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0月入选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以来,莆田市涵江区紧扣“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两大目标, 奋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涵江样板”。
党政协同,
共筑青年发展“优选地”
莆田市涵江区始终把“党管青年”贯穿于青年发展事业全过程,上下齐心下好试点建设“一盘棋”。
一是高位引领。莆田市涵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主要领导两次就青年友好县域建设试点工作作出批示,连续两年参加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主题活动、专题调研相关工作,有力推动试点项目“出圈进位”。“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列入涵江区“十四五”规划,并写进涵江区委十届四次全会报告,连续两年写入涵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高标推进。莆田市涵江区委、区政府高标准出台《涵江区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实施方案》,谋划形成“预期成果+政策举措+实事项目”三张清单,涵盖12点预期成效、7条青年政策、27个实事项目,逐项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搭建好试点工作的“四梁八柱”;充分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建立季度监测报表制度,采取“联席办抓总、牵头部门联系、责任部门分头推进”的动态跟踪推进方法,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试点建设工作格局。
三是高效配合。 莆田市涵江区委统筹资源,整合推出涵江“青年办事指南”,上线“青聚涵城”小程序平台,搭建线上线下连接互通渠道,为青年获取政策、资源、活动等信息提供便利;探索部门间政策联动、品牌联营、活动联办的共享机制,重点在思想引领、青企合作、人才引育、青少年权益保护等方面促进优势互学、劣势互补,累计开展“青年夜校”、流动少年宫等各类青年发展相关活动超百场。
“内外”兼修,
共创青年服务“风向标”
莆田市涵江区坚持需求导向,力求政策制定、项目实施更加贴合青年需求,提升服务青年水平。
一是内修外练,在政策制定上求“全”。莆田市涵江区运用“预期成果+政策举措+实事项目”三张清单,实施青城、青业、青居等12项青年发展计划,搭建青年发展政策“全矩阵”;针对就业等青年关切问题,出台包括《涵江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等各类保障政策,2024年已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27人次,发放补贴超144万元。
二是内劲外放,在环境优化求“实”。莆田市涵江区开办莆田首家“青年夜校”,建设“双福青春小镇”“日月星辰青年潮玩街”“萩山来信文旅基地”等青年友好型场所,设立“新侨人才驿站”,涵江区闽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获评国家级“闽台青年服务站”;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化关爱“洋留守儿童”、青年交友等平台建设,打造江口海星村“童心港湾”、涵小警等品牌,开展“缘聚涵城,佳偶天成”等青年交友活动12场,覆盖620人;推动教育供给扩容提质,新建第四实验小学、微铭高级中学等7所学校,推进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新增学位7050个、托位219个。
三是内引外宣,在领域拓宽上求“效”。莆田市涵江区推动院校合作,建立涵江电商园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各类基地26个,莆田高新区获评国家级创客梦工场及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常态化开展高校对接服务,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2024年累计吸引919名大学生返乡实习,同时赴厦门大学开展“人才福建周”等校地联合活动,畅通高校青年人才来涵江发展的“靠前通道”。
创新融合、“点面结合”,
共建青年建功“大舞台”
莆田市涵江区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引导帮助更多青年找准服务高质量发展、建功新时代的着力点。
一是引育并重、一线搭台。莆田市涵江区积极培育青年突击队6支、青年文明号37家,率先在全市启动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鼓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全区现有高层次人才1396人,其中省级高层次人才46人,人才总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
二是因材施教、产才融合。莆田市涵江区紧盯全区12条重点产业链需求,持续深化“企业点单,政府服务”引才模式,引导青年服务产业发展;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依托区域内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华侨职业中专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开展定制化培训,开设“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12班次,定向培养中高级青年专业人才;全面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1131”服务,搭建零工市场、就业夜市等服务场景,新增城镇就业351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75人。
三是平台赋能、创新创造。莆田市涵江区成立区级青年创业促进会,启用国投城北工业园、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等青年创业“九大基地”,吸纳近150名青年企业家、创业青年加入;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国家级高新园区、陈桥家具园、尚书数字经济创业园、涵江电商产业园等平台阵地,促进涵江青年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品牌共创、项目共推、成果共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