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博后3年陷入低谷,他回国2年“憋出”重磅成果
学术
2025-01-30 20:01
北京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廖洋 实习生 王冰笛
从全球五十多个候选成果中脱颖而出,他成为“2024年度安东帕公司全自动吸附奖”全球唯一获奖者。研究成果自面世之初,就收到了国内外多家企业抛来的寻求合作的橄榄枝。
“闪光”的成绩背后,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
研究员卢鹏有过
一段试图努力却依然反响平平、不断“消沉”的经历:
前往美国读博后时满怀憧憬,却发现实验室刚刚筹建,设备、样本、药品样样缺乏;在美国的三年多时间里,团队项目推不下去,自己的方向被限制,投入大量精力却产出甚少……
近日,历时两年多的坚持和探索,卢鹏与青岛能源所
教授
Valentin Valtchev在新型沸石分子筛合成领域的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杂志。这也是
青岛能源所建所18年来首篇
Nature
。
成果发表的这段时间里,卢鹏从副研究员顺利晋升为研究员。他终于收获了“一点点”肯定……
卢鹏
1
十台气相色谱
推他走入科研大门
卢鹏很早就对化学有了探索欲。那时,五岁的小卢鹏会偷偷拿妈妈的化妆品,把不同成分的化妆品混合在一起,做调配实验。
2009年,卢鹏在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读研一。此时,他已经通过导师的指导,在中文EI核心期刊《高校化工学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在导师徐东彦看来,卢鹏极具科研潜力,因此有心栽培。
可卢鹏本人的心早已跑到九霄云外。那时候,他只希望毕业后直接就业。研究生期间,他已经在校外兼职化学和英语老师,即使徐东彦并不认同。
毕业后,他进入了天津一家医药外包公司,从事医药研发工艺设计工作。然而工作环境受限、内容枯燥,仅仅两个月,他便选择离职,再次回到青岛,入职青岛墨尔文中学做了一年的化学老师。
尽管徐东彦对卢鹏当初放弃科研的选择有些生气,但导师终究不愿看着自己的学生在不适合的路上越走越远。
“再考虑一下考博士吧!”2012年1月,徐东彦鼓励卢鹏报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的博士。由于对科研认知不够,决心不足,卢鹏一战失败。2013年6月,应大连化物所博导许磊的邀请,卢鹏进入其课题组担任科研助理。
一走进实验室,卢鹏瞬间震惊了,对科研的印象一下子发生了转变。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一个研究组竟然有十台气相色谱仪,而且全部是国外进口!
“当时一下子来到这么高的科研平台,有那么贵的仪器可以让我‘玩一玩’,开始觉得科研有了光环。”卢鹏回忆道。
他逐渐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并在半年后,成功考取博士生。
读博期间,卢鹏专注于九元环分子筛的研究。而课题相关文献稀缺、难度高,即使耗费大半年时间也难以重现推进。一时间,他很犹豫,考虑是不是应该更换课题。
一次偶然的想法,卢鹏就一篇文献中的疑问,尝试向西班牙马德里材料科学研究所教授Miguel Camblor发送了一封邮件请教。Miguel Camblor第一时间回复,并给出了十分详尽的解释。
于是,一个新的念头萌生。卢鹏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资助,在凌晨的航班中,飞向西班牙跟随Miguel Camblor学习一年。
卢鹏在西班牙
抵达西班牙时正值凌晨四点多,当Miguel Camblor亲自出现在机场接机时,卢鹏心中
顿觉
温暖。Miguel Camblor驾车,带着卢鹏去市区品尝了当地的特色早餐。“就类似咱们的油条搭配巧克力,挺好吃的。”卢鹏很喜欢,笑着回味。
Miguel Camblor留着一头长度过耳的卷发,络腮胡、啤酒肚,个头不高,但颇有文艺气质。
Miguel Camblor对卢鹏的指导可谓十分细致。在进行模板机合成实验时,卢鹏先撰写好实验方案。最初的几个实验,教授都会在一旁密切观察,确认他能够独立操作且没有问题后,便不再过多干涉。
以往,卢鹏仅仅将实验结果视为表面现象,Miguel Camblor则引导卢鹏学会从实验现象和数据背后挖掘重要原理,让其开始对分子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卢鹏学会了深入探索背后的科学意义,并借助这一方法不断试验。在西班牙短短的一年中,他就发表了3篇文章,还有3篇在投稿中,这越发坚定了他从事科研工作的决心。
2
摆脱限制
让大分子也能轻松穿过
回顾这次研究成果,虽然时间称不上漫长,但是每一步却饱受煎熬。
2018年12月,短暂回国后的卢鹏再次踏上了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旅程。他本以为可以收获在西班牙时相似的科研经历,却在到达后发现,实验室是刚筹建的新机构,设备、样本、药品等都没有。
半年后,实验室才一点点筹备好,得以开展实验。然而,企业项目换了几个方案仍然无法推进,而自己的探索方向也受限于博后老板的经费与要求。
在美国的三年多时间里,卢鹏只发了一篇论文。他考虑过换组,也质疑过自己的能力。同时,儿子的出生虽然让他欣喜,但家庭与学术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2022年3月,卢鹏回国,入职青岛能源所。
青岛能源所
从现实来说,他必须有成果才能申请基金,而只有拿到基金才能有钱进一步研究。因此,刚入职却没有产出的卢鹏内心焦虑,满脑子都在想接下来要研究什么。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既新颖又有价值的课题。
此时,蚌埠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教授陈飞剑团队的研究进入了他的视线。
2021年12月,陈飞剑采用大尺寸模板剂,成功制备出接近1纳米孔径的超大孔分子筛。
尽管该成果仍处于微孔范畴,但却是首次实现硅铝组成且结构稳定超过1纳米的分子筛。
看到这一成果时,卢鹏难掩内心激动。
这个方向既有潜力,同时与自己此前的研究方向相关联。经过综合评估,他毅然决定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探索新方向、做出新突破。
2022年3月起,卢鹏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不断对单头有机分子进行调变,将其设计为双头结构,并通过调控中间碳链长度,以期制造出更大孔径的分子筛。
为什么非要执着于分子筛的孔径?
这要从200多年前讲起。
18世纪50年代,瑞典矿物学家发现一种加热会冒水汽的石头,将其命名为沸石,这是分子筛的“曾用名”。1932年,Mac Bein提出“分子筛”概念,因其孔径在纳米级以下,可通过尺寸筛分不同分子。
分子筛涵盖多种具有此功能的无机或有机材料,沸石是天然材料中的一种。按照孔径大小,沸石可分为微孔(2纳米以下)、介孔(2纳米到50纳米)和大孔(大于50纳米)。然而,此前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合成的沸石,基本都局限于微孔范畴。
如果能使分子筛的孔径更大,让大分子畅通无阻,同时具备较强的稳定性,那么即使在高温、水汽等特殊环境中,也能稳定地进行分子筛选工作。
从3月到11月,从春到冬,守在实验室里的卢鹏,衣服加厚了两层,却还是难以确定碳链长度。
叶子一片片转黄,卢鹏的实验结果也一次次失败。叶落泥土,但他的心却始终不肯屈服。他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反复尝试,虽然过程很枯燥,但一想到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又充满了动力。
2022年11月,在卢鹏的悉心指导下,他的硕士生尝试了中间碳链长度为8个碳的情况,成功合成出样品。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卢鹏难掩兴奋,“当看到合成出样品的那一刻,我心跳都加快了,感觉曙光就在眼前!”
他们通过X射线衍射的初步判断、氮气或氩气的进一步物理吸附测试,最终确认该样品孔径接近2纳米。
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2024年1月8日,万事俱备,团队满怀信心地向
Nature
投稿。两三周后,稿件进入送审阶段,
但是,40多天的等待时间对卢鹏来说,比做实验的一年还漫长。他们每一天都在猜测审稿结果。
终于,2024年2月下旬,他们收到了第一轮审稿意见。
三位审稿人中,有两位给出了非常正面的评价,但第三位审稿人则提出了一些较为尖锐的问题和建议,要他们对实验某些细节和数据做进一步分析完善。
为补充大量实验数据、对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和验证,团队再一次奋战在实验室,多次讨论、反复试验。而卢鹏更是日夜坚守,协调工作。
2024年4月初,团队完成了修改稿的提交。又经历了漫长的两轮修改之后,他们收到了
Nature
的录用通知。
卢鹏激动地说:“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这一刻我们等了太久了!”
分子筛材料研究组合影
3
全球唯一获奖者!
在能源领域,沸石分子筛的气体分离与净化功能可以高效捕集二氧化碳,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优异的催化性能也使其成为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技术中的重要材料。
在生物医药领域,沸石分子筛可作为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释。
卢鹏的分子筛就像一个“超级筛子”,可以让化工生产过程更高效、更环保。比如,在石油加工过程中,该材料能更高效地将重油转化为汽油和柴油,转化率超过80%,远高于目前65%的平均水平,颠覆了该领域研究者对常规分子筛水热合成的理论和固有认知。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成果一经取得,许多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
2024年,他们与中国石油、大连化物所就该材料的应用建立了初步合作,将在重油催化裂化、羰基化制可降解塑料单体等工业化应用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2025年1月,美国一家石化公司也与他们进行了对接洽谈,希望能实现材料的应用转化,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
科技奖项也开始聚焦这一成果。2024年,他们的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科技创新成果奖项。同时,他们还从全球五十多个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拿到“2024年度安东帕公司全自动吸附奖”,成为了该奖项的唯一获奖者!
分子筛材料应用前景广,“会担心被国际同行或企业模仿吗?”
“我们的文章在发表之前就已经完成了专利申请保护,因此不怕被模仿。”卢鹏坦言道,“即使被外界模仿,也是一个验证我们的工作真实性的过程。”
对于与外界合作,卢鹏始终持审慎态度。
他们进行了更广泛的应用专利布局,数量达到二十余项,并在与企业合作前,就作出了明确约束说明。
在结束采访后,卢鹏将远赴法国参加颁奖仪式。
*文中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方圆
排版 | 志海
合作事宜:
hezuo@stimes.cn
投稿事宜:
tougao@stimes.cn
科学网
圈内大事,行业洞察,偶尔八卦……来自全球最大的华人科学社区,中国科学报社出品。联系我们: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最新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部署DeepSeek不稳定?国家超算互联网出手了
青海大学副校长,履新省教育厅副厅长
广州市2025年第一批博士后资助经费拟发放名单公示
这本期刊一口气预警116篇论文,都有一个共同作者
广东多所高校领导班子调整
甘肃省5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获批建设
基金申请最后冲刺,资深评审专家分享实用建议
读博临毕业被抢发论文,她决定再拼一次
首次尝试即“登顶”,“85后”大学教授为化学正名
深圳理工大学全球诚聘院长!
《科学》(2025013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读博7年终获重要成果,她说:完全没有年龄焦虑
《自然》(20250130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发600篇论文“学术泰斗”再遭撤稿,门下弟子纷纷“爆雷”
博后3年陷入低谷,他回国2年“憋出”重磅成果
年度十大热词(科研圈版),你中了几条?
西安交大最新研究揭示:不论男女,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都相同!
做科研的“不可能三角”
《科学》(20250124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一位大学副教授的年终总结:不想被卷,不想躺平
《自然》(20250123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14页审稿意见,14个月漫长等待,90后博士发表重磅研究
202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3项目资助决定发布
科技创新“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动能
从“认识生命”到“设计生命”,生物制造铸就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浪潮下,大模型与虚拟现实走向何方?
科普法“上新”,“网红”爷爷来打Call
斯坦福毕业入职“双非”高校!他的最新研究灵感来自“狗尿”
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申报指南发布
2025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拟立项清单公示
第十六届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
“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多专业招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诚邀英才
当37岁浙大博导决定去“送外卖”
论文被撤稿,对作者的影响有多大?
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总评审结果公布
浙江公布2025年度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清单
一位北大教授的2024:回国任教是头等大事
IF 3.3 | 这些前沿方向,正在征稿中!
2024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人选)公示
因长期虚假宣传,高校被罚250万美元
2所地方高校领导班子调整
《科学》(202501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祝贺!科学网2024年度十佳博文评选结果揭晓
依托海底观测网、大洋钻探等重大科技平台,同济海洋诚邀海内外英才建功立业!
《自然》(20250116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天津大学迎新任校长
华北电力大学领导班子调整
南京大学PI:画了6年的“饼”,终于有了结果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