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日记(二十三): 次品? 垃圾?

创业   2024-07-26 17:01   北京  


时间回到四月份的某个周五的晚上。
一个折腾了学生很久的晶体结构,怎么都解不出来。如果不看衍射图,只看hkl文件的话,数据确实看起来还不错,分辨率也有0.9 A。然而即便是听了我的非常规的晶体教学课,也始终找不到问题在哪里,从晶胞到数据还原都是正常的。然而不管是哪个程序都找不到相位。所以回到了让人很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我的数据很好,“还原”不出来结构?虽然我很欣慰地看到,终于有一些学生不再纠结一些数字,而是关注过程了。

既然从数据上看不出来什么,那么我们来看看源头:晶体吧。

1
良品
我自信地认为,这个晶体的测试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晶体很大,六棱柱的样子,但黯淡地发着淡黄色的光芒(晶体照片已不幸遗失)。有些想吐槽: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要让晶体干掉。但晶体的衍射能力还在,只是衍射点弥散的厉害,推测应该是失去溶剂后的晶格堆积扭曲,亦或是晶体本身就是这德性。衍射图案只是反映了当前的晶体的状况,但无从考究根本原因。一个厨师的原则是,有什么食材就只能做什么菜。
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晶体着实把我拖住了。除了衍射点形状较差,其它都看起来非常正常。晶体表观上Rhombohedral R的晶系。数据还原,校正,空间群分析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然而结构解析始终得不到有效的相位。

图1 没有什么反常的过程的良品

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呢?看起来很正常,但我就是觉得哪里有点不对。这个晶体真的是Rhombohedral R 的么?亦或是单斜C的赝缺面孪晶?然而即便降低了晶系,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结构信息。能试的都试了,依然无解。
既然用D8 VENTURE 测试的速度足够快,那就多做两个看看有什么不同吧。毕竟分析数据的时候,机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然而一连做了7个晶体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同。
但我相信衍射好的晶体,结构解析不出,总归会有原因,只是还没找到。


2
次品

好晶体挑得差不多了。这时一颗偏光镜下看起来孪的晶体成为了最后一个死马当活马医的选项。摆烂了?就当是吧。

然而所有的疑惑都在这颗孪晶上得到了解决。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

清晰的孪晶衍射点,然后Determine Unit Cell 告诉我们这是单斜C的孪晶。

图2 次品的对称破缺后的答案

不出意料这是个三重孪晶,晶体之间旋转120°。也就是说,这颗晶体和之前的晶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不过由于角度亦或是其它晶体处理的原因,三颗晶体并没有完美的贴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的角度偏离了一些,使得衍射点得以分开,更重要的是比例也不是1:1:1 (为什么我想起了某广告词…)。
问题找到了,结构解析也就顺利地得以完成。


 

3
返回去秋后算账

时,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实验室里只有收数据的D8  VENTURE还在收集着这个孪晶。但我果断地停掉了,让劳累了一晚上的伙计休息下吧。为什么呢?

虽然这个数据能够解析结构,但数据处理着实不怎么理想,重叠的比例较高,分辨率也不怎么理想。之前测过的7个晶体是不是就没用了呢?自然不是。挑出里面最好的一个数据(主要是分辨率,可不是什么Rint…),按照正确的晶系进行处理,最后用孪晶的方式精修,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提升了很多。而孪晶的比例也是符合推测,接近于1:1:1。

所有的结果和理论上的分析吻合,终于闭环了。安心过周末了。


4
从”次品“到”关键“

读读文献,其实我们会知道不完美的晶体,甚至是辐射损伤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结构解析。传统观念中,完美的晶体具有规则的外形、均匀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结晶度。这些特征能够产生清晰、锐利的衍射图谱,从而为结构解析提供有力的依据。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简单。较差的晶体,往往存在着大量的缺陷、位错和杂质。这些看似不利的因素,却为结构解析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某些缺陷可能导致晶体局部的对称性降低,从而使得原本隐藏在高对称性下的结构特征得以显现。

我们总习惯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很多东西,不符合标准,好听的叫次品,不好听的称为垃圾。然而标准是谁定的?其实也许那些曾经被视为“次品”的不完美晶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慢下来和快并不冲突。慢下来是为了摸索,快是为了节约摸索过程中的无谓地等待时间。


后记:写完了才发现,几年前写过类似的东西,只不过那次的运气好,很快发现了问题。这次概率上确实不怎么幸运。




本文使用权归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工作人员联系并注明出处。

布鲁克X射线部门
提供专业的X射线分析技术及X射线分析设备,包括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单晶衍射仪(SCD)及三维X射线显微镜(XR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