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多年前,买过一个金手镯,老凤祥的,42.17克,当时只要10800多元钱。
我妈一直不喜欢带首饰,但是80多岁时,突然稀罕金戒指、金手镯起来,我就把自己的一个戒指、一个金手镯和一个银手镯都给了她。
后来我妈走了。
走之前,把银镯子还给了我,还有一串本命年时给她买的转运珠也一并非要还我,但是关照我说,金镯子留给小外甥女。
那个金戒指,我没拿回来,让它陪着我妈去了。
所以,我没有金镯子了。
此后好几次想过买一个回来,但是想想买回来也很少带,还不如直接买金块,保值,而且兑现更便捷,还省了工时费,便一直没去买。
今天突然动心起念,要买金镯子。
刚好老头今天也在家,囔囔着要去看电影《误杀3》,那好,支付宝上买好了银泰卢米埃电影院2:40的票,说走就走,先去买金镯子,再去看电影。
现在的金价是真高,860多一克,给了个折,折后790一克,工时费另加。
带过去的6颗珠子,可以直接抵克数,不过每克要扣掉30元折旧费(霸王条款,低克重,有什么折旧费的?)
选了最简单的素圈实心镯。
本来想素圈亚光的,但是亚光的素圈,看起来真的跟一圈铜似的,实在是太素了一点,所以还是买了亮光的。
售货员也说,亚光的带着带着就跟亮光的一样了,哈哈哈哈,那不如买亮光。
挑好,付款,直接带上去看电影了。
朋友说我现在买金首饰有点傻,谁都知道现在金价在高岗上,首饰嘛多一件不算多、少一件不算少的,没必要在这个点上去“顶风作案”的。
我到不是这么算账的。
如果从投资增值的角度来看,现在买金首饰肯定不划算,甚至有下跌亏损的可能。
但是,我是买一件饰品哄自己开心啊,它的情绪价值,远远胜过投资价值。
如果纯粹从投资角度考虑,那我肯定继续买金条,直接放在银行,想兑现分分钟兑现,多好。
但是,金条不能戴在身上娱乐自己吧?
而金手镯可以,它目前能让我开心,带给我满足感,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既然只是一件饰品而已,那就没必要想这么多,想买就买,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值得的。
特别是我,辛苦工作了一年,给自己买一个首饰作新年礼物,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很多人喜欢奢侈品,一个包几千上万的,我不感兴趣。
对我来说,一个几百元的双肩包走南闯北,舒适又便捷,丝毫不比大牌包包差。
那就用别人买一个包、一件名牌大衣的钱,给自己买一个镯子吧,作用是一样的。
所以,不要算经济账,要算情感账,能够用自己赚的钱满足自己的心愿,比什么都有意义。
现在的实体经济,真的是一片哀鸿。
2:40的电影,我们两个老人包场,隔壁其他厅估计情况也差不多。
《误杀3》评分很高,推荐的人也很多,段奕宏、肖央、佟丽娅等演员的确演得挺好,但是,不推荐。
为什么?
因为不喜欢陈思成的暗黑编剧,《消失的她》也好,《误杀3》也好,黑暗、阴险,看的时候压抑,看完后难受,注意哈,不是编得好、演得好的共情哈,是让人说不出的不舒服的那种难受。
尽管说,社会上不乏这样的悲剧在真实地发生,但是不想看,不想把世界理解得太悲苦、太无情。
喜欢轻松愉悦的,可以笑中带哭,但不喜欢这样让心后背发凉的东西。
看完电影出来,去超市采买了一堆吃的用的。
实体店不景气是客观现象,但是实体店的物价,难道不是吓跑顾客的原因之一吗?
随便问了件短款羽绒服,手感还可以,但是不厚,充绒量有限,问价格,说打完折1238。
鹅绒?
不,鸭绒。
走人。
这个价格,唯品会真的可以买一件很不错的品牌鹅绒服了。
服装市场的毛利,绝对很暴力。
到了饭点,找了一家潮汕美食店,一碗肉丝稞粉,一份鸡蛋肉末肠粉,33元,不贵,味道还不错。
老头忧国忧民,说这个点了,没几个人吃饭,这些店也不知道能不能生存下去。
我说你担什么心呢?堂食的顾客是没几个,但是没看到每家店柜台边都等着一个快递小哥吗?
他们就约等于上座率啊。
网络经济一发达,实体店在萎缩,但是线上那个看不见的庞大的电商市场,正史无前例地发展壮大啊。
钱花出去,带着金闪闪的镯子回家。
生活嘛,不就是这样一边糊涂、一边清醒;一边辛苦、一边自娱自乐地过吗?
1、爽露爽甜酒酿
2、五只白鹅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