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月27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在济宁高新区产学研基地组织召开“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介绍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企事有解”的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宋忠逵 济宁市司法局副局长
郝媛媛 济宁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
张 猛 梁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党组副书记
杨 杰 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1
今年8月,济宁市政府提出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要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出一批创新性、突破性、实效性改革举措,加快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增效。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部署要求,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最佳实践,主动作为、锐意进取,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其中,围绕“企事有解”,各级各部门坚持立足企业经营全链条,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涉企服务由基础型、普惠型向精准化、个性化、增值化转变,涌现出一批亮点做法,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商事服务方面,作为省内试点创新实施“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通过流程重塑、业务协同、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建立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服务新机制,实现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通查、全程网办”,申报材料由40份精简为4份,办理时间由30个工作日压减为7个工作日,跑腿次数由20次减少为最多1次。
在项目建设方面,围绕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需求,线上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专区、线下设立专窗,探索实施全流程数字化报建,扎实推进“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高效开工一件事”,通过数据共享和并联办理实现申请材料平均压减40%、办理环节压减30%,有关做法多次获住房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刊发推广。
在要素保障方面,聚焦稳定就业形势、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HR服务专员”机制,打造“工作专班+工作小组+服务专员”人力资源服务体系,通过线上沟通与“吹哨报到”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为企业提供“政策落实+诉求解决+协调联络”的全方位服务保障。截至目前,依托“HR服务专员”机制统一发布人社政策和服务信息39期,市县两级共推送政策信息19.9万条次,共为1517家企业解决用工缺口19033个,帮助949家企业引进人才5950人,帮助1320家企业解决问题1638个。
在科创支持方面,大力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绘制“企业技术、人才、平台需求”和“高校院所优势学科、技术成果”两张清单,征集发布需求信息1000余项、成果2000余项;聚焦19条核心产业链,创新“线上实时图谱、线下精准对接”模式,今年以来对接高校院所85家,开展人才科技对接周等高层次产学研对接活动25次,与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院大所签约共建创新载体20余家。
在政策服务方面,成功争创全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明确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打通省市政策兑现平台,目前我市正按照试点要求,进一步细化梳理惠企政策适用对象、申报条件、申报材料、申报流程等颗粒要素,改造升级“惠企通”平台功能,加快打通“申请—审核—兑付”线上闭环,不断提升惠企政策“即申即享”率和“免申即享”率。
在规范监管方面,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加强对涉企执法检查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市县乡三级联动和部门联合,加快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创新打造事前行政指导、事中柔性执法、事后信用修复,经济影响评估贯穿始终的三位一体“执法+服务”新模式,推动行政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同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服务企业“主场优势”,紧密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创新搭建服务平台,厚植“重商亲商”社会氛围,推动办事更便捷、诉求快解决,进一步塑强全周期、全覆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好国家和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深化“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更大力度推进流程再造,更大力度推进数字赋能,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更大力度推进作风转变,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整体质效,全力打造服务效能更高、综合成本更低、群众和企业更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重大举措,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请介绍一下,市司法局在规范涉企检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开展了什么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宋忠逵
今年以来,济宁市司法局聚焦行政执法突出问题,通过完善执法制度、优化检查方式、强化执法监督、服务市场主体等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执法制度。全省率先出台“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6个方面18项指标80项具体任务。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编印《济宁市涉企行政检查通用指引》,推行行政检查清单管理制度和行政检查计划备案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检查事项。建立发布行政执法正反面案例制度,发布正面案例46个,反面案例15个,示范引领、教育警示作用明显。
二是聚焦规范执法,优化涉企检查方式。依法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行政执法机制,对投诉举报多,存在列入异常经营名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不良信用记录,失信风险高的被检查对象,加大涉企行政检查力度;对守法经营信用良好的被检查对象,减少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完善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非现场监管,将523个检查事项整合为177个综合监管事项,推行“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查完”,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
三是聚焦执法质效,强化涉企执法阳光监督。持续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今年以来,开展涉企执法专项监督4次,抽考执法人员463名,抽查执法案卷1012卷,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22份,以高效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执法。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共享合作机制,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137家、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100家,选聘行政执法监督员311名,构建了协同联动、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新格局。
四是聚焦经济发展,全力服务市场主体。打造事前行政指导、事中柔性执法、事后信用修复,经济影响评估贯穿始终的三位一体“执法+服务”监管模式,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指导建议书》“三书同达”机制,帮助企业修复信用、合规经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办理“不罚轻罚”案件7252件,不予实施强制措施案件73件,减免罚款金额1159万元,受益企业3955家,推动行政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齐鲁晚报记者
刚才提到济宁市围绕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需求,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能不能详细说一下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
郝媛媛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为加快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投产,济宁市以全流程数字化报建为抓手,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走深走实。
一是聚焦高频事项,打造工程建设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需求,牵头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11项,持续深化流程再造,实施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申请材料平均压减40%,办理环节压减30%。一方面,扎实开展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的“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一件事”、“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高效开工一件事”,线上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专区、线下设立专窗,实现一次办多事,有关做法多次被住建部、省住建厅刊发推广。另一方面,创新探索多项本地特色的“一件事”。比如,“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一类事”,通过流程再造、并联服务等举措,将项目所需办理的34个审批事项、22个环节整合优化为7个阶段“一件事”办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高效审批一件事”打造工商业光伏报装“一站式、一次跑、一次办”的审批服务模式,申请材料压减52%,审批时间缩减60%。
二是强化数据赋能,开展项目审批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改革。开发应用全流程电子证照。通过住建、不动产、行政审批等多部门协作、数据共享,实现全流程65个审批事项电子证照全应用,电子数据同步归集大数据证照库和工程审批系统企业云盘。全面应用电子签章功能。企业线上填报电子表单后,调用爱山东APP扫码识别,即可加盖企业电子印章,实现全程无纸化报建。开发智能引导服务功能。企业可按照智能引导同步勾选多个审批事项,实现多个事项联动办理,进一步减少部门内部信息流转。同时,我们还提档升级了“济e查·高兴购”服务平台,实现房产项目、园区工业项目证照信息、租售信息、图纸信息和审管信息等即时传输展示,方便企业群众选房、购房、装房、赁房,助力房地产市场回暖回升。
三是立足重点项目,做优“项目管家”服务品牌。强化专班机制,凝聚攻坚合力。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企业转”的原则,创新实施“项目管家”服务模式,通过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和跨部门协作机制,组建行政审批保障专班,推行“领导包保+专人导办”模式,以包力量统筹、包问题解决、包落地开工为重点任务,提速办理土地、规划、能评、水保、人防、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推动解决问题从“单环节”到“全链条”的提升。今年共破解企业难题300余项,助力尼山世界儒学文化交流中心、小松山推、宁德时代等206个项目完成审批手续。
济宁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梁山县是没有稀土矿产资源的,但是稀土现在却发展为梁山的新兴支柱产业,请问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稀土产业发展上有哪些具体措施?
张 猛
近年来,梁山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以支持企业发展、打造产业链条、培育稀土循环经济为发展脉络,着力提升服务精度和企业获得感。通过建设合规园区、强化要素保障、服务集成办理等系列措施,助力稀土产业从“无中生有”到“绿色蝶变”。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规划4400余亩土地,设立稀土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高起点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同步编制6项专项规划,完成7项区域性评估,促进产业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入驻稀土新材料企业5家,已形成集资源回收、稀土氧化物萃取、稀土金属及合金加工、高端磁性材料加工于一体的闭合绿色循环产业链条,有力拉动了工业增长。为更好方便企业办事,在稀土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设立企业服务中心,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及需求,精准下放55项行政权力事项,实行一站式审批和政策推送服务。
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跟进服务保障,11个县直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稀土产业园项目拿地即开工、入园即投产实施意见》,绘制7张“项目建设一件事”流程图、打造“稀土产业一件事”新模式,将繁琐的串联式审批变为高效的并联办理,通过靠前服务、前置审批,实现多证齐发、多链并进,全面加快项目落地投产速度。同时,产业专班工作人员从项目签约到落地投产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切实保障园区项目的有序推进。组建由行政审批、人社、金融、财政、商务、经信、税务、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组成的“智多星”企业服务队,设置“定期上门服务日”,实行“部门固定服务+项目流动服务”模式,定期走进稀土产业园为企业送服务、送政策、送培训、送保障,强化准营、资金、税费、技能培训及产业政策扶持,将“企业来跑”变为“政府来办”,将“部门单打独斗”变为“部门联合作战”。
三是开展产业链招商,促进企业抱团发展。成立招商专班,围绕产业链条精准招商,绘制中国稀土资源及产业分布图、中国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图、梁山县稀土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链图谱,列出目标企业下达招商“订单”。梁山县依托中稀天马,先后引进4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为园内企业提供上游原材料,又相继招引南稀金石、烁成新材料、蒙稀新材料等稀土产业链企业入驻落地,为集群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重点围绕强链、延链、补链,积极对接城市矿产回收拆解、稀土永磁材料及稀土应用端有影响力的企业,对掌握的线索持续跟踪对接,对已通过论证的项目安排专人完善手续办理,保姆式服务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已签约(开工)项目2个,拟签约项目3个。
梁山县将继续聚焦稀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为稀土产业提供更加标准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助力稀土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东方圣城网记者
高新区是我市企业的密集区,请问有哪些创新性举措助力企业安心发展?
杨 杰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关于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重要指示精神,解决好企业诉求,助力企业发展,济宁高新区建设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构建了网格化服务、“8951234服务热线”、线上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益企谈”恳谈会“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一是创新网格化服务,畅通政企常态化沟通渠道。深化全市“宜企同行”工作安排,将2.7万余户企业,全部纳入1150个网格进行“一对一”服务,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服务体系。通过企业服务专员、涉企政策专员,加强政策宣传、解决企业诉求。截至目前,企业服务专员共收集并解决企业诉求394个,政策建议12个,主要涉及金融服务、要素保障等。
二是创建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打造涉企诉求闭环管理样板。在全市首创了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开通“8951234”服务热线,并将网格化服务体系、服务热线、助企二维码等诉求渠道融合至平台,推动涉企服务事项、服务职能、服务资源、服务力量统筹整合,实现涉企服务从“多头分散”到“一平台集成”。通过主动感知企业需求、打通问题收集渠道,将涉企问题“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企业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平台,通过平台实现诉求上报、政策直播、政策咨询等功能。一般问题平均3天办结,复杂事项2周内答复,平台完成惠企政策直播、政策宣讲活动22场,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三是创优政企恳谈交流模式,做实做久“益企谈”服务品牌。高新区不仅聚焦企业所提出“点”上的问题,还推动涉企服务由“一件事”到“一类事”、由“某个点”到“整个面”、由“单环节”到“全链条”的全面提升,以点带面推动营商环境大改善。针对企业面临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问题,由管委会相关同志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解决企业用地1655.45亩,引进大院大所共建创新载体3家,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7项。截至目前,高新区已举办“益企谈”“高兴讲”进企业等系列活动35场,用暖心惠企实举换企业真心实意交往。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企业诉求解决,为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特色品牌贡献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