多的路段,铁路需要依山势修建,也就形成了今天俯瞰起来蔚为壮观的“岩英大拐弯”。
为了修建这段十多公里的铁路,光是知识青年,就组织了1万多人。但是,他们当年并没有看到修建好的岩英段铁路,在铺好路基后,就被调回了修文。今天,在我的航拍监视器上,他们才第一次看到了“岩英大拐弯”的全貌。
砂锅寨是爸爸插队落户的知青点所在地。他最早的小说《高高的苗岭》《蹉跎岁月》都是在这里创作。今天从贵阳市区开车到砂锅寨,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可在当年要花上大半天时间。寨子里家家户户盖起了二三层楼的住宅,已经没有了20世纪70年代的模样。村里保留了爸爸当年住过的土地庙,还在广场上竖起了一块知青纪念碑。
叶辛(右一)在贵州
知青纪念碑
爸爸插队的那些年里,寨子里的知青一个个离开,有的入伍进了部队,有的回了上海,有的调进了省内的工矿企业,妈妈进了六级电站工作。渐渐地,寨子里的知青只剩下爸爸一个。远离家乡,没有朋友、亲人,看不到未来方向、孤身一人远在异乡的感觉,相信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也同样能感同身受。
叶辛在砂锅寨
但就是在这样的境遇里,他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高高的苗岭》被导演谢飞改编成电影《火娃》,《蹉跎岁月》被改编成了同名电视剧,各地记者纷纷来到贵阳,寻找这个名为“叶辛”的知青,这让砂锅寨也不大不小地火了一把。
凡此种种的故事,在爸爸身上还有很多,几乎每到一处,他都能讲出自己和当地的故事。他今年75岁了,回看他的一生,正如纪录片的名字——岁月未蹉跎。当年以为被蹉跎掉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毕竟留下了它的痕迹。这是他们一辈子最宝贵的财富,也为贵州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
同样没有蹉跎的,还有贵州。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有了万桥飞架的交通网络、拔地而起的万丈高楼、风景宜人的美丽乡村,还有后浪推前浪、辈出的文化人才。
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在惠水潜心经营书院的刘学文,他把阅读实实在在带入了乡村;将传统民族舞和现代舞相结合的舞蹈家乌宏志;在安顺牛蹄关潜心绘画的年轻画家文龙……拍摄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地与他们产生了奇妙的交集,纪录片的内容也因他们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丰富。
朋友问我,你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为爸爸妈妈拍了一部纪录片,又没经济收益,甚至可能没人愿意看这样的纪录片,你觉得值得吗?我说,这是我从业以来最有价值的一次拍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父母拍一部纪录片。
他又问我,你是一个导演,当然有条件拍纪录片,我们普通人怎么办?我说,找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拿出你的手机,把它架在支架上,请父母坐在你的镜头前,倒上一杯清茶,让他们回忆自己一生的故事,这就是纪录片。(转载自新民晚报-作者叶田)
[关于叶田]:此次执导《岁月未蹉跎》,用镜头语言记录父亲的贵州足迹,缘于叶田对父母一辈青春岁月的珍视和缅怀。他拟将《岁月未蹉跎》拍成电影版和电视版两个版本。该片2020年开始筹备,2023年在惠水开机。之后,叶田率领剧组奔赴父母年轻时曾劳动、工作、走访过的县(市区)拍摄镜头,足迹遍及9个市州。
叶辛和王淑君在贵州插队落户10年后结婚,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叶田。叶田10岁时,叶辛一家回到了上海。在叶田的记忆中,虽然对贵阳这座城市没有很深的认知,但街巷、河流、校园给他带来的欢乐,影响了他的情感选择。“对于父母插队落户的往事,以及20世纪80年代父母在贵阳工作的经历,对我来说其实是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的。这次拍摄《岁月未蹉跎》,让我对父母的人生经历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
投稿邮箱 445850070@qq.com
扫码关注《风从江边来》
有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