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远胜于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文摘
教育培训
2025-01-31 07:03
黑龙江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罗曼·罗兰
有次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聚会,盖茨的爸爸让两个巨富分别写下“对你们帮助最大的一个词”,盖茨和巴菲特不约而同地写下了一个单词 —— Focus(专注)。专注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远胜于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专注
小野二郎,1925年出生于日本,是全世界年纪最大的三星主厨。严谨、自律、精准、追求极致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这本书中,提到一个1万小时天才理论: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平,他的练习时间必须超过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三小时或一周二十个小时,如此持续十年。- 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当盖茨大学二年级从哈佛辍学自己开公司的时候,他已经不间断地学习编程7年了。
- 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他的第一部经典作品第九号钢琴协奏曲,是他在21岁时创作的,那时候莫扎特作曲已有10个年头了。
- 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刻意练习
有的人下了一辈子棋,还是臭棋篓子;有的人打了一辈子篮球,也只是个人爱好;有的人做了一辈子菜,也不是明星大厨。成功需要1万小时,但这也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1万小时必须是刻意练习,是能够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效练习。- 有特定的目标。有针对性的练习,有设计,有目标,不是瞎练。
- 获得反馈并及时调整。必须知道哪儿错了,并能及时调整。
- 走出舒适区。要练习不会的,不能重复过去,也不能好高骛远。
所以,专注不只是聚焦,不是盯住一个方向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不断地精进。反馈调整,走出舒适区,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专注于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可以像卖油翁一样,简单的说一句“无他,唯手熟尔。”
其他人看的是《花花公子》,我看的是公司年报。——巴菲特
李煜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徽宗开创瘦金体,这两位都是被皇帝身份耽误的艺术天才。如果他们真能像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一样退位,专注于自己的热爱,让别人去履行应尽的职责,未尝不是一段佳话。专注:少就是多+战略上单爆一点;砍掉90%,只做10%,认认真真把那10%做好就足够好。1997 年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时,苹果的产品线非常多。员工给乔布斯解释就花了三个星期。乔布斯受够了,在白板上画了一根横线和竖线,在两列顶端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在两行的标题处写上“台式”和“便携”。他说,就做四个伟大产品,每格一个,其他全部停止,这样将做其他项目的优秀人才和资金释放出来专攻四个产品。学习有两种:扩展自己的边界,收窄自己的边界。——老喻
扩展自己的边界是学知识、涨经验、练本领,而收窄自己的边界是找到优势,进行聚焦和专注。前者好学,后者难学。五个手指不一样齐,与其费力补短板,不如专注于长板,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马云高考数学考1分,不会编程,没学过法律、会计、经济、管理,凭什么开创阿里巴巴?如果他努力去补短板而不是发挥特长,那么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开始自己的创业。吴军博士曾谈到一个投资项目,说这个团队技术非常好,但是想做很多事,他建议他们只保留一项。后来亚马逊把这家公司收购了,也就是看中了这一项核心竞争力。